《回家》
作者:王希梅(雨荷)
朗诵:晴 天
小时虽然我是一个丫头,更象一个假小子,常常与小伙伴们爬上榆树,骑在树杈上肆虐开怀大笑,有时也坐在树根暴露的泥土上,看着不远处一股股麦浪随风翻滚。 务农的大人们剔透的汗珠浸染了一个夏,庄稼在阳光炽热的期待中节节升高,一张张挟着泥土芬芳的脸颊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我坐在榆树下看着脸红如酡的母亲,忙了一天,母亲身上原本蓝布花上衣,如今也是一身尘土,只有母亲声音还是那么清翠温婉。
"丫头饿了,走,回家烧饭吃"母亲温暖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
黄昏过后是夜的宁静,凉凉的风不断掠过我的脸颊。在这样的夜晚,大人们总爱搬着小凳,围坐麦场轻轻松松地唠着家常。我拿着巴蕉扇和几个妹妹坐在一边,如墨的夜色终被满月稀释,点点萤火虫亮光与漫天的星光挑逗缠绕。
我们几个孩子不一会就东倒西歪地躺在席子上睡着了,母亲连忙回家拿上床单,盖在几个孩子的身上。
这样的场景不知道在梦中已经梦过了多少回,紧握手掌,母亲手心温暖仿佛还在。几十年过去了,我早已从当时孩子、父母口中"丫头"长成了一个不断打拚忙碌,能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的女汉子。想起小时候的我一直想跳出农门,向往城市人的生活,如今梦想已经实现,可那童年母亲的声声叮咛却始终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知道,一直魂牵梦绕的尽头是故乡的亲人和左邻右舍.还有那些树和一片片麦田,门的小河⋯
曾经在泗洪生活过几年,还记得在那一年初夏,没有和家人同行,我仿佛回到了小时那般任性,独自踏上了回乡的路,坐在回家班车上,阳光安静的照着我的侧脸,还记得当时出嫁时阳光也是这般安好,但我诧异地发现,我的胸膛中节奏已没有当时那般热烈,也许,经过几年岁月打磨、沉寂。早已没有了当初的热血。
也许、也罢,这就是回家的心境。
来到熟悉的村庄,家家的房屋早已盖成了大瓦房,那一棵棵槐树、榆树没有了踪影,代替的都是一些高大挺拔的杨树。
默默地走着,不觉中竟走到了记忆的门前,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模样,记忆中的门已经换成了大铁门,只有回忆在生命中变得鲜活起来。
"妈,我回来了!"
在推开大铁门的一刹那,我听见我自己这样说。确实,大半天的路途疲惫都因一声"妈"而烟消云散。
母亲轻轻的应了一声,没有那种好久不见女儿的惊喜,母亲就是就是这样性格,一辈子都改不了。
这时的母亲对着堂屋里的父亲说:"大丫头回来了,"到是父亲连忙从堂屋出来,接下我的行李"问饿了没有?叫母亲去下饺子让我吃,他们中午包的饺子还剩下好多 。
母亲在点火烧水,我听见母亲小声的嘟囔了一句,我没听仔细,大概怪我突然回来,也没提前写封信邮回家。
吃着母亲端上热腾腾的饺子,我安安静静地吃着,母亲不停说要我多吃几个,饭桌上,没有太多的交流,可就是这样,一个吃,一个让你多吃,一个不停的关注,一个默默享受,也许此时永远是流年隽永地定格在这一切。
天色渐渐暗了,我和母亲,走上门前小河边的那条小路,月光碎碎地铺在上面,没有牵母亲的手,只是一前一后,静默无言。就这样,走到门前的小河边,我和母亲立着,周围太静了,我仿佛听到了儿时我和小伙伴在水中嬉闹拍打的水声。
多少年了,那次回家场景还是那么的记忆忧新!
如今我己经回淮多年,在市区买房定居,回家看父母路途不再那么遥远,唯有在母亲有限的生命里,常常回家看看,哪怕就是坐一会,我想,母亲一定是幸福的,然后拉起母亲的手,那来自于她的温暖再传递给她,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母亲在儿女不在身边的曰子里更好的生活。

作者简介:王希梅,网名:雨荷。江苏省淮安市作协会员,淮安市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清江浦区作协会员,中国市民网文学分区版主。自幼喜爱读书,爱好文学,喜欢在文字中徜徉。在省内外各级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多篇散文和现代诗歌。

主播简介:鲍锦丽,网名:晴天。江苏淮安人,全民阅读声动淮安阅读会会员。喜欢旅游、摄影,用双眼发现每一个美好瞬间,让天下美景在镜头下定格成永恒;爱好朗诵,喜欢在优美的文字里畅游,用心感受每个文字的心跳,让声音从心底流淌出每个文字的灵动,让激情在这里尽情绽放,自在如风所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