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亚平 邵阳
文字的舞台
(纪实长篇小说连载之106)

【 106 】
在英子的家里,英子妈忙着杀鸭做菜,英子在一边帮忙。
宁新和黄平在厨房里转悠,殷勤地想帮把手,但被客客气气地拒绝了。
宁新还磨磨蹭蹭地舍不得走,却被黄平暗暗使劲拽出来了。两个人就溜达到外面去看风景。
他们家就住在天后宫正殿大门的旁边,依山傍水,门前就是碧绿清澈的㵲水河。
屋后是一个小果园,种着几十棵果树。有桃树梨树,还有橘树。据提着小篮子来摘梨的英子指点,才知道他们家还有柿子树、核桃树和杨梅树。

黄平费了好大劲才拽住屁颠屁颠跟在英子后面的宁新:“慢点,你这个重色轻友的家伙。你还没告诉我呢,那个小什么——哦,小莲是谁,怎么又扯到黄玲身上去了?还有黄河什么什么的,那家伙就是个惹祸精。”
宁新一边瞟着果园里的英子,一边不耐烦地说:“你那么着急做什么,这些事跟你又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快点呢,小英一个人上树不安全。”他用力挣开黄平的手,举着篮子跑了。
黄平在身后咬牙切齿地喊:“下次再别想拉我垫背了!”

小果园里弥漫着幽幽的果香,一个小女孩身手矫捷地爬到了树上,两个大男人站在树下仰头望着。
“你们这里还真不错。风景优美,还有水果吃。”宁新举着篮子,东张西望地发着感慨。
“那你修完铁路就别回去了,在这里安家好了!”爬到树上的英子嘻嘻地笑着,选了一个最大的梨扔下来。
宁新赶紧用手接着,放进篮子里。
他憋着笑,佯装糊涂地问:“那我住那里呢?我在芷江又没有家。我,住你们家呀?”
“接着!”英子又扔下来一个熟透了的大梨。她知道自己说漏了嘴,颊上飞起了两片红霞。
她说:“你和黄师傅吃梨子啰。这梨子看上去不太好看,味道蛮好的。在沅州,吃水果是可以当饭的,就是太多了,城外到处都是果树。现在是梨子,再过阵子是杨梅,再是橘子、柿子。”
那梨确实好吃。皮薄汁多,肉嫩香甜。
宁和黄一边吃得满嘴流汁,一边还在讨论着梨好吃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里的水好、土好,气候温润。
宁新看见英子在看手,就赶快过去拉着她的手看,发现她的手腕的皮肤被蹭破了,沁出了细细的血珠。
宁新嗔怪地说:“我叫你不要爬树,看看,受伤了吧?我说我帮你爬,我从小就喜欢爬树,爬得比猴子还快。”
他心疼地捧着英子的手,又是吹气又是用小手帕包扎。
英子好像是被感动了,不时抬起头看一眼这个几乎把自己拥进怀里的大哥哥。
黄平把脸转向别处,心中暗暗好笑,这小子,平常他那条小手帕脏得比抹布还不如,看看都恶心。今天倒是洗得干干净净,还仔细地叠成小方块,看样子是有备而来的。也活该他表现。

这边正蘑蘑菇菇温存地献着殷勤,那边理发师老朱过来了。
他过来之前很响地干咳了一声,手里抱着一个大西瓜。
他把西瓜放在屋后的井边,用一条麻绳把西瓜五花大绑起来,然后把这个西瓜吊着放进了井里。
黄平说:“哎,你把西瓜放到井里去呀?万一绳子松了你就捞不上来了。”
老朱憨憨一笑:“不会的,我打的这个扣不会松,越泡越紧。这个天,西瓜冰一下好吃些。”
宁新说:“井水一般都比较凉。”
老朱说:“我们这里的井水不但凉,而且甜,很好喝。”
他用吊桶稀里哗啦地提上来半桶。“你喝一点试试。”
宁新就着桶边喝了一口,砸了咂嘴,忍不住又俯下身去喝了一大口,说:“凉!冰牙齿!”
他回味了一下,说:“真的有点甜。黄平,你尝尝罗。”
黄平也喝了一小口,品了品,赞许说:“这水确实蛮好喝的,啊?”
老朱有点得意,说:“我说了没骗你们吧?沅州这里的特点是水井多,井水的质量好。夏天哪怕天气再热,把新鲜猪肉放在篮子里掉下去,两、三天也不会坏。”
黄平说:“我们修理连王志住的那间小屋边上就有一口井,你不知道?”
宁新不服气地说:“那我怎么不知道!王志冰的西瓜还被我抢了半个------”他突然把话噎回去了,心虚地偷瞥了英子一眼。
英子若无其事地回报了一个噘着嘴的微笑。
老朱说:“你们后勤部那个井我知道,那是一口好井。水特别好。在沅州的井中恐怕也是数一数二的。”
黄平忍不住打断他的话:“你们这里的人老是说‘沅州、沅州’的,沅州到底是那里呀?”

“沅州就是芷江嘛,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
宁新牛皮哄哄,声音提高了八度。
老朱说:“你也晓得啊?那确实。我们这里老一点的人都喊芷江作沅州,老是改不了口。”他看了宁新一眼,眼神里流露出满意。
宁新说:“朱、朱伯伯,”他愣了一下,连自己都没有想到怎么会喊出这么一个称呼来,有点尴尬。就涨红着脸说:“你老是说你们这里的井多。那到底有多少井嘛?”
老朱说:“也没有哪个去算过总数。听到讲整个芷江城里就有三百多口。我们这里的井都喊作‘吊井’。过去说芷江穷,什么都缺,唯独不缺水。民国二十几年的时候,有个姓陈的军阀和湖南省主席何键打仗。何键派了两个旅,围了芷江两个月,他们封锁了㵲水河,想干死城里的人,那个想到城里根本不缺水!”
老朱越说越兴奋,话也越说越多。

黄平想,小马还说这个人不说话,他不是挺健谈的吗?
英子回去了一下,马上打转喊:“吃饭了!”
宁新和黄平在英子家里吃了一顿十分丰盛可口的饭,还喝了一点酒。
给他们印象最深的那道叫“芷江鸭”的主菜。
后来两个人都说自己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鸭子,若不是这道菜有什么传统的烹制秘方,那就是英子妈做菜的手艺实在是太高超了。
可是英子妈挺谦虚,说鸭炖得好吃无非是芷江本地鸭子的品种好,还有水好。至于说制做的方法嘛,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反正家家户户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黄平无意中看到了她做鸭的一些方法,她在炖鸭之前先把鸭子用油炸了一下,然后再把鸭子炒了一下,炒的时候好像还放了一种什么酱,那样子有点像甜面酱。炖的时候放了许多葱姜,还有干辣椒。

还有,黄平觉得英子妈做的猪血丸子也很好吃,味道好像和在家里时吃的有点不一样。
黄平觉得英子妈也是一个挺好挺和蔼的人,她一双笑眯眯的眼睛总是盯着自己看,以至于看得自己都有点不自然了。
她还知道得挺多。说天后宫供奉的是妈祖娘娘,妈祖娘娘又叫天后娘娘。是古时候福建莆田一个姓林的大官的女儿,叫林默。
她十五岁时得道成仙,能知祸福凶吉,能为人消灾去难。

而且她为人特别热心善良,平日里常常坐在一方草席之上,腾云遨游在汪洋海岛之间。她成仙后,每逢船家渔民出海,燃香祝愿,她总是大慈大悲,有求必应,尽力保佑他们的平安。
久而久之,莆田人便开始祭祀她,并亲切地称呼她为“妈祖”。
至于说福建的“妈祖”怎么会来到了内陆的芷江。
肖秀姑的解释是,可能是到这里来做生意的福建人带过来的。因为福建人特别信奉他们的“妈祖”。他们在这里做生意,就要祈求“妈祖”保佑他们出入平安,财源滚滚。

英子妈说,听说,芷江的“妈祖”庙是我们国家内地的“妈祖”庙中最大的一个,庙里的石雕也是最精美的。
黄平看着她说话笑眯眯、不紧不慢的样子,觉得英子妈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宁新忽然走进来,小声对黄平说,我们必须马上走。他向英子的父母道了谢,又跟英子说了几句告别的话,拉上黄平就急匆匆地走了。
路上,他告诉黄平,刚才在英子家门口的马路上看见赵排长了,他正在河边拉沙子。赵排长对宁新说,大家到处在找你,半轴修好了,等你到农机厂去拿呢。
宁新说,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用。我还得去找一台救援车,装半轴,还要带上一个修理工。快走,我那车都在那里摆了两天了。w
(未完待续)

(本文采用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