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乐社区开展党员下沉工作汇报
幸乐社区有住宅楼29栋,2400多户居民,常住人口4334人。
目前,下沉幸乐社区的在职党员线上线下报到193人,成立下沉党员志愿服务队5支。下沉党员门包保辖区29栋楼50个单元,实现了全面覆盖;包保特殊困难群体155人(高龄、空巢、孤寡、残疾、低保、重症、青少年等),正与网格员逐步完成对接,共同服务于这些特殊群体。几个月以来,在职党员们还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文明创建、人口普查、清洁家园、平安创建、夜间巡逻、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各项工作中。
下沉幸乐社区的单位有5个。其中,市直单位2个(武汉楚剧院、武汉说唱团),区直单位3个(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机关幼儿园、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社区结合各个共建单位的特长优势,经双方协商签订了项目清单5个,内容22条,当前已完成20条;办理民生实事4件;成立下沉单位党员志愿服务队1支91人,突击队1支19人,应急队1支15人;并将三个单位的联络人纳入社区大党委委员,形成合力。
综合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际运作,幸乐社区逐渐对党员下沉工作形成了一套系统成熟的管理思路:
1,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幸乐社区快速搭建设置了多个平台,开设宣传教育、帮办代购、环境卫生、安全巡逻、医疗保健等五大服务项目供党员同志们认领。党员同志在居住的就近小区主动认领服务项目后,直接打通了社区党建直达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此举让党员同志们真正的“沉了下去”,让党员服务真正的“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党员的下沉使得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带上“红色”色彩,也为社区增加了一支生力军,社区建设由此变得更加红火。
2,发挥好党员志愿者先锋带头作用。
幸乐社区将辖区内的重点人群、重点楼栋一对一的包保给下沉党员。通过包保,每一位下沉党员对居住的社区更加熟悉,业务工作更加贴合实际。下沉党员干部能随时随地了解到居民群众需求和困难,力所能及为居民群众提供各类服务。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后,下沉党员能适时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关注协调邻里矛盾、物业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实际协调居民矛盾问题时,党员志愿者带好头,做表率,发挥先进性,推进群众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在各类活动的策划组织上给点子,出建议,与社区一道及时消除服务盲点,弥补服务短板。例如,2020年11月圣锦苑小区业委会换届中,该小区党支部书记张良萍同志,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运筹帷幄,协助社区解决了业主委员会多年来换届难的问题。党员志愿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可以提高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使各个社区的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另一方面可以使志愿服务活动更有活力,吸引更多普通百姓加入志愿队伍。
3,发挥在职党员的优势特长,打造一只“不走”的党员志愿服务队。
党员们的各种技能各项特长也成为社区治理的“香馍馍”。今年5月,积极参与新冠“抗疫战斗”的服务站员工余娇娇被查出晚期胃腺癌,井冈山小学教师黄岑在下沉工作中了解到这个情况,立刻对其女儿进行了结对帮扶,并联系本校其他5位党员教职工携手帮扶这个家庭,为其辅导功课,照料生活,并进行心理疏导。而在今年10月幸乐社区更是充分利用下沉党员的各自优势开设了“幸乐课堂”,对居民进行全方位的知识普及。医护人员在“幸乐课堂”开展疾病预防、卫生健康方面的知识宣讲;教育系统在“幸乐课堂”开展类似亲子沟通等方面的授课内容;抗疫先进典型、退役军人在“幸乐课堂”宣讲抗疫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内容;法治战线的同志们在“幸乐课堂”宣传法制、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此举成就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新格局,打造了一只与社区居民密切相连的“不走”的党员志愿服务队。考虑到大部分年轻的下沉党员平时忙于工作,忙于志愿活动,难得有闲暇陪伴孩子,“幸乐课堂”还专门联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星期8小镇”策划了一次200多组家庭参与的亲子活动,一方面感谢了下沉党员的辛勤付出,同时也培养下一代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鼓励下沉党员小家庭更好地融入社区大家庭,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要往心里走往实里干,确保党员干部带着“真感情”、带着“好作风”深入社区,才能成为居民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力骨。下一步,幸乐社区将拓宽思路,增强下沉党员的认同感、参与感和责任感,通过在下沉党员中认领社区各类实事项目、认领“微心愿”等方式方法,借力这个“好帮手”帮助辖区居民排忧解难,使其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并在社区中广泛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成为居民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力骨,在服务和奉献中共汇文明城市的美好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