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旅(小说.连载四十一)
作者:团长
(四十一)
有个女作家,写了一部小说《有了快感你就喊》。
这么大胆露骨敏感的标题,立刻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心地不纯净的人,可能会想到一些乌七八糟的事情:一个女作家,都能写出这么性感暧昧的字句,这书一定得看看。
其实,小说里写的并不是猎奇者好奇的那些事,这标题还是引用人家外国人的词句:有了快感,你就喊!
有了快感你就喊,那么,有了抑郁呢,怎么办?
不少习字的初学者,总会把他歪歪扭扭甚至鬼画符的"烂字"晒给大家看; 不少学画的人,总会把她"涂鸦"稚嫩的学画作品展示给大家;喜欢写诗的人,总会把他入梦出醒后灵感突发的诗句发在朋友圈;喜欢写作习字画的人,总乐意把自己认为的"杰作"发给"好友",甚至到了强人所难、硬性强加阅示的执着。
对于朋友圈频繁的图文,有的人一划而过,淡笑处之,而有的人就有点不耐烦了,及至厌烦:"整天就这一套,显摆啥呢?晒吃晒喝晒房晒车晒娃,谁不会,有啥可炫耀的?"
网络有个词语:分享。
这不是显摆,也不是炫耀,是共享。
农民看着满地成熟的粮食和蔬果,想着把丰收喜悦分享给消费者;
工人把满仓整车的产品分发给各处各地,是希望劳动成果得到生活所需的共享;
连瓜熟蒂落的出生婴儿,来到人间,都满是啼唱:他把母亲忍痛受苦后的喜悦,传递分享给了医护人员和在场的所有人。
有谁能抑制内心喜悦的欣喜若狂? 有谁能不为劳动收获了成果快乐荡漾?
有了快乐,就要分享,有了愁苦,就得倾泻。
有人在病中,总会向无病的人诉说这里疼那里不舒服。
疼痛在自身,别人咋能把你帮?
可诉说过了,诉说者似乎心里才会舒畅。
有人遇到了劫难悲伤,总会给别人倒出一肚子苦水,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安慰,哪怕人前背地里嚎啕大哭一场。
只有倾诉出来,憋在胸中的闷气才会释放。
关志坚大儿子当年得的抑郁症,就是因为性格内向,不与人交流,尤其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独吞在心底,不及时排除淤堵,久而久之,堵塞爆管……
新生了一个学科叫心理学,新出现了一个职业叫心理医生:心病必须心理治。这个心理医生说是医生不是医生,说不是医生又是医生。
杨大拿住院几个月了,医院只治好了他的肌体疾病,却没彻底治好他灵魂里经久的顽症……
因此,遇到熟人或知己,他会毫不遮掩地讲述着他曾经的五马长枪,也倾诉着经历的人生苦痛和心灵创伤……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四十二)
作者:团长
(四十二)
杨大拿的父亲是一个小木匠,母亲是个大户人家的女子,嫁给杨大拿的父亲,因为家庭成分高。
杨大拿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姐,后边有个弟弟,还有个妹妹。
杨大拿的姐比杨大拿大两岁,杨大拿的姐夫比杨大拿大七岁。
杨大拿的姐夫叫鲁智申。有人叫他的名字时,常常想起了古典小说《水浒传》里的一个好汉: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申长相不像鲁智深,行事做人也不像鲁智深。
鲁智申是生产队的能人,因为会说话会来事,生产队里让他跑采购。
借着跑采购的便利,他认识了许多人,积攒下丰富的人脉,也给自个私人撸了不少钱。
一鼓励发家致富,鲁智申第一个拉起一支建筑队。
鲁智申领着一班建筑工黑天没明搞工程,包工队里吸收了一个瓦工,他的名字叫杨庆来:就是今天的杨大拿。
鲁智申把杨庆来带入包工队,只因杨庆来是他的小舅子。
只怨上天妒英才,好人有时命不长。
鲁智申的基建工程正红火,不料却得上了绝症瞎瞎病,患病后住进了西京城的大医院。
攒的钱财投进了无底洞,最后还是没有保住命。
医生说:"趁着人还清醒,回家去,最好让人从家里走……"
鲁智申已经一副皮包骨头,临终前拉着杨庆来的手:"妻弟啊,照管好你姐……咱家的建筑队就交给你了……你……一定给咱经管好……"
杨庆来表态说:"姐夫,你放心,我一定经管好!"
两个大男人流下了诀别的泪……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四十三)
作者:团长
(四十三)
为治疗鲁智申的癌症,杨庆来的姐杨槐花几近倾家荡产。
到头来,钱花光花尽,人还没保住命,只留下了鲁家的孤儿寡母。
杨槐花还年轻,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儿子唤作鲁磊。
邻村有个好茬口:一个初中语文老师,也是死了老婆,身边带着一个儿子。跟杨槐花凑成一对一家人,合窍的很。
杨庆来就问姐:"你愿意不?"
杨槐花说:"咱家这个情况,还弹嫌啥哩。"
"姐,你要是愿意,我给咱说去。"杨庆来看姐不反对,就给姐说他去说媒。
初中语文老师文海也是个好人,脾气好,文质彬彬的,一看杨庆来直接来给姐姐说媒,竟笑了起来。
"人家都是通过媒人提亲,你个作弟弟的,也直接来提亲了?"文海对杨庆来说。
"文老师,都啥年代了,你还挺封建滴,还是个老师呢。我就是个媒人啊。"杨庆来笑着说。
文海说:"我对你姐没意见,你姐带了个娃,就让把娃带过来吧,刚好我也有个儿子,两娃的年龄差不多,是个伴。"
杨庆来撮合成了姐姐杨槐花的婚姻,专门去鲁智申坟上烧了纸……
杨庆来在鲁智申的坟前敬了酒点了烟:"姐夫,你喝了酒咂个烟。不是我姐对不起你,她另走了一家,也是解决了娃和她的艰难……"
杨槐花和文海平静平淡地生活着……
杨庆来见到文海,开着姐夫的玩笑:"文老师,我姐对你不错吧?"
"你咋还叫我文老师呀?以后要叫姐夫。"文海呵呵笑道,"你姐人不错,对我好,对我的儿更好。现在,娃把她当亲妈看待呢。"
对姐姐杨槐花的二次婚姻,杨庆来感到了安慰。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四十四)
作者:团长
(四十四)
杨庆来接手鲁智申传交的建筑工程队,继续揽工程搞建筑,原先的建筑队恢复了元气,在当地逐渐有了名气。
庆来母亲对杨庆来说:"你现在红火了,你也帮一下你弟弟么。你整天给这家捐款,给那家赞助,你就不舍得扶持喜来一把?"
杨庆来的弟弟叫杨喜来。
杨庆来的母亲叫上官阿利。
据上官阿利说,她的娘家在渭北原上的姑婆陵附近。
姑婆陵就安在渭北黄土原的靚山。
姑婆陵里埋着一对皇帝夫妻。
既然埋着皇帝,为什么叫作姑婆陵呢?
因为这个姑婆陵看着像个姑婆。
每到天晴日丽时,站在平原上,就会看到这美丽的姑婆。
姑婆静静地躺在那里:她轮廓分明的脸向天空张望着,她看着蓝天上飘过的白云飞鸟,聆听着从她近旁走过游玩人的南腔北调……
她就那么静静躺着:她是否进入了曾经繁花似锦的梦乡?
姑婆就在那里静静躺着:她坦露着乳房,她把长发拖得很长很长……
姑婆的瞌睡真多,这一睡就是几千年哩……
在炎热繁星点点的夏夜,杨庆来的母亲经常扇着蒲扇,给儿孙们讲着传奇的故事,也说着她们上官家族的源远根长……
"伺候姑婆的上官婉儿,你们知道她不?那就是我们的老祖先……"
杨庆来过去经常去外婆家,有时也跑到姑婆的身上玩。
他听人说,姑婆的乳房上有个奶嘴嘴。
他爬到姑婆的乳房上一看,还真的有个奶头头呢……
小时候他不明白:姑婆为什么睡在这风高原顶上,而且一睡就是几千年……
这姑婆,也太磕睡多了吧?……
等到长大了,杨庆来才知道:这姑婆,实在是太厉害了……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四十五)
作者:团长
(四十五)
听着母亲怪怨,杨庆来说;"妈,你也不要嫌我说话不好听,就凭喜来这些年做的那些事,他对我的那些行为,你说我能帮他吗,敢帮他吗?"
母亲忙打断杨庆来的话:"过去的就过去了,咱不提了。你们都是妈亲生的娃呢,你是哥,就甭跟他计较了。"
"媳妇是我帮他娶的吧?他的房是我帮助他盖的吧?你还要我怎么帮他?总不能给他掰烂嚼碎喂着他吃吧?"杨庆来辩解着。
"我说了,你是当哥的,你的日子比他过得好,你帮他也是理所应当的。你能把钱捐给这个,赞助给那个,你把钱给你亲兄弟,总比给了旁人强吧?咋像割你肉似的?"母亲对杨庆来发怒了。
"我的钱是一砖一瓦敲打出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我想捐给谁赞助谁,还要我有那个好心情呢。"杨庆来顶撞着母亲。
母亲狠狠骂道:"人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有了钱,就翻脸不认亲兄弟了?真是钱能让人变生分呢!"
杨庆来还想继续分辨,母亲却忿忿而去。
唉唉,没钱时烦恼,有了钱时也恼火……
那一年,杨喜来倒贩文物发了财,就闹着和哥哥杨庆来分家。
杨庆来想:这一家子过着不容易,分家确实不应该。
杨喜来闹得不行:"生产队都包产到户了,咱还吃着大锅饭,我把你们一窝子养活到啥时去?"
杨庆来在建筑队当瓦工,老婆孩子都靠他挣的工资养活。
杨喜来却认为是他在养活着哥的一窝子。
经杨喜来这么一激闹腾,杨庆来同意兄弟分家,各过各的。
杨庆来把建筑队经营得有了起色后,想着还是自己人更得力些,就把弟弟杨喜来吸收进建筑工程队管事。
没想到,杨喜来吃里扒外,雁过拔毛,给自个私吞了不少工程款。
两兄弟因为钱闹得人仰马翻……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四十六)
作者:团长
(四十六)
没有钱,有没有钱的恼火,有了钱后,却有了有钱人的烦恼。
有的人真能做得出,话能说得出口:“你是有钱人,对你来说就是九牛一毛,给我借钱应个急。”
催着还钱时,还是那么一副嘴脸:“呀呀呀,你还缺那点钱呀,不是不还你钱,是实在拉不开栓。”
杨庆来有了钱时,比没钱时还烦心:来哭穷的,打着借钱旗号来讨钱的,变相来要钱的,都把门槛能踏断。
不借他钱呢,他说你啬皮夹夹,有钱了看不起人;借了他钱呢,他跑顺了腿,隔三差五来借钱,好像这里是银行或者有印钞机,再不借他钱,就说难听话,骂骂咧咧的……
真是教人哭笑不得。
杨庆来有时候想起来都想笑:自己的母亲尚且如此,更何况旁人呢。
唉,人皮难背哦……
杨庆来的母亲是分家时跟着杨喜来过的。
当时分家时,兄弟俩一人负担一个老人:杨庆来负责赡养父亲,杨喜来负责赡养母亲。
杨庆来想开了:母亲吃着喜来的饭,自然要为喜来要钱,要想着帮喜来,老人也不想增添喜来的负担。
但是,职场游戏有游戏规则:亲兄弟,明算账;豇豆一行,茄子一行;送是送,敬是敬,借是借,还是还,必须是非分明,免得今后闹矛盾。
“我帮喜来可以,但话得说到明处,我可以借给喜来钱,他得给我白纸黑字打借条。”杨庆来对母亲说。
母亲说:“我是大家子出身,这个道理我懂。”
杨庆来借给弟弟杨喜来六十万元,让他去办砖厂。
兄弟俩当着母亲面,打了借款字据……
杨喜来办砖厂也赢了利,很快就还款撤了字据……
有钱后的杨喜来却不安分起来……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马团周,陕西省咸阳市公安局民警,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理事,全国公安文联会员、陕西省公安文联会员,陕西省剪纸学会副主席,咸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