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歌词作家任卫新风采
任卫新: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中国广播艺术团创研室国家一级编剧。我国著名文化项目策划人、撰稿人、编剧及歌词作家。四川音乐学院、塔里木大学、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代表作品:多届央视春晚总撰稿,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文学总执笔。歌剧《二泉》以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天山》编剧等。各种奖项荣获百余。歌曲《永远是朋友》广为流传。著作有《词海钩沉》一百五十余万字,以及《微信煮词》等。
词曲之间的磨合非常重要
本人填词一般都是和作曲家们商量互相磨合着来。有个别的地方由于词意的重要,与原来的音符和旋律有时就并不太顺了,只要是说明原因理由,高手的作曲家就会理解,默契合作和你的文字进行调整,包括有些节拍上的处理也可以调整。大可不必丝毫不差地完全拘泥于原有的音乐。有时,你的词句太长,可以服从音乐缩短瘦身句子长度,留下音乐施展的空间,有时,根据乐句的长度,你的词句太短,也可以根据音乐的需要,增添适当的歌词。
音乐性的大小就在于含情量的大小
在中国音乐学院上学的时候,作曲家吕远来讲课,其中谈到:歌词的音乐性就是情感性,音乐性的大小,就在于含情量的大小,作为文学的歌词,含情量越高,歌曲的音乐性也就越强。为说明这一点,吕远先生其中在他举的例子里,特别提到了《黄河大合唱》中《黄河怨》的歌词:风啊,你不要呼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
应该说,这是有设计的。我们的歌词作者在创作之前,想过音乐设计上的问题了么?我们的嘉宾点评者在点评的时候,谈到过歌词方面音乐性设计上的问题了么?大多没有这个意识。

写歌词要有一种情感的敏感度
歌曲《往日只能回味》中有一句歌词:春风又吹,红了花蕊,你已经也添了新岁。作者看到春风中花蕊吐红,立刻想到又一年初始,她或者是他又增添了新岁,这就是歌词一转中最感人的地方。
最感人的地方就是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试想,你我之间任何一个人看到春天的花儿开了,有谁能立刻就想到你的至诚友人或挚爱恋人又添了一岁呢?花为人提醒,花为人言情。为什么“感时花溅泪”呢?用在这里了。写歌词就是要有这样的一种情感的敏感度。
要养成倒逼自己一下的习惯
对歌词作者提个建议:凡是你看到不管是谁拿出来的作品,不要立刻就表态两个字:真棒。要在表达这两个字之前,最好能够先倒逼自己一下,力求能够有一两句理解和点评其真棒的独到的文字。一是避免虚伪客套之嫌,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种对自己的倒逼,不断锻炼自己的鉴赏评判水准和表达能力,有利于你的创作提高。

没出名前的淡定心理
宋小明以他多年来的实践与体会,总结这段话说的不错:词者要存些压箱之作,不为时局所动,不因政策而移,不趋时尚以媚,不惧岁月而殁,抓住人的要旨,开箱依旧欣然。
本人在当年还没出名之前,也有着如此的淡定心理。你名演唱家怎么啦?本人给你三句话:第一句,我的词,唱比不唱好;第二句:唱与不唱一个样;第三句:别以为自己了不起,唱我写的歌词好像是给我恩赐似的,你再唱也不能把我唱成歌德、拜伦和雪莱。
赞美词汇堆积的恶性之惯性可怕
有很多事情,生活中原本很生动,可是,我们的歌词作者一旦写出来它就是不感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本人想,其中原因,一是缺乏才气;二是大脑已经习惯了概念化思维的恶性循环;三是心里本身缺乏一种高贵精神。
比如说母爱这个题材,尽管都明白都有感受,但只要一写就会千篇一律。不是白发,就是操劳。一位朋友给本人讲起据说是蒙古国的一首写母爱的民歌:当年,母亲背着我过河,越背越重,越背越重……如今我背着母亲过河,越背越轻,越背越轻……
就这简单四句。母亲背着儿子,儿子一天天长大,越背越重,总有一天背不动的时候。儿子背着母亲,母亲一天天衰老,越背越轻,总有一天,母亲走了,再不背的时候。
没有一句母爱如山之类的赞美,可多少母爱真情都在其中。我们常规化、概念化的赞美词汇堆积太多。让人腻烦。已经习惯了赞美词汇堆积的这种恶性之惯性。极其可怕。

不一定总是以鼓励为主这种说法
很多人劝本人,对于词门作者还是以鼓励为主。适当的鼓励当然是可以的,但没有“疼”的感觉无济于事。以鼓励为主究竟是哪辈子谁定下的规矩?细想后,还是那句话:成才的有几个是鼓励出来的?过去旧社会有“打戏”之说,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都是打出来的。
盛氏小提琴家族也是他的父亲打出来的,据盛中国回忆,小的时候贪玩,一看到远处父亲回来了,盛中国、盛中华、盛中新立马鼠窜似地跑回家去练琴。所以,不能总是什么以鼓励为主这样的说法,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自然也有其例,但严格、严厉养成严谨不可否定。就本人而言,倒是希望能给指点迷津醍醐灌顶顿开茅塞,骂也成。

钙质是一种高贵的精神
将军未挂封侯印,腰下常悬带血刀。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你说,古人他们怎么就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句子?不是读词,而是读气概与境界。这是什么?这是一种钙质。我们缺钙,我们的歌词里最缺乏的就是一种精神的钙。这种钙,就是高贵的精神。
写歌词还有这么一道关
本人常想,一窑砖烧出来了,相互质量没啥差异。可有的砖它就砌了门脸儿,体面。但有的砖它就砌了茅坑儿,窝囊。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就像贾平凹说自己的女儿,陶罐是烧出来了,至于它是去做油罐儿呢,还是它去做尿罐儿呢?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歌词的命运也常如此。有很多不如你的,可就是上了大会堂的重大晚会了。你虽然写的比他写得要好的多,可是却只能在家里趴窝着。怎么办?平常心。命运有时就是这么讲不通的道理,但是,既然你选择了写歌词,就得过这个思想关。

用词要找一种原本权威说法
宋小明出了一道题,请教各位:陕北民歌到底应该是《兰花花》还是《蓝花花》很有意思。小明说,我知老歌集都是蓝字,故留下初始的记忆。本人百度其一种答案:兰花花,马兰花。小明追问那“蓝”字如何解释?其实,这也是本人一直也疑惑的问题
查解放后歌曲多个老版本,查中国音乐辞典的词条:查郭兰英最早录制的唱片,繁体字:蘭花花。各种剧目:兰花花;看来,兰花花,尘埃落定。但还是错了。本人最终查到:
一九三八年,北大学生何其芳执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在他推动下的民间文艺搜集研究得到广泛开展。一九四五年二月,其主持的资料室整理、编选,出版的《陕北民歌选》第二辑中,题名为蓝花花,这是《蓝花花》第一次正式出版。还有,蓝花花原名姬青芳,因常穿一件陕北粗布蓝底带碎花衣裳而得名蓝花花。

美好的状态与快乐的境界
吃剩下的香蕉皮不要丢掉,把它晒干之后,用剪枝剪刀剪成细小的碎块,然后和土拌在一起,就是上好的种花肥料。既营养,又透气。吃剩下的桔子皮也不可扔掉,把它切碎与其它菜叶沤肥,就可以免除难闻的气味。此外,更有妙用的是,把切碎的桔子皮放在花盆里,蚊虫和猫咪都最讨厌这种味道,避免的蚊虫以及猫咪的啃咬。
你能乐此不疲去做这个,同时也能调侃词话,两者的毫不搭界之间构成你的一种品味,美好的状态如此简单,这就是难得的快乐境界。
到此,第六辑我们接着再聊。


头条编辑部江南烟雨158504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