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同剪影二十九俚曲 》
作者:刘立哲
图片画家:张儒刚
(一)
一脉分支落地根,
土墙蓬户隔为邻。
大爷叔伯抬头见,
风雨胡同悲喜深。
(二)
泥洼陷足苦熬身,
天外风云不挂心。
呼女唤儿门户闭,
黄蜂飞进怕叮人。
(三)
每逢朔望敬香烟,
灶鬼财神跪拜全。
灾病缠身谁可救,
恭请相士卜灵签。
(四)
代代尘劳稼穑身,
耕风播雨事田勤。
颗颗米粟仓中宝,
血汗涓涓养子孙。
(五)
富吃干粮穷喝汤,
一年少有肉腥尝。
灵猫寻味墙头聚,
稀客来家炒菜香。
(六)
灾荒难度瓮缸空,
无米之炊糠菜充。
羸饿村翁墙角卧,
街头雀跃少顽童。
(七)
一簇黄花开井旁,
日熏夜染水含香。
荒年糠菜餐餐煮,
苦涩春光淡淡尝。
(八)
青黄不接度春荒,
槐豆采来充食粮。
水泡何时无苦涩,
茅柴清煮一锅香。
注:国槐的种子家乡人俗称“槐落丹”,经水多番泡洗,去除苦涩后可食用。
(九)
稀饭两餐冬日长,
茅屋阴冷结冰霜。
老翁蹲坐墙根下,
三五成群晒暖阳。
(十)
昼事农桑夜歇闲,
串门炕坐话陈年。
说今道古灯油尽,
临别唏嘘柴米盐。
(十一)
鼓板连声“坠子“腔,
盲翁冷面说《隋唐》。
合家老幼街头聚,
借古悲欢消夜长。
(十二)
“惊闺”偶响院门开,
串巷货郎挑担来。
巧手女红缺针线,
人前问价露桃腮。
(十三)
歇晌田夫解倦劳,
床边乳子哭声高。
哄吃暂离汗怀抱,
柳荫听娘唱里谣。
(十四)
寒衣无着急椿萱,
姐妹秋庭紧纺棉。
月下聚来添戏谑,
互称为嫁备花衫。
(十五)
婚丧嫁娶炮声喧,
道喜衔悲捷足先。
冷落门庭留笑柄,
乡亲最重好人缘。
(十六)
浅借满还量面升,
人心日久见真情。
你尊我敬多诚信,
教女传儿尚古风。
(十七)
春藤跨院挂邻墙,
雨润风和秋果黄。
让去推来瓜蒂断,
切分各半两家尝。
(十八)
惹祸鸡豚和气伤,
顽童打架火烧房。
爹妈护犊干戈起,
不骂祖宗羞姥娘。
(十九)
房舍翻新多占天,
高差半尺动双拳。
为争凶吉头皮破,
邻壁挨墙如隔山。
(二十)
气有笑贫心态乖,
风云变幻酿成灾。
曾经“运动”窝中斗,
水火参商不往来。
(二十一)
长夜醒来日出山,
春风拂面又分田。
秋收车满归村巷,
历久饥肠喜饱餐。
(二十二)
当年糠菜裹饥肠,
佳味榆钱犹记香。
厌食忽观新嫩叶,
市中有售买鲜尝。
(二十三)
几净窗明房舍新,
藤墙花院竹怡人。
巷阔街平通大道,
登高望远赏风云。
(二十四)
点击荧屏览五洲,
刷新耳目弄潮头。
娇妻迷唱抢频道,
逼走夫男踢足球。
(二十五)
一方水土养乡音,
传女留儿不断根。
莫怨爹娘官话涩,
终生尽作井底人。
(二十六)
山林渐小鸟崩群,
一户翻增上百人。
陌路乡音攀故里,
姓同竟是九宗亲。
(二十七)
漫步街头寻故居,
熹微初洒路人稀。
新门易主难相认,
犬吠声中问东西。
(二十八)
逝川难挽故人稀,
叶落芽萌花更奇。
但愿来春多雨露,
和风满巷唱黄鹂。
(二十九)
旧梦依稀感慨深,
剪裁片段示来人。
排污留洁重翻洗,
明镜高悬辨古今。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立哲,笔名品墨斋主,男,河北定州人,1948年生。高中语文退休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长白山诗词》、《香港诗词》、《深圳诗词》、《难老泉声》等刊物,出版有《品墨斋诗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