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旅作家·中华名家·王洛宾弟子
左增杰 号新疆好汉,现住新疆乌鲁木齐市,擅长诗、词、联,兼类音乐、演讲。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楹联家协会秘书长,国学家、中华当代慈善艺术家、百名中国一级作家之一,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乌鲁木齐市健康大使"、文化公司“左增杰快板寨”总经理。诗文入选台湾影响最大的诗刊《葡萄园》出版的《30年诗选》。是信天游体诗人、曾出版《军中第一刀罗少伟》传奇传记体章回长篇小说. 北京逻辑语言研修学院副教授,台湾名人马英九的大陆朋友,左宗棠四世孙,王洛宾嫡传弟子,1962年对印度自卫反击战参战军人、1964年原子弹爆炸涉核军人,退休于《新疆铁道》报编辑岗位。


情挽岳麓山
人生如歌、宫商穿梭。我登上过陕甘宁、闽浙赣的 许多峻岭,只有一次荷戈纵马踏上了昆仑山巅;我得的奖状、奖牌足有一麻袋,在岳麓山下得的金杯,只有一座: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龙的传人”东方杯全国演讲大赛 二等奖。
大赛的主办方是吉林《演讲与口才》杂志,赛场在长沙。

西北五省区,得上了此杯的只有我。
此杯就在案头,她时时刻刻鞭策着我、监督着我,促我拼搏、令我自尊。
来自五湖四海的赛手,集体游览了岳麓山。
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间,隐存着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这就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美景如画的湘江西岸,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国现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另三座是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书院创办以来,便培养出17000余名学生,其中曾国藩、我的叔祖父左宗棠以及郭嵩焘、杨昌济、程潜,无不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岳麓书院大门始建于宋代。现存大门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大门的正上方,悬挂着宋真宗“岳麓书院”御匾。清代嘉庆年间,书院进行大修,完工之后,门人请山长(院长)袁名曜撰写对联。袁名曜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众人苦思不得结果,贡生张中阶至,脱口答到:“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中国古代书院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化教学组织延续了一千多年之久。1901年,书院被视为历史的垃圾而抛弃,这种建立近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选择,使得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与近现代大学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裂,书院在千余年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文化精华,并未成为中国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此乃天大的憾事啊!
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毛主席的老师,也是他后来的岳父杨昌济是岳麓书院的教授。1917年和1919年,毛主席曾两次居住在岳麓书院的半学斋,在此期间他创办了《湘江评论》,建立了新民学会。赫曦台、爱晚亭是青年时候的毛主席经常散步、学习的地方。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1046年)、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并称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堪称我国亭台之中的经典建筑。清乾隆五十七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之。原名“红叶亭”,后改为“爱晚亭”。现亭上悬挂匾额为毛泽东主席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所求亲笔手书制成。亭上原挂有罗典山长所撰对联:忽讶艳红输,五百夭桃新种得;好将丛翠点,一双驯鹤待笼来。现对联为宣统三年岳麓书院学监程颂万改写。
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爱晚亭几经沧桑,清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均相继进行过修复。其中宣统三年秋,湖南学监程颂万先生主持修复时,把罗典所撰写的对联刻在亭柱上,“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这次修复爱晚亭之事还刻在石碑上记载下来。世人称为《放鹤》石刻或《二南诗刻》,两首诗为宋代张南轩和清代钱南园两位大文人游的七韵诗。石刻后移至清枫桥南端的六角茅亭中。解放前,亭破败不堪,四周荒芜。解放后,党和政府曾五次修复。其中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题写了“爱晚亭”亭额。1969年,岳麓山公园重修,刻毛泽东草书手迹《沁园春·长沙》于藻井内,更为古亭增添了光彩
岳麓山传授给我的文史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撑阔了我的胸襟、激红了我的血性、抻高了我的智商。








中华作家原创文学协会·中华文创文学社
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