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屈原及其开创的楚辞对后世的影响
刘禹锡诗词学会
文/彭墨翰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诗人,是一座跨越时空的丰碑,也是一个丰富、复杂的“模式”载体。屈原的爱国情感是十分强烈,两千多年来一直给后世重大的鼓励和鼓舞,屈原也因此成为不朽的爱国典范。楚辞卓越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开始,它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我国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力,尤其是对诗歌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说明这一名 称形成于西汉初年。《楚辞》一书,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非出于一个时代。楚辞是由屈原宋玉等一方文学人士所创造的,它开创了我国诗歌史方面的成就辉煌,为世人瞩目。屈原是楚辞创作的第一人,其辞是楚地的歌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中以《离骚》为代表,骚体的意韵更加显著,之后又著有《天问》、《九章》等作品。楚辞及其作者因思想内容的深刻和艺术表现_上的巨大成就,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极其重要地位。
楚辞对汉赋的影响
楚辞发展到汉代时已经基本定型了,屈原辞赋以及宋玉以下汉人的伤悼屈原,以事名篇的拟骚辞赋已经发展成了完整的楚辞体。风、骚并称,由来已久,是诗歌创作的典范。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感,其爱国思想虽有其时代局限性,但两千年来一直给后世以巨大的启发和鼓舞。汉初,遭遇与屈原极相似的贾谊在赴长沙任太傅途中经过湘水,凭吊屈原自沉殉国的地方,怀古伤今,写下了《吊屈原赋》对屈原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无尽的哀思。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引用刘安语称誉屈原“与日月争光,可也”并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精神自勉,在身心受到巨大摧残的情况下,隐忍苟活,发奋著书,几十年的心血终于结晶成为传世名作《史记》;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从司马迁艰辛的写作过程和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屈原灵魂的再现,精神的闪光。
汉初的赋,受楚辞影响较多,如楚辞的华美辞藻、放射性思维方式、反复的铺陈的艺术手法、设喻问答的篇章构筑形式,尤其是楚语方言“兮”字句的使用等,因而我们称汉初的赋为骚体赋。汉代的赋不光是抒发作者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的骚体赋,还是从描写都邑繁华、物产丰饶、汉天子的声色犬马来歌颂在国威势,专以铺采为能事的散体大赋,以及反映现实、讥讽时事、咏物抒怀的抒情小赋,赋在汉代四百余年间十分兴盛,产生了大批作家和大量作品,经历了从骚体赋到骚体大赋到咏物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过程。汉赋不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表现手法都继承楚辞风格的拟骚之作。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班固的《两京赋》、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等等,无不与楚辞一-脉相承。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楚辞的接受情况
1、楚辞对建安文学的影响
楚辞不仅对汉赋影响深刻,对建安诗赋也有一定的影响。位居“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他的《登楼赋》情景交融,具有浓郁诗意,在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上颇具楚、汉辞赋之遗风。另外,楚辞中的浪漫手法和幻想仙境的表现手法也影响曹植的创作,他的《洛神赋》是最佳的代表,作者以浪漫的手法,通过幻想境界,描写了一个神人相恋而又无法结合,最终含恨分离的悲剧故事,充满神奇色彩,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此外,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美化女神的形象,华丽的语言中充满生气,给人没得享受。
2、楚辞在楚辞在两晋时期的发展情况
如果说建安文坛力主“文虚质实;大体依然延续汉代质朴文风的话,那么从两晋开始,提倡“丽美”之文的观点逐渐成为主流。张华的作品讲究对偶、用典、注重词藻,正如钟嵘所说的“ 其体华艳,兴托不奇陆机多才善文,工于诗赋,在其作品《文赋》中就系统的提出了言贵妍、澡欲丽、诗绮靡的文学主张。潘岳的辞赋长于抒情,其作品《秋兴赋》写得精美而婉约,表现一-种清丽的风格
3、楚辞对南朝的诗歌影响
随着文学创作的繁荣、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声律说的出现,南朝文人大多自觉地追求.艺术表现的精美,讲求声韵格律、排比对偶、辞采典故,注意体制的精巧创作,风格浮华轻艳,在诗歌内容和形式.上都作了新的拓展。南朝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如谢灵运、鲍照、李煜等,他们的风格各有不同,共同创造了南朝的文学,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唐诗的繁荣做全面准备。共同创造了南朝的文学,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唐诗的繁荣做全面准备。
三、楚辞对唐代的影响
楚辞对唐代诗歌的创作影响很大,许多的唐代的著名诗人都继承了屈原所开创的楚辞韵味。李白曾说:“ 屈原词赋悬明,楚王台榭空山丘”,他认为屈原是永远不朽、流芳百代的。诗人杜甫继承了屈原强烈的爱国思想,他的诗歌总是渗透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的喜怒哀乐全都系于祖国命运的盛衰起伏,著名的“三吏,“三别”也是其爱国诗篇,在唐代中,杜甫是屈原精神的真正继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