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富连教授简历 宿富连,广西兴安人,汉族,1968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学历。曾任中共灵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桂林地委党校书记、校长,中共桂林市委党校第一副校长、桂林市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广西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会长等职。曾主编学术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业余创作旧体诗词1千余首(副),有多项成果在广西和全国获奖。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晋升为国家二级哲学教授。2010年由广西社科联编辑、整理,由北京线装书局出版个人论文专集《宿富连集》。2011年与何开粹先生共同主编《桂林历代楹联宝典》一书,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6年与吴海星先生合著《兴安史话》一书,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现任世界老子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东方文明传播会荣誉主席兼任广西分会荣誉主席、东方诗人协会荣誉主席、东方兰亭诗社副社长、桂林诗词楹联学会顾问、桂林春风诗社名誉会长等职。

水色山光驰美誉 华章彩笔颂名乡——《碧湖飞歌》文集序言宿富连灵川在古代为楚越交通要冲,在当代为桂北门户、璀璨明珠。而公平乡,则在灵川版图中占有重要位置,素以山青、水秀、湖碧、花艳,备受青睐,闻名遐迩。20世纪70年代,我从中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灵川县委宣传部工作8年(1973年前称宣传组),全县124个大队,我跑了96个,其中也包括公平的田心、岩山和铁矿。当时,曾品
尝过田心产的柑橘,至今口齿留香,记忆尤深。2014年4月,业已83岁的原灵川县委宣传部蒋乾宏部长,他先约我到他家喝油茶,然后选择一个星期天,叫他在桂林日报工作的儿子蒋卫华开车,邀我夫妇陪他一起去赶公平圩
当日,我们在公平街上吃了米粉,买了茶叶和干鱼仔。之后,他叫卫华把车开到公平附近的一个山谷中,面对溪水潺潺、翠竹丛丛、青山叠叠,他老人家感慨万千地说道:小宿呀,我曾在青狮潭公社当了几年书记,跑遍了所有的大队和自然村(当时公平属青獅潭公社管辖),对这里的山水田林、民情风俗太熟悉了!时隔40多年,旧地重游,看到眼前这片山水,就好像刚出嫁的新娘回到娘家一样,感到特别亲切啊!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老部长带我来公平,其目的不在赶圩,而是重游、怀旧,一睹别后山水,一倾离后情愫,我
旋即对他说道:“老部长,您在灵川海洋、青狮潭和县委宣传部工作十多年,对灵川的山川、草木尤其是老百性,怀有深厚的热爱、怀念之情,难能可贵,令我钦佩啊!”他大笑几声,然后拉着我的手向小车走去,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公平这块宝地……。国家领导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也为了整合和宣传公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公平山水、人文旅游的靓丽名片,促进公平“农旅结合”,快速发展,今年2月至7月,公平乡党委、政府与灵川县文学协会以“水韵山乡•绿色公平”为题,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经专家、评委认真评选出获奖作品之后,他们将其汇集成书,取名《碧湖飞歌》,出版面世。这充分体现了公平乡党委、政府和县文学协会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自觉和高度重视,是灵川乃至广西文化界、出版界、旅游界的一件喜事,可点可赞、可喜可贺!从总体上看,这些获奖文章有观点、有创见、有内涵、有文采、有价值,体现了时代性与现实性的高度结合,政治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读之令人回味、令人感动、令人振奋。其中秦桂生的《“小桂林”的山》和蒋志富的《七都河,我梦中之香格里拉》两篇散文,还荣幸登上了“学习强国”。获奖文集的特点、亮点很多,在此不作一一赏析,仅就以下五个方面,略陈已见:一是主题鲜明,有思想的高度。公平乡党委、政府和县文学协会在征文启事中明确指出,本次征文活动的主题,是要求多层面反映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平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全面展示公平乡境内山水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城乡建设以及时代发展新貌等。简言之,“反映”、“展示”、“颂扬”也就成了此次征文活动和获奖文集的主题词或关键词。上述主题,如同一根红线“一以贯之”,穿于全书的始终。围绕这根红线,本书65篇获奖文章坚持了古与今、点与面、纵与横的有机统一。它既有古的传统、积淀,又有今的弘扬、发展;既有点的开掘、闪光,又有面的概览、辉煌;既有纵的历史回眸,又有横的画面展示,即地形地貌、自然风光及文化、教育、科技、环
保、民俗、社会诸领域的发展变化等等。全书主题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时代宣传主题是一致的。主题的精准化和明朗化,使本书达到了政治、思想上的应有高度,是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沃土上所催生、培植出来的一束社会主义文学之花!二是取材宽泛,有视野的广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文艺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书文章作者秉承为人民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服务的宗旨,遵循征文主旨的要求,纷纷深入公平采风,观山赏水,走村串户,访问座谈,调查研究,进而创作出大量有水平、有质量的文学作品来。这些作品的体裁是多样的。其中有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和诗歌等等。散文中有写景、叙事、抒情、杂感等各种样式。诗歌中有新诗、七律、绝句、古风等各种诗体。作品体裁的多样性,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秉承以及文学视野宽广性的要求。这些作品的取材呈现丰富性和广泛性。从自然角度看,公平的山、河、湖、泉、林、树、草、花等等,都是作者所描绘吟咏的对象。从人文角度看,历史变迁、轶事、掌故、人物、民情、习俗等等,都是作者创作的重要元素、素材。从社会角度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旅游、环保等等,都在这些作品中有生动而具体的反映。体裁多样,取材广泛,有利于对公平乡作多视角、多层次、多领域、广角式、全景式的描绘和反映,从而使作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更丰富多彩,也更客观、公正。三是内涵丰富,有反映的深度。先从宏观层面看,公平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社会现象,尤其是公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一个内涵丰富、庞大复杂的有机系统,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有机系统的折射,文学作品之光是绚丽多彩的,其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决定了文学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名诗所指出的,方塘池水之所以清澈明净,正是因为有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奔涌、流入所致。再从微观层面看,本书作品所描绘、反映的人、事、物、景等,大多有形象而生动、深刻而具体的特色。卢子的散文《公平湖的四
歌》,作者用如诗如画之笔,把公平湖春、夏、秋、冬的美景、情韵、魅力、亮点描绘、表现得淋漓尽致,读后如品香茗、如饮琼浆,扣人心弦,令人神往。源头水的小说《铁娘子》用看似平凡、平淡的情节,却塑造出一个不平凡的“铁娘子”、“优秀村官”壬弟这位巾帼英雄形象。修青狮潭水库,她勇挑重担、冲锋陷阵,回村任村长,她带领村民修路架桥,发展库区经济。担任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后,她更是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引导村民脱贫致富。甚至卸任后仍带头治污转产,影响和带动群众走生态发展之路。作者通过这一桩桩感人事迹、一个个具体情节,把“铁娘子”壬弟至美的内心世界、高贵的思想品格深刻而生动地揭示、展现出来,把“铁娘子”的巾帼形象鲜活、靓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四是贴近实际,有实践的精度。实际的概念范围很广,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有时代感。要求文学作品体现时代精神,符合时代节奏,反映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反对和摒弃违时、过时、贬时的陈词滥调和奇谈怪论。本书所收作品,有很强的时代感,文章的主题、基调、灵魂与时代的主旋律协调、同步。其二,要接地气,贴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艺作品的反映和服务的主要对象。本书作者自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强化群众观点和群众意识,热爱、亲近群众,在作品中代表群众的利益,反映群众的诉求,描绘群众的蓝图,实践群众的梦想。作品中有许多关于库区移民、山区农民和少数民族今昔生活对比及风情民俗的描写,充分体现了这些作者的忧乐意识和亲民情怀。其三,要蹲下去,贴近生活。生活是创作之源。只有蹲下去,深入下去,了解、考察、体验、熟悉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才能创作出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安哲修的《弄塘散灯节》、康乔华的《山水间的呼唤》、秦愿发的《简记公平湖移民文化》、劳筱妙的《翱翔吧!公平湖畔的雏鹰》等作品,分别从年节民俗、山乡巨变、乡村教育等视角,揭示和反映公平的面貌、特点和亮点,是生活、实践这棵常青树(列宁语)上所开放出的文学之花,是作者扎根生活、实践肥壤上所结出的文学之果。五是文采绚丽,有美学的亮度。刘勰在

《文心雕龙·情采》中指出:“言以文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章应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他还指出:“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攡藻;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这段话的意思是:只有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确定了,才能据以配上音节,缀以辞采;从而做到形式虽华美,但不掩盖其内容;辞采虽繁富,但不至埋没作家的心情。刘勰在这里阐明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文章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当文章的思想感情确定之后,就需要选择、运用适当的文采、藻丽来加以表达,为其服务。唐代的散文家李翱在《答王载言书》中也指出:“义虽深,理虽正,词不工者不成文。”意思是说,一篇文章即使立意深刻,道理得当,但如果语言不准确、不鲜明、不生动,那也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文采,本指事物具有错杂艳丽的色彩,现多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文章的文采,主要靠对语言的修辞、装饰才能达致和具备。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对比、象征、设问等八种。文章的文采斐然或文采绚丽,主要表现为以下八种形式美:整齐美、节奏美、韵律美、错落美、丰富美、简洁美、意象美、意境美(不完全是语言方面的问题),等等。作者运用以上八种修辞手法,达到语言文采上的八种形式美,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实践、修炼过程,它不可能短时速成,一蹴而就。古今诗人和作家对语言的修辞、装饰各有特点,使其所创作的诗歌和文章呈现出各种独特的风格、风采。以唐代诗家为例:李白飘逸豪放,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流丽坦畅,李商隐幽婉典丽,柳宗元明净幽峭,李贺奇诡璀灿,王维幽静谐和,杜牧俊爽明丽,孟浩然闲静淡远,王之涣晴朗雄健,等等。再以现代散文作家为例: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炼深邃,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等等。返观本书所选65篇作品,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叙事、记人,语言上有文采是其共性,少数优秀作品更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堪称内容好、形式美的文学精品。且看下面几段文字:“一路上,划过眼帘的是一幕幕迷离的画卷在流淌,雨在田野上交织,云在空山里氤氲,鸟在水面上嘶鸣,脚下便是梦幻一般紫红花毯。细细纤弱的条形花瓣衬着绿色细小的圆叶子,一瓣紧挨着一瓣形成一朵小花,一朵连着一朵,铺排在草地上、田埂上、石堆里,连成一片绯红淡紫的花的海洋。”(卢子:《公平湖的四季歌》)“在这梦幻般的花海里,画家们挥舞彩笔,画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但他们依然觉得自己没能画出这紫云英花海真正的美丽;摄影师支起三脚架,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花海,但没有一个相机能拍出紫云英花海梦幻的仙气;诗人们面朝花海,如痴如醉的吟咏,但没有一首诗写出紫云英花海令人迷醉的妩媚。”(布衣洁净:《如画山乡 幸福七都》)前段文字描绘公平湖的春景,后段文字描绘公平湖紫云英花海,作者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用散文诗般的语言,高情描绘、赞颂了公平湖春景,尤其是紫云英花海的瑰丽景色和独特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美妙动人的春景图和花海情。再看下面这段文

字。“这些山,或高或矮,或陡或缓,或连或断,或秀或奇。连者,则山峰起伏悠远,柔和美丽,如同一曲脍炙人口的民歌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断者,则似断虚连,一峰独立,像似一只或几只因迷恋花草而不觉掉队的走兽;奇者,则造型独特,非禽即畜,若同一位匠心独具的美术大师精心雕琢出来的艺术品,且每一座山都几乎内含着凄婉动人的故事,充满着悠远跌宕的传奇,令人思绪万千,叹为观止。”(秦桂生:《“小桂林”的山》)真可谓琦思瑰构,妙笔生花!作者巧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如诗如画地描绘了“小桂林”公平诸山之高低错落、连断奇秀,形象生动,意象妙接,色彩靓丽,堪称有文采、有奇思、有美感的散文上乘之作。全书类似上述精彩叙述、描绘的文章还有许多,限于篇幅,兹不赘述。以上五点,虽不足以完全概括该书特点、亮点,但可以从中窥其要领和概貌。当然,从尽善至美的角度看,该书也还有不足之处,主要是个别文章内容、情感表达尚欠艺术美感,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以及作品的文采和感染力略显不足,然而毕竟瑕不掩瑜,它并不影响本书的精美与匠心独运。在本书付梓之前,县文学协会主席秦桂生、副主席粟利仁,盛情邀我为该书作序,我欣然遵嘱,略抒浅见,聊以作本书出版之序言,亦以之作为本书出版之贺辞。祝本书早日面世并以飨读者。



主编:何兰青(笔名:谷子)
中国当代知名诗人、作家、企业家、媒体人
任中国诗词协会会员
任中国楹联协会会员
任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
任国际诗词协会执行编辑兼桂林分会会长
任《市场信息报域市观蔡周刊》责任编辑
中华文化促进会爱新觉罗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爱新觉罗恒德皇家珠宝桂林鸡血玉研究中心主任
任桂林谷子珠宝有限公司创始人
任桂林和艺德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创始人
电话:微信同号
桂林:13307736055
北京:18710423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