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精彩 天自安排
尚丽清
2020年12月13日,注定会有我人生的奇遇。
2020年12月10日,是我们呼市作协尚静波老师仙逝的“百天”。我知道他们上班族今年特别忙,而我终日遛弯儿,所以就想发起网上为尚静波老师过个“百天”,我很自信,因为尚老师生前有许多挚友。
10日上午,我把自己写的《尚静波先生仙逝百日敬祭<日悬西山(外二首)>》刚发进呼市作协群,便有许多跟帖表达悼念。很快,尚老师的老朋友们或题写挽联或书古诗文以表深切怀念。断断续续的跟帖一直到13日下午才落下帷幕。13日下午6时,我以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这些充满深情厚谊的文字编辑在了一起,并做一后记,发在作协群里,对各位跟帖的文友以表谢意。而奇遇在那一刻已悄悄开始。
《尚静波先生仙逝百天敬祭》发在群里也就那么一小会儿,有网友玫晴(张雪)便放上了尚老师临终前的照片:我们心中永远慈祥地微笑着的尚老师。我的眼泪瞬间涌出。我边感谢玫晴边在对话框里念叨:“赶明儿请高人放到集子里,太珍贵了,我笨,操作不了。”我的念叨在对话框里刚出现,就又有一位网友输入文字来指导如何操作,说明得非常详细。谁人能知高科技时代的我有多么逆反:当手写稿被彻底拒绝后才学着用电脑,还沾沾自喜:没啥难度!见着电子产品就头大、一到数钱就打瞌睡的主,把照片赶紧收藏后对指导我的那位热心人回复:“我笨,赶明儿请高人做吧,多谢您了。”然而,当我再打开作协群时,一个放有尚老师照片的文档赫然眼前。我急点开,我的文字、尚老师的照片、好人一生平安的乐曲,冲击力致使我的眼泪哗哗流淌。激动中猛然想起该感谢“高人”,方注意到发布信息与编辑皆为“且行且珍惜”!群里人一定会笑我眼拙了!其实真的不懒我眼拙,我眼睛有问题,网上的文字基本不看,进群的事情:浏览后删除。于是,我任由眼泪哗哗流淌,泪眼模糊地回着我会使用的网络表情包,且行且珍惜回复“不谢”,此为“奇遇记”的开端。
我这辈子没有什么可炫的,只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能炫。《尚静波先生仙逝百日敬祭》的发起,乃至最后的编辑,便是我的感恩之举。而能更加成全我美好心愿的人,我理当感恩。然自古文人多贫穷,穷到过年互赠对联作礼物。我无以为报,既然他有专刊,投桃报李,那就拿出来自己觉得能拿的出手的回赠吧!
开通微信没有多长时间的我,几乎不主动添加好友,为了达成感恩的心愿,向文友打听他的联系方式,回复是“他就在咱们群里,你添加好友不就行了!”于是,我发出添加的请求,且行且珍惜很快通过,我便和他说明心意,他说你发过来我看看。
12月15日中午12:20
我将贾勋老师的《芙蓉楼》与《功夫在诗外——贾勋<芙蓉楼>赏析》发过去。
文笔流畅,评析理由充分,不错;
评论性选题目,尽可能从诗中选;
文中有四处语法修辞错误。比如“壮志难酬的怀才不遇,”这成了个偏正短语,去掉"的”加逗号让其并列才对,本身就是两个形容词性词语……
且我,口语还行,书面语言就成无主语了。书面语言的差错率是万分之三。注意就是了,小毛病。
没真正从事过文字编辑的人,好多细微处都不懂。文字编辑工作有具体要求,不像网刊,那么随意。
没大毛病,写得挺好,努力!
你文字功底不错!……
且行且珍惜在那边隔一会儿发一条信息,我时而窃喜,时而惊讶:呵呵,看来我遇到一流的编辑了!但又隐隐地为他不忍。那可是一篇大稿子啊!他牺牲午休时间审稿太辛苦了!有一段时间微信铃声不响了,我便倒在床上眯着。铃声再响时,我已打了好几个盹。打开微信一看,是编辑好的《芙蓉楼》与评析。封面:一池艳丽的荷花,“残荷尚有余香留,且将一苇”的字样,左下角红色字:都市头条。内文完整版呈现:
题目:残荷尚有余香留 且将一苇纵所如 —— 析贾勋老师《芙蓉楼》诗之诗外功夫
此为且行且珍惜编辑修改后的题目。与我原来的题目相比,显而易见,不但表述更为严密,而且突出了八旬老人贾勋老师潇洒、乐观、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长篇大论没有涵盖力超强的文字做题目,其弊端必是阅读兴趣的大打折扣。我对且行且珍惜老师的敬佩之情在提升。芙蓉楼的远景拍摄图、近景拍摄图、侧景拍摄图、全景拍摄图、灯火辉煌的夜景图……将面目呆板的长篇分割成数个生动的小板块,平添了文章的吸引力。我情不自禁微信表达自己的喜悦:梁老师,真好!谢您!我想,我开心的时刻,也一定是编辑拥有成就感、自豪感、幸福感的时刻。
我被他的设计感动着,向来不管网上文字的我,对且行且珍惜不能拒绝地多了几分关注。
他真忙,一天会连续发布多个“都市头条”。
他真有才,现代诗歌、古诗新意、律诗、绝句、抒情散文等无不涉猎。群里好友偶发抒情诗文,他总能快速地做出反应,以诗和应,而且绝对是独出心裁,另辟蹊径。
他真谦虚,对待作者的赞誉总要找出自身的不足,并添加一条“闲人一个”或“平凡人”。
文友们,我也是很挑剔的,我的眼力也是不容置疑的,我的精彩在没有包装前,只是杂纸堆里的几张毛边纸,电子文档里的一具僵尸。2020年12月13日晚间的一次奇遇,让我拥有了40年来写作生涯上的奇迹:短短的几天功夫,连发四篇大稿,而且篇篇登上“精华”榜。当我的《“蒙古马精神”永远在路上》与《残荷尚有余香留 且将一苇纵所如——析贾勋老师<芙蓉楼>诗之诗外功夫》双双跃居“热点”榜时,我激动地在与且行且珍惜的对话框输入:
您的“催红素”真厉害,才半天阅读量就上三万了!我有点范进中举的感觉!得控制好情绪,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麻烦了。
回复:我一生就是为人做嫁衣的,编辑就是个这工作。
当一个正在学步的作者被一位杰出的编辑扶植时,会将感动凝成诗篇;当一位自傲的赛手被出乎意外地彻底打败后,会与对手热烈握手,表达发自心底的佩服。此乃我当时深切的感受。
2021年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我想对自己说: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永远在路上,无需徘徊;2021年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我想对所有文友说:你若精彩,天自安排,请登上“都市头条”的快车道,大放异彩;2021年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我想对且行且珍惜说:你若精彩,天自安排。2021年,“都市头条”条条都是“精华”;2021年,“都市头条”天天酷跑“热点”榜。
天自安排,美哉!你若精彩,壮哉!
2020.12.23
作者简介: 尚丽清,女,1963生,呼和浩特市人。1980年考入呼和浩特市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82年开始在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学任教,坚持业余创作。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著有诗文集《偷一个太阳给自己》(远方出版社,1999年)《送一个月亮给知己》(远方出版社,2004年)《踩着落叶走过》(远方出版社,2018年)。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诗歌《沉默的季节》《那年没有雁行》《一路歌声》在“中国诗歌十年”(1993—2002)征文活动中获实力卷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