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河(散文)
文/葛海军
我生长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东庄店村,村上人祖祖辈辈以农耕为生,人口不足千人。小村的地形很有特点,它三面环水,形成半岛状。河水从村西流向村南,然后又绕到村东,径直流向徐水界。它昼夜不停,缓缓的流淌着,就像一条银色的玉带缠绕着村庄,人们饮水灌溉全靠它,亲切的称它为沙河,其实它的大名叫漕河。
小时候的沙河,清澈甘甜,鱼翔浅底,两岸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沙滩上绿草如茵。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听到碧水鸣琴般的流淌声。夏日,它是天然的大浴场,人们劳作之余,洗着澡,聊着天,洗去一天的疲劳和暑气。村里的耕地大部分在河东岸,乡亲们下地劳作都要赤脚趟水,每天往返好几趟。在夏天那是一种享受,若是初春或初冬时节,过河后两脚湿漉漉的,被冷风一吹,脚腕上立刻裂开许多小口子,疼的钻心。冬天,它又变成了天然溜冰场,男孩们自制滑板或滑床。虽是数九寒冬,孩子们滑起冰来,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玩的不亦乐乎。那时的冰晶莹透明,即使冰层有一尺多厚,也能看到冰层下面的清水白沙,和自由自在游动的鱼儿。
沙河给予人们很多,但是它也有狂躁不安的时候。特别是1963年,连续多日降雨,河水瀑涨,汹涌的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入村庄,瞬间,将古老的村落夷为平地,变成一片汪洋。所幸人们转移的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洪水过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北迁村址,建起了新房,一个展新的东庄店拔地而起,旧址变良田。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步入了正轨,沙河又恢复了它以往的形象,温顺的依傍着村庄,滋润着人们的生活,细沙平流鱼欢,珍禽异鸟栖息在两岸茂密的树枝上,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很多年过去了,沙河遭遇了灭顶之灾,一些利欲熏心的厂家,把污水废料,排放到河中,河水变的浑浊不堪,臭气冲天,导致鱼蛙灭绝,草死树枯,鸟去河干。裸露的河床,又被疯狂的采沙者,挖的千疮百孔,残不忍睹。伴随我度美好童年的沙河,时常在我梦里出现。
现在好了,政府铁腕治污,根除了污染源头,并出台了保护沙河的措施和治理沙河的方案,同时借建设雄安新区的东风,沙河一定会变成美丽的景观河。
注:漕河,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发源于保定市易县境内的五回岭(属太行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易县、满城县低山、丘陵区至满城县市头村。

“我为保定写首诗”征文活动长期征稿,欢迎投稿与保定人文地理有关的诗歌散文(文责自负,发表过的作品请注明,并附通联地址电话),优秀作品推荐纸刊,并邀请作者参加采风活动。邮箱:506513878@qq.com(务必邮箱投稿,便于保存稿件和通联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