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炎林在改革开放中
——悼念庄炎林同志
归国华侨、原中国侨联主席庄炎林同志于2020年7月27日逝世.享年98岁。
庄炎林出生于华侨家庭。父亲庄希泉是著名爱国侨领,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曾因支持抗日战争,开展抗日运动而入狱。他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支持人民解放事业,是新中国侨务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庄炎林受父母爱国精神影响,在抗日战争时期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广西、上海冒着生命危险,从事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人委秘书长、驻坦桑尼亚使馆经济代表、对外联络部办公厅主任、国家旅游总局副局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侨联主席等职。
中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国家的面貌,改善了人民生活。庄炎林为改革开放奔走呼吁,积极引进外资,为改革开放做出重要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打开了尘封多年的国门。对外开放需要引进资金、引进人才。中国的对外开放,从引进外资入手,引进外资是从引进外资建设旅游饭店为突破口的。随着改革开放,来华人员与日俱增。1978年,入境人员人数达180.9万人次,超过以往20年人数的总和,1979年又猛增到42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4%。但当时北京仅有7家涉外饭店,达到接待标准的仅有1000张左右床位,而且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服务态度,都同国外的星级宾馆,相距甚远。许多海外来客到了北京无处下榻,只能送到郊区或天津,甚至用飞机送到南京、上海等地住宿。邓小平强调:“旅游业大有文章可做”,“发展旅游业,为改革开放积累外汇”。可是,住宿问题成了对外开放的瓶颈。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解决宾馆不足,水准太低的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真正的成功的引进外资的当务之急,惊动了中南海。那时国家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财政状况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建旅游饭店。邓小平提出,利用外资修建,还说应多搞几个点。
为了解决旅游住房紧张这个“拦路虎,”国务院成立了以谷牧、陈慕华、廖承志为首的“利用侨资、外资建设旅游饭店领导小组”。刚任国家旅游总局副局长的庄炎林,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
利用侨资、外资建设旅游饭店虽是邓小平的主意,但因是新鲜事物,各方面的认识不一致,反对者很多。有人认为办饭店,搞旅游是赔本生意,赚不了钱。甚至有人认为建合资饭店,同外国资本家一起赚中国人民的钱,是阶级立场问题;让外国资本家建饭店,简直就是卖国主义!
廖承志、庄炎林顶住了压力,物色合作伙伴,开始 了艰难的前期工作,一年内先后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家侨商、外商进行接触、洽谈。廖承志除了对庄炎林语重心长的讲了建第一家合资饭店的意义和影响,是关系引进外资能否成功的第一场攻坚战,如果失败,引进外资搞建设的重大决策就有可能被否定,发展旅游业,甚至改革开放的步伐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还向他介绍了美藉华人陈宣远。
陈宣远早年从上海到美国定居,是建筑师,设计、建造过饭店,也是饭店管理者,在美国拥有建筑事务所和五家饭店。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愿为祖国贡献力量。
当时,“合资法”尚未出台,双方议定:合资2千万美元建设建国饭店,其中中方占51%的股权,外方占49%的股权;双方合作10年,10年后外方将所拥有的股权赠给中方,就是10年后中方完全拥有饭店。陈宣远从美国带来的律师提出了异议说,按照美国的法律,在国外投资白送是违法的,但可以由双方业主商定有价转让。庄炎林同陈宣远最终商定,饭店经营10年后,陈宣远的49%的股权,以1美元转给中方所有。这个合同对中方是十分有利的。中方出资的1千万美元,全部由国外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实际上是“1美元买一个饭店”。
没想到,庄炎林签发的国家旅游总局呈送国务院的报告,遭到多方反对,国务院高层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于是,谷牧提议召开国务院常务办公会议,讨论是否建设建国饭店?一个饭店的建设竟要放到国务院常务办公会议讨论。
参加会议的除国务院领导外,还有有关部委和北京市建委的领导。争论十分激烈。有人算帐说,还清银行的本息后,还差2万美元,为了国家利益,我们反对上马,如果你庄炎林硬要建饭店,你来还这2万美元。庄炎林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充分剖析建设建国饭店的利弊,说明办这个饭店的必要性、可能性及能为国家赢利的科学性、必然性,结论是快则六、七年,慢则八、九年,建国饭店能全部还清本息,只需化1美元就能赚回一个饭店。由于没有先例,不同的观点分岐太大,国务院常务办公会议没有作决定,只是将不同意见上报最高决策层。
庄炎林起草的国家旅游总局的报告,在十七位中央领导人中流转。邓小平态度鲜明地表示,必须建造足够的上档次的旅游饭店。陈云、李先念等元老,也力主上马开工。时任党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一锤定音。
建造建国饭店虽获批准,仍有干扰。饭店所选地址后面是某部的干部宿舍区,他们告状说盖饭店会挡掉阳光,不让盖。只能改变设计,降低房屋高度,确保干部宿舍的一层,在冬至那天也能照到阳光。但破土动工后,一些来头很大的干部子弟叫嚷,盖饭店既“扰民”,又影响风水。工地上白天竖起的篱笆,晚上就有“地下工作者”前来破坏,将其拆掉,使工程无法进行。虽经几次交涉,也无用。廖承志听说后,拍了桌子,要庄炎林起草一份报告送中央。
廖承志将报告送交邓小平。邓小平看完报告没有说话,在上面批了两句话,十一个字,让秘书立即传下去。邓小平写的是:“有理也不得取闹,何况无理”。从此,工地上搞破坏的“地下工作者”不见了。
建国饭店建成开业后,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密特朗点名,将答谢宴定在这个饭店举行。各国驻华大使及各界人士纷纷前来,饭店声名大振。
订单像雪片般到来。建国饭店开业当年,就赢利150万元。第二年赚了400多万元,第三年赚了800多万元,第四年赚了1500多万元。仅用了四年多时间就连本带息还清了银行的全部贷款。10年后,建国饭店的利税相当于赚了7.8个饭店,还学到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20年来,它的利润,相当于27倍于当年的投资。
建国饭店的建设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堪称中国旅游饭店建设的里程碑。
建国饭店建设进行中,庄炎林被调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任副主任、党组成员,并兼任中国旅行总社社长。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公布后,怀有强烈爱国心的,有“世界船王”之称的包玉刚,很想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出力。他愿意积极支持祖国发展旅游事业,出资1千万美元在北京盖一座旅游饭店。他只有一个要求,为了纪念他父亲,要求饭店以他的父亲的名字命名: 兆龙饭店。
庄炎林知道后十分高兴。但是,有人说:“饭店以资本家的名字命名,这不是为资本家树碑立传吗?是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有人当面指责庄炎林说:“你是共产党员又是老同志,应该知道,建国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自力更生,拒绝外援,让资本家建饭店,你在搞什么名堂嘛?”当时,高层的部分领导也有不同意见。庄炎林报告了廖承志。廖承志让庄炎林写报告,由他送给邓小平。邓小平亲自为兆龙饭店题名,以示支持。
虽然得到邓小平的支持,但兆龙饭店建设仍有不少阻力,同北京有关部门几经协商,才选到一块地,直到一年后,才举行赠款签字仪式。在签字仪式上,邓小平亲手收下了包玉刚递上的1千万美元支票。他将支票交给庄炎林时,语重心长的说:“小庄,问题总算解决了,你们现在可以抓紧干了。”邓小平的殷切期望,有力的增强了庄炎林建设兆龙饭店的信心。 1985年10月, 兆龙饭店落成,邓小平再次破例出席饭店的剪彩仪式。
庄炎林还抓了一批旅游饭店建造。
南京著名的金陵饭店的谈判协议书上也签署有庄炎林的名字。南京金陵饭店为当时国内最高的饭店,高37层,首设国内的顶层旋转餐厅。筹建时,争论很大,谈判困难。饭店投资方、南京藉新加坡华人陶欣伯急忙搬救兵,到北京请庄炎林帮助。庄炎林同陶欣伯一家同去南京。因金陵饭店选址棚户区,拆迁困难,意见难以一致。庄炎林请陶欣伯一家在市内参观旅游,自己去访问需要拆迁的贫困户,耐心做工作。通过工作,棚户区的贫困户,大多表示理解,同意拆迁。他向南京市建议,先盖好这些贫困户的安居房,谁先同意拆迁就让谁先挑新房,再想办法做个别钉子户的工作。随后,他打电话向正在上海开会的谷牧副总理汇报。谷牧会后率领国家计委主任等人,专程赶到南京,召集省、市领导开会,拍板将建造金陵饭店定下来。陶欣伯感动的对庄炎林说:“你要是不同我们一起去南京,金陵饭店就建不起来了。”
由美籍华人沈坚白投资的北京长城饭店,是中国最豪华的饭店之一,是一幢有23层高,有1007间客房,设备齐全的现代化饭店。建造长城饭店并非一帆风顺,克服种种障碍,才得以在1984年建成开业。沈坚白再三说过:“饮水思源,当时要不是庄炎林取得邓小平、廖承志等的支持,顶住压力,逆流而上,就没有这个合资的长城饭店。”
北京香山饭店由美藉华人、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负责设计,庄炎林陪同他前去考察,并向饭店提出了改进管理的建议。
庄炎林还抓了国内自己投资新建的北京国际饭店、华都饭店、深圳华侨城的饭店,以及全国许多地方华侨饭店的建设。
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也有风雨,庄炎林经受了风雨。
为了学习、了解国外的管理经验,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旅游总局、北京市旅游局,上海市旅游局等单位,组成考察队伍,由庄炎林带队前往欧美学习。假日饭店是国际著名的旅游饭店集团。在假日饭店总部参观时,得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他们连锁经营、管理的饭店达1700多家,有30多万个客房。经商谈,双方均有合作的意向。
北京丽都假日饭店是中国第一家假日饭店,是中国第一家集客房、餐饮、公寓、商业楼、体育俱乐部、娱乐场所和国际学校、幼儿园于一体的设施完备的饭店。丽都假日饭店的投资者是新加坡华人罗新权。开始洽谈时,一片反对声。庄炎林获得授权后,顶住了压力,同外方商定,采用中外合作方式,中方出土地和市政配套,外方全额投资,营业利润按中方20%,外方80%分配,外方负责还本付息,合营15年后饭店归中方所有。
正在饭店破土动工,顺利建造时,袭来了风暴。《经济日报》的内参上,刊登了饭店工地办公室的一位高干的儿子的匿名信,说:丽都饭店上当受骗损失严重;外方不出一分钱,中方损失几千万美元。中央政策研究室的《情况反映》也作了转载。有人向中央个别领导吹风说,可能有贪污腐败行为。有领导批示,建议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检查组前往彻查。胡耀邦觉得事情虽然重大,但有蹊跷之处,匿名信中多有“可能”、“应该”、“差不多”一类似是而非的字句,应谨慎对待。他批示:我认为首先查清事实是否如此。如果事情真是如此,那我们是干了一件大蠢事。干蠢事也不要紧,我们共产党就是在干蠢事中学乖的,但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要对干蠢事的人给予帮助,包括给予处分、撤职查办,也是帮助。如果干得对,还要给予鼓励、支持、重用。庄炎林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和田纪云副总理说明情况,请中央尽快派检查组去检查,要求不要让施工停下,影响饭店建设进度和试营业,以免造成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采纳了庄炎林的建议,决定组织由中顾委常委、老革命家伍修权任总检查组组长,由政府部长、兵团级、军级干部、中央司局级干部和会计师、审计师几十名参加的,强有力的检查组,几十人浩浩荡荡的到丽都饭店审查。饭店可以继续施工,同时接受检查。经过历时三个多月的检查,没有查出任何问题。这时,又有诬告信送到中央,别有用心的提出不仅要查中方的单据,还要查外方在国外进货的原始单据。原始单据是投资者的商业秘密。外方投资人罗新权受不了这样折腾,对庄炎林说,中国大陆的政策不稳定,不干了,我已经投资的1千万美元,算我捐给国家。庄炎林耐心的劝导罗新权,说动了他。在他的配合下,重达90多公斤的原始单据,从海外空运来供检查组检查。经过长时间的调查,检查组宣布,对庄炎林的告状纯属子虚乌有,丽都饭店建设中,既不存在“上当受骗,损失严重”,也不存在“编造假账欺骗中央”,更不存在贪污受贿的问题。查出了诬告者和诬告的内幕。刊载诬陷信的《经济日报》,就此事写了检查。冤情终于水落石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批评了这诬告事件。
庄炎林在风雨中经受了考验。
庄炎林的经历,使我们体会到改革开放来之不易。
庄炎林为改革开放奔走呼号,积极引进外资,为改革开放做出重要贡献,不愧为改革开放的“马前卒”。他的贡献,将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谨以此文寄托对他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