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杜甫草堂》感怀
川石
沿着《草堂》花径
走过翠绿如荫的竹林
《茅屋故居》
静静地守护着
远去的千年风尘
一座低矮简陋柴门
每天默默迎送
成千上万的游人
它仿佛是一条
穿越时光的隧道
带你走进
伟大诗人的落魄与清贫
数间茅草屋
破旧遭雨淋
书房徒四壁
白昼如黄昏
但是,却从这里走出了
华夏文学史上的诗圣
少年杜甫漫游大江南北
胸杯辅君报国雄心
怎奈奸佞当道君主昏庸
满腹才学济世无门
四处漂泊仕途坎坷
目睹乱世满腔郁闷
黎民的飢寒交迫处境
让诗人痛心与怜悯
国家的腐败战乱现状
让诗人心焦如焚
长期的颠沛流离生活
让诗人感悟至深
世态炎凉
生不逢时
现实生活
铸就了辉煌的诗文
挥毫痛斥官吏暴劣
伏案尽述百姓苦贫
字字句句
感天动地泣鬼神
首首篇篇
忧国忧民含悲愤
《三吏》《三别》写诗史
不朽名作千古传诵到如今
一生漂泊
穷困潦倒
凭栏岳阳楼思乡泪沾巾
风雨飘摇
陨落一叶偏舟(注)
不知何处得以安放忠魂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仰望《草堂》珍贵遗迹
低头沉思唐未往事旧闻
万般感慨心潮难平
时光越千年
柴门今犹存,李杜何处寻
注:史载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2020.12.16)
遊《杜甫草堂》感怀 |作者:川石
——白河诗刊第74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