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聂磊
雨密织水的温柔
在一念之间
网结成愁
把心的底色
染成了少年游
花
聂磊
校园的热已退温
静谧的夜仍在延伸
灯影花容
花香的温馨在一瞬间
爆棚
亭
聂磊
站在临时搭建的亭
守住临时建好的棚
你就是一尊佛
远远地
一级一级为你膜拜
纸
聂磊
铺开
了几千年
从西汉泼墨至今
有的临摹白描
有的写意枯禅
挥来画去
一把把的辛酸
垂髫即始
豆蔻想成
那曾经弱冠的风流
耄耋却已万事皆休
一张纸
写满了人生
一张纸
薄如人生
凡星
聂磊
我只是人间一粒尘
花飞在温馨丛中
三十七个教师节
方知恩师情更深
校长来了
师母来了
班主任就坐在中间
我们围绕着他们
回想
那第四个教师节毕业的季
点点滴滴的您对我们的教育之恩
恩师说
你们人人出息了
就好
好
也是我们要对恩师的回报
相聚
只是开始
情谊定会延伸
我们永远是一颗凡星
只想只想围绕您
那怕散发的只是一丝丝温情
艺术的生活
文/王亚宁
在我们口语中一提到艺术仿佛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没有仔细去发现,只要你精心去做一件事,不难发现生活的奇妙之处。
在文艺创作中经常会用这样一句话;艺术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我看来只是浓缩了生活中的精华而已,如果脱离生活的基本常识,那一定是游离在让人觉得可笑而不真实,如果有些夸张,那是文艺小品拉开了生活中潜意识才让人捧腹大笑效果。
艺术肯定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不缺少美,因为无处不在,在人类发展中人们在享受生活同时也在悄悄地增添艺术感,只是我们在对艺术感觉陌生,悄无声息地享受一种美感,其实这就是艺术与我们息息相关而已。
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活,就是在平常生活中看见艺术的情味。我们享受一盆盛开的花朵,我们会情不自禁感叹生活美好,即使我们街道看到美女回眸一笑,相信你一天心情一定乐滋滋愉悦,即使我们仰望天空看一看白云飘飘顿时觉得生命多美好,看见儿童在喧闹玩耍立刻我们的心情回到童年,公园一处飘来歌声聆听美妙旋律,那是美的倾诉。
我们说生活并不缺少美与艺术,只要我们细心去发现并去享受,艺术成分无孔不入,可以说对美的感悟有多深就有多少艺术色彩,那些艺术层次就来到我们面前,因为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佐料就充满酸甜苦辣。
在我小区有这样一位老人,大家称谓他罗总或者老罗,七十多岁的人每天乐呵呵样子很是讨人喜欢,他是老少皆宜,可以说是大小通吃,人们也愿意同他交流谈心,看到他每天忙进忙出,仿佛有使不完的精气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人们看到的是他光彩一面,其实他有他的生活沉重问题,但他乐观看待自己面临事情,用积极心态理顺生活中疙里疙瘩。
他家里有生病多年并且不会生活自理的妻子,洗衣做饭弄卫生甚至院子里花花草草都是老罗一个人承担,这些还不是重要的,问题他还有一个智力欠缺的女儿。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那一定是愁眉苦脸的心态面对这些烦恼生活,而老罗反而没有这些苦恼,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这可能是我上一辈子积累因果让我这辈子去补偿。
打开老罗生活和工作轨迹,我们惊奇发现他对生活与事业追求不平凡经历。据说;老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我们这个县城可是风云人物,在改革开放初期,录像机可是老百姓心里一件可望不可即的电子产品,许多家庭还在为了有一台黑白电视机而奔波,对于可以重复播放电影电视剧的录像机来说,那是梦寐以求的家庭奢侈品。
这位老罗就有敢为人先的闯劲和前瞻性,他主动承包文化馆录像厅,风风火火把这种文化生活当成他的一项事业,当时录像带的片源需要到省城和外省去租借,他不辞辛苦坐着公共汽车这样来回倒腾,不光是满足自己录像厅业务,他还动脑筋把自己手头上放过的录像带转租给乡镇录像厅放映点,最大值让自己手上录像带资源得到利用。
录像机在当时是新型电子产品,在实际操作和放映时容易发生机械和电子集成板故障,他自己对这方面不是很精通,于是他找到熟悉维修技术人员,以每台50元价格作为基本,即满足了各方面需求,自己也在里面寻找到商机赚取了利润,随着自己事业渐渐做大做强时候,当时所谓的红眼病盯上了他,领导把录像厅经营权改变成了别人名下。老罗没有任何怨言,自己反而乐呵呵接受上级领导决定。
行业上有一句俗语;“我干这行,干了多少年?”。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看别人做事像吃豆腐一样简单,到了自己身上就不是那么容易一件事。
别人经营三个月下来,这个录像厅已经是债务多多,实在经营不下去了。主管部门看到录像厅没有经济效益上缴,有些人说;录像厅只有老罗能够玩的转。于是老罗又开始了他的录像厅事业。
人的能力不是别人都能看到前面的路,而是像下象棋一样,看一步二步不算是高手,如果看到五步六步才是高人。
老罗就是在事业上能够站得高看得远的人,在录像厅干了一年以后,他急流勇退干起电器大市场,果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家庭电器有了更高追求,老罗从电视机洗衣机起步,到了经营大型家庭电器市场,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罗总。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得到极大拓展,人们对于金融融资有了新的需求,欣欣向荣的市场经营者缺少资金流动,于是罗总又瞄准了这个股票市场,在几年里做的风生水起。
俗话说;“股市有风险,入行需谨慎。”。随着国家政策调整,这个行业发展趋势不景气,于是罗总义无反顾退出了这个行业竞争,遵循了溪流归大河,大河归大海自然法则。
罗总他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他在生活上追求适合自己生活品味,在自己家装配了一套完整的家庭影院,自己一辈子与电影影像音响打交道,对于的影像放映设备有了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境界,他买了一套全进口放映系统,整个房间全部采取隔音效果极好材料进行装饰,即使对观赏沙发椅子都有严格要求,保证音响设备在播放时候达到完美效果,立体音响与清晰镜头可以同国家级别放映厅媲美。
罗总就是这样把生活变成了艺术,从艺术中展示精致生活状态,在他心里始终把握对生活的热爱,虽然他没有去炫耀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让生活多了一些艺术趣闻。
这种生活中的“玩家”,文字上描述“玩出味道”仿佛更恰当,把玩当生活爱好,玩出了境界,玩的让人敬佩不已。
中国有一句总结人性的话“天下熙熙皆为名利所往”,“长江里往来的人都是为了名与利忙碌”。但是“还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机,叫做‘趣’。
在我们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不是为了所谓事业与利益,纯粹就是为了玩,纯粹就是喜欢,人们常说;“我喜欢、我乐意。”能够把一种枯燥无味事情做到有滋有味那就是境界。
我有一位朋友虽然干的是货运行业,但他也是一位有真趣人。而他的的玩法,就是喜欢培植各种各样的兰花。
我们知道兰花种类有500属,我国约有150属1000种,我国各地尤以西南和台湾为盛。我国传统栽培的地生兰花统称“中国兰”。
我们这位李总就喜欢捣鼓兰花栽培和收集能够弄到手的品种,在自己家院子里摆放,根据兰花以开花时间可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类。
有些兰花虽然很香但花期太短,大家不容易见到它的芳容;而有的花大虽然大但是不香,大部分人只是喜欢较好的品种春兰、春蕙兰、春箭兰、建兰、莲瓣兰、寒兰、墨兰这些。
在对兰花分为四季,春季开花称为春兰。品种有宋梅、迎春蝶、笑蝶、月佩素绿等。夏季开花称为夏兰,品种有:蕙兰、台兰等。秋季开花类称为建兰,品种有:建兰、漳兰、等。 冬季开花类品种有墨兰、寒兰等。 一般人玩兰花就是感觉兰花的清香,也是为了装饰家庭的环境,开始很是喜欢,到了花落时候就会把兰花放到旮旯里不管不问。
李总玩兰花却玩出了精细化,不管春夏秋冬一如既往打理兰花,根据不同习性而特殊照顾,什么时候需要阳光,什么季节躲避高温与低温,什么样肥料适合什么样兰花。
兰花本身就喜爱阴暗潮湿,过多在阳光下就不利于兰花生长,李总在培养兰花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把一种雅趣玩到了极致,把简单事情重复去做,生活成为了自身修养艺术,这种生活理念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而他在兰花养殖中获得一种精神寄托,因兰花而结缘确实不易,所以我们说;生活走向艺术,艺术来源丰富的生活。
我的一位朋友,他迷上与众不同的爱好,专门收集各种各样的酒瓶子,可能有些人不以为然,酒瓶子有什么可收藏的,其实每一种爱好行业都有它的趣闻,因为你深入研究以后,就会发现许多我们平常忽略的知识,如果细致研究整理文化发展脉搏我们在这些生活中就会发现文化底蕴。
在我们阅读《史记·殷本纪》就有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关于酒文化的记载。
《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古诗词不难发现对酒的描写,说明中华酒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我们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特别在祭祀活动中就有了专用的酒器,实物的提供,充分说明在中国原始社会,生活与重大事情中酒的地位很高。
在漫长历史演变中,饮酒的器具也越来越多。特别在商殷文物中,青铜酒器占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
如果说古代的酒与我们现在的酒有很大的不同,不管是北宋梁山好汉武松景阳冈打虎前的“三碗不过岗”,到了武松喝了十八碗还能上山打老虎,一个说明武松的英雄气概,二是这个酒的度数肯定达不到现代白酒度数。
我们在看李太白“斗酒诗百篇”更是夸张之说,古代的酒可能就是我们今天平常百姓家里的一种米酒,度数可能也就上十度而已。
在元代由于蒸馏技术的出现,从而产生了举世闻名的中国白酒的出现,改变了白酒纯度。有人考证元代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把蒸馏酒带到了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是外来舶来品就不得而知了。
中国的白酒和国外的烈性酒都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气息,在包装设计上都追求体现本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的传统文化往往就是与红、黄、端庄相关,所以我们的酒包装整体上有此风格。
收藏酒瓶也是对酒文化的一种承载,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呈现各个时期审美情趣。
在琳琅满目酒瓶收藏柜子面前还是能够被各色各样样式和色彩而感到震撼,因为每个品种的酒瓶外形都在时间演变上发现变化,通过欣赏酒瓶我们不难发现文化是渐进性,每个酒瓶都有一段故事。
“人舍我取,敝帚珍之”。真正的玩家玩的不是物,也不是金钱,而是一种情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艺术的生活,是最高境界也是在平常不过的生活延伸,我们之所以热爱生活,就是在生活中体会到生活的美感,因为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去发现。正如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虽然不是为了艺术,但享受一种艺术生活是我们精神领域的喜悦。
收藏大家王世襄说过这样一句话:“万物从哪来,到哪去是最好的归宿。凡是生命以外的东西,皆为人生长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幸陪我走一遭,已是人生之幸。”
热爱生活,让我们精神世界得到升华,人生充实才是我们幸福快乐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