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10年,都会出现一次造富机会。
如80年代下海潮,90年代的炒股、2000年的房地产、2003年后的电商,2010年后的自媒体等等。
那么在下个10年,普通人想要逆袭,必须要看清市场的这3大布局,抢占新一轮红利。
1、消费资本时代
2、实现粉丝化经营
3、创业市场的红利
一
在改革开放的前40年,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生产资本和知识资本。
首先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物质匮乏,必须要通过生产制造拉动经济增长。
到了90年代以后,产品逐步丰富,市场出现了竞争机制。
那么这个时候,想要打破市场发展空间的瓶颈,必须要依托知识资本。
就是要实现品牌化发展,通过知识文化赋能产品,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和竞争力。
到了今天各行业产能已经过剩,想要持续发展,必须要依托消费资本为推动力。
什么是消费资本?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不论是产品、技术、品牌,在过剩的时代如果没人消费都等于零。
那么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想要发展,必须要注重人的经营。
只有拥有更多的人,并实现持续的消费,企业才有发展空间,才有市场竞争力。
二
在生产资本和知识资本市场,想要获取更多客户,主要是以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为主。
如在下线开个店卖服装、买鞋子,靠产品功能和价格去吸引客户。
在消费资本时代,想要拥有更多人,就要把经营客户变成经营粉丝。
经营客户和经营粉丝最大的不同在于,经营客户需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粉丝经营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主。
那么想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就要注重品牌IP、个人IP打造。同时也要注重内容及文化的输出。
从品牌IP化的经营角度,就是通过拟人化的人格,借助内容输出及文化,与粉丝建立情感连接。
只有这样才能让粉丝产生认知和信任,才会形成标签化的消费。
例如熊掌咖啡、小江白酒等,都是以IP去圈粉引流,实现持续变现。
在未来个人化IP,也是企业圈粉引流的必备方式。在这方面做的最成功的莫过于米粥雷。
米粥雷号称中国版的乔布斯,个人社交媒体的粉丝远远大于官方账号,可见个人的影响力如此之大。
大部分米粥粉丝,消费智能硬件产品,主要是冲着个人IP品牌去的。
所以在未来企业想要大量的粉丝,不仅可以依托品牌IP,也可以由创始人去打造个人品牌。
三
在生产资本时代,市场最大的需求的是货。
那么在消费市场,靠卖货赚取差价,就更容易成功。
而在消费资本时代,市场最求的是消费力,最大的商机是创业市场。
简单来讲,就是要赋能更多的人去创业,通过创业带动消费力。
那么在互联网下半场的创业市场,不再是靠卖加盟店,而是要依托分享经济赋能粉丝,让更多的人去消费及销售。
因为在消费资本时代,只要把消费环境产生的利益,与用户即粉丝共享,才能让更多的人帮助商家推广传播。
那么具体如何靠分享经济,在创业市场抢占红利呢?
以米粥雷为例,可以先通过个人IP圈粉,打造粉丝社群。然后借助社群的发烧友,作为入口去做传播。
当通过手机产品吸引了大量用户以后,就可以对上游整合供应链,打造共享社交电商。
可以让每个粉丝及用户,都可以申请成为店主,参与销售卖货。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粉丝边赚钱边花钱。
只有这样粉丝不仅会持续消费,而且也会帮助商家带来源源不断的流量和销量。
为什么要把粉丝作为合作伙伴,不去做传统的招商加盟,开下线连锁店呢?
在互联网下半场,每个人其实就是一个经营单位和流量体。
只要通过供应链、应用程序、物流及服务赋能个人,就可以让一个人发挥的价值超过一个公司。
个人只要有了共享平台的支持,就可以在社交、短视频、直播等多个平台去推广引流。
个人在帮助企业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可以获取销售分润,甚至可以获取分红。
反之如果靠传统的加盟连锁,在下线流量枯竭的今天,即便花费再高的成本,都很难盈利的。
由此可见,未来的企业想要发展,必须要借助消费资本为推动力,靠粉丝经济圈人,通过分享经济实现裂变式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