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歌词作家任卫新风采
任卫新: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中国广播艺术团创研室国家一级编剧。我国著名文化项目策划人、撰稿人、编剧及歌词作家。四川音乐学院、塔里木大学、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代表作品:多届央视春晚总撰稿,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文学总执笔。歌剧《二泉》以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天山》编剧等。各种奖项荣获百余。歌曲《永远是朋友》广为流传。著作有《词海钩沉》一百五十余万字,以及《微信煮词》等。
词风好才是真的好
本人过于挑剔。一位老词作家好多年前写杭州的旧作,被微信群里晒出来了。其中有钱塘踏海观潮的词句,结果自己老毛病又犯了。因此就在大家的叫好中,做了个提醒,那就是:每年的钱塘潮卷走游客事情屡有发生,包括一些摄影爱好者占领特殊角度拍摄,都被卷走。所以钱塘是不可以踏海观潮的,最好把“踏海”二字回避一下。
这明显是扫人兴,得罪人的事。结果老作家非但没有恼怒,反而回复本人:敬重这种坦诚,益发觉得,因为有你,听到了真的声音。于是本人想到了这样的一句话:越是成熟的谷穗,就越垂向大地。词好自然是好,但词风好才是真的好。
听取意见就是要虚怀若谷
在中国词曲作家的微信群里,宋小明曾对“劳燕”的理解有误公开道歉,老词作家汤昭智也对于本人两次提出的问题进行商榷,给予抱拳致意。这开诚布公的讨论丝毫不影响词人之间的友谊,也不会觉得自己的某种小失误在众人面前栽面儿。
应该向老炮儿们学习这种虚怀若谷。不要提意见一怎么着就一打一蹦高儿,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如果目的只是想到听赞扬,那只有一条就是把自己的作品写得天衣无缝,尽善尽美。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可能。当然,你如果有更高见地,能把别人所提出的意见驳倒,乃至于剥的体无完肤,也完全可以。
唐诗宋词音乐没留下来而文学留下经典
有人说,歌词的成功与否,基本取决于曲子,曲好词差照火,曲差词再好也没戏。说的有道理没有?有,但不是全部道理。就当今歌曲的音乐问题,直言不讳来说,作曲家的水平要比歌词要差多了,他们大部分不读书没文化,写出来的曲子大多平庸且千篇一律非常严重。不像上个世纪黄自,萧友梅等那批音乐家,他们本身国学基础非常雄厚,又到西方学习了作曲。
我们不妨这样来增加一点自信:作为歌词的唐诗宋词就是音乐没有留下来,而却是文学留下了经典。
万不可鉴赏层次太低
在文化艺术鉴赏方面,始终有一种顽疾现象:只要是名人的,不管是什么,他们都会说好。其实好在哪里,又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如果不信的话,就把那篇《小桔灯》散文拿出来,不告诉是冰心的名作,这些人也没有读过,照样也会愣大胆给你胡批乱批胡改乱改一气。
因为什么?就是鉴赏层次太低,平时阅读量太少,知识的积累严重不足。艺术感悟太差,于是,就无知者无畏了。如果还不信,那不妨可以试一试,本人就找一篇人们并不熟悉的一位名家的作品,就说是位业余作者写的,拿来晒一晒请大家给提一提意见,你就等着瞧乐子吧。
自己的喜欢的不能强加给别人
本人曾建议一位女词作者把她的一首歌词最后那段去掉,因为三段已经很完整了。但其非要保留。果真发出来歧义最大就是那段。结果人家表示,那是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而且还强调说:我们这个年龄,该取悦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本人为此而不解:如果为的是取悦自己,那你自己写着玩儿怎么都可以,可你这毕竟是作品参评啊。对方不做正面回答:对,就是玩儿。好任性。
就此,这让本人想起有个女导演,因为是音乐学院学美声的,自然就喜欢美声,于是,在她制作的电视节目中,总是放进去大量的美声作品。于是,负责的领导说了,你喜欢美声不是?那你去买光盘在自己家里二十四小时随便听。别把你的个人爱好强加给观众,他们可不管你自己什么喜欢不喜欢。
为什么歌词越写越难?
一些作者问及本人:自己现在写歌词怎么感觉到越写越难呢?本人觉得,如果有了这种感觉,那是一件好事。一开始写歌词的时候,因为不会写,就总觉得没啥可写,难。后来会写了,于是能写好多好多,然而随着再写,就觉得要写出一首好的歌词来,太难了。这就是进步。拼凑个押韵的四六句,确实是很容易,但在看起来是所谓的拼凑歌词押韵的四六句里面,把学识和修养都用进去,那就不容易了。所以,老画家齐白石说,画到熟时是生时,就是这个道理,乔羽也说,歌词好写,写好很难。同样是这个道理。
歌词的魅力还是它的歌唱性
很多人都有这种切身体会:歌词一旦写上会上瘾,仅《词刊》稿费一首三十元,没人嫌少,却依然笔耕不辍,踊跃投稿。很多人作词的瘾头都是从词刊上发表起步的,也有很多有才华的看不起歌词的诗人,带着不屑一顾的态度,偶尔沾染上歌词之瘾而误入这个“歧途”的。从而也随之在各种纸媒有微薄稿费,或根本没有稿费的内部词刊上发表作品一样,汇入这个大军而乐此不疲。
有人说,歌词虽小,但成功一首影响是非常大的;也有人说,影响再大也还是一首歌词。但歌词这种吸引力究竟在哪里呢?应该说,还是它的音乐性与歌唱性。乔羽谈到,在《中国革命之歌》中他写的《祖国晨曲》也就几句话,可是没想到作曲家谱写出来,排满在整个舞台两侧的合唱队竟然唱了八分钟,这是诗歌所达不到的,这种魅力不是写歌词的人是感受不到的。
尽量打造歌词版的劳斯莱斯
其实,在本人的电脑里,存放着有很多自己平时想好的要写的歌词的名字,但很多很多都一直没有动笔,为什么?就是由于没有找到更好的灵感突破口,虽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但始终都在那里放着。这不是件着急的事儿,老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写东西这件事儿,有时候何止是十个月?
果子在它还没熟的时候,就强摘下来吃,那肯定先天不足,又酸又涩没有吃头的。所以,本人写的少。本人开玩笑说:俺的歌词就是手工活儿,就是歌词版的劳斯莱斯。每年也就是那么几首。限量版。这不是吹牛,是苛求的目标。
读好作品要有更深的感受力 
歌词尽量要有文采,歌词尽量要有韵味,此外,歌词尽量要有值钱的句子,还有,歌词一定要有音乐性,最难的就是要有魂。
丁香能结雨中愁,这是句古诗。可戴望舒用这个意境写出了一首《雨巷》的代表作。并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美誉。这其中要义:我希望逢着一位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这就是诗之魂。
别小看《雨巷》这首诗都知道,但未必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它的味道就在于,在幽深的雨巷里,希望,而不是真的遇上,是梦幻。即使把这首诗的具体句子忘掉了,但那个打着油纸伞的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飘忽的影子你忘不掉。可我们的歌词只要文字拆开,就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雨巷》的厉害。同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如此,句子忘了,可在桥上那个挥手的魂还在。这就是文采。
所以,读好作品,光觉得美不够,还要有更深的感受力。
到此,第五辑我们接着再聊。


头条编辑部江南烟雨158504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