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家写名园(岭南篇)珍书珍画珍邮图册》

作者简介
卢俊夫
国家一级美术师
广东省商业美术设计行业协会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广州隔山书画院副秘书长
广州市越秀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广州市海日画会副会长
广州市山水画研究学会理事
缩地移山,始造园林。江山如画,园林庭院,也是山水画境。湖畔雅集,处处与山水画相遇,处处与自然共鸣,是传统中国文化生活的方式。名园从来是人们灵魂的憩息处,是山水画家表现的对象。历代画家已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名作,今天为天下名园造像,也是写山水的精神。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中原文化一脉相承。而岭南有临海之利,又有悠久的海外通商历史,使岭南不仅接触了各方海外文化,商业也随之繁荣,商业文化往往追求务实性、适应性和创新性。正是这样的地域条件,造就了岭南“多元共存,商文合流”的文化特质。这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无疑也对岭南园林的造园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园林文化亦是反映一个时代社会繁荣昌盛的一个重要象征。
因此,在中国综合国力强起的今天,三祥轩书画院在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中,秉承艺术贵在创新之念,在以特有的诗、书、画、印、邮、“珠联璧合”艺术形式举行的《中国名家写名园(岭南篇)作品展》中,再次推出制作精美的《中国名家写名园珍书珍画珍邮图册》,而收藏册中尺寸仅有20cmX30cm的园林书画小品,都是邀请参予展览的书画名家真迹,是极之难得和珍贵的艺术珍品。
咫尺天地宽,笔精画境幽。这是他们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寓画于园,更以园林为表达载体去表现寓园于画的艺术追求及对精神世界的寄意。


乙酉仲冬游清晖园
当代 · 邓仲锦
欲避喧嚣寻静处,凤城大美数斯园。
参天古树开枝绿,傍径时花入目繁。
画栋雕梁观水榭,堆山叠石读云轩。
骚人雅兴先春至,共赋清晖椿与萱。


新塘春涨
清代 · 邹先魁
春回绿水涨新塘,荡漾珠池一色光。
日映波心天上下,云连柳外昼阴凉。
蛙鸣半夜鼋鼍鼓,渔唱终朝叶竹簧。
每赏周围浮紫气,方知烟锁一苍茫。


踏莎行·游番禺馀荫山房
当代 · 龚伯洪
奇石飞云,娇荷映水,三弓清气赢千里。
花藤成树记前情,绿云厚意红桥系。
深柳扉残,临池灯丽,沧桑不减山房翠。
古园八景喜新成,玲珑芳榭凭栏醉。


浣溪沙余荫山房
当代 · 诗词真爱
曲径回栏淡荡风,亭桥楼榭小玲珑,琴声鸟语水铮淙。
深柳堂前红雨乱,文昌阁外绿云浓,临池点染月微朦。


访洋潭赖翠屏
明代 · 李焘
欲入名山觅至人,先从渡口访垂纶。
长塘环绕田畴润,古树芳枝物候新。
门外箫笙宣野炊,檐前细雨洒光春。
东桃此去无多路,更有花源待问津。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
唐代 · 张九龄
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
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
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半塘寺
宋 · 叶茵
寺枕彩云桥,残碑纪晋朝。
地平垂塔影,林古镇塘腰。
夜月松千阜,春风柳万条。
景多僧住少,近觉有尘嚣。


送人游岭南
唐代 · 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代 ·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近临盂岭,远揖旗峰,
揽胜寻幽,此是有楼台庭树;
雅若闲云,韵如流水,
谈诗读画,问谁是墨客骚人。
——当代 · 陈雪轩


余荫山房
当代 · 林卓钊
“深柳”藏珍幽径深,临池别院抚瑶琴。
吟风弄月虹桥路,变律抒怀水榭心。
榄核厅堂添雅致,丛兰香馥沐甘霖。
缩龙成寸清辉映,楼阁台廊绿树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