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酱小咸菜
悠悠岁月,五味杂陈。美食是一把钥匙,亦可打开记忆的闸门。
过去,由于生活窘迫,只为寻觅填充物而裹腹,并不在乎它有多少营养,而且还糙里找好,想方设法做到极致,往往美味小吃,就是在这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得以发掘。

豆腐渣原本是豆腐制作过程中的废弃物,一般都用来喂猪,也少有其它用途,将豆腐渣做成渣酱,也算是废物利用。豆渣中含有食物纤维、粗蛋白质和钙元素,有降三高的功效。
小雪过后,最好是在深冬就可以制作渣酱。为了增加豆香和粘合的作用,可以适当在豆渣里掺一些豆面。先将它团成窝窝头,上笼屉蒸二十多分钟,蒸透以后趁着余热掰成小块,放在盛着麦穰的箱里静置,在摄氏十至十五度的条件下,自然发酵十五天左右。前三天,为发酵的初眠期,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一般是从第四天开始,渣酱进入疏松期,内部组织结构才发生变化;大约在一周左右,渣酱开始发热,手触有微热感。渣酱完全发酵以后,手感会很轻,并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找个艳阳天把渣块晒干,再借助于阳光调节温度,通过霉变唤醒那点豆香残留,渣酱就制作完成了。
腌制渣酱小咸菜,又是“借引子发面”。起锅添水,加大料、盐、煮沸,待凉透后备用。擦干淹制的器皿,先放入萝卜片、煮熟的豆子、花椒叶,再拌入渣酱块,最后倒入凉透的盐水。腌制的器具半封式放置,一般二十度室温,再经过十天半月,使其互为浸透、交融,在食用时再佐以辣椒调味,清爽的味道里透着一股淡淡的霉香,感觉特别的清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曾经在临朐周边风靡一时,成了餐桌上追捧的新宠。
乏味、枯燥的味觉,常用异味来刺激味蕾从中找到快感,不在乎那食欲来的是否情愿。渣酱小咸菜带着曾经那苦涩记忆,是挥也挥不去的味道。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若是餐桌上少了这道渣酱小菜,总觉得有点小遗憾,想必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有同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