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廉素梅 李敏 报道
时间能够改变一切,让人们见证沧海桑田的变迁,也记录下每个历史事件,不忘国耻,育家国情怀。2020年12月24日,东望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课堂11名志愿者及工作组14人,共25人,在内蒙古负责人段继群老师及承办人高雪梅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准格尔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体会内蒙古人文文化和古今魅力,感受大自然的伟大之处。

志愿者们在导游带领下在一楼参观了历史文物、文化、民俗风情,准格尔旗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文化悠久。远古时期,这里气候湿润,林草丰茂;新石器时期,"阳湾人”在此建房栖居,刀耕火种,繁衍生息。陈列的物件形象逼真,仿佛看到了原始社会里人们生活的场景。

接着参观四楼,美丽准格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宗教卷轴画,藏族文化一种独具特色绘画艺术形式。涉及历史、政治、文化、社会生活诸多领域,描绘故事完整,色彩艳丽。准格尔召“西召”明代御赐汉名,一座大型黄衣喇嘛教寺庙,集藏蒙建筑特色为一体,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准格尔地理位置特殊,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化,有萨满教、黄教、沙门教、天主教等;在当地具有特定表现形式与鲜明特点。蒙古族建筑,典型居住特色是蒙古包、土窑洞、土房、富裕人家住砖木结构四合院;交通工具有骑马、坐牛车、骡驮轿是达官贵人、结婚座的;神奇的油松王至今千年,享人间香火500余年祭祀活动延续至今。地方小吃有六六八八美食,文化娱乐有灿烂的民间文艺,有蒙古族筷子舞、顶碗舞、二人台等地方传统戏曲、各类游艺竞技项目,最具特色当属“漫瀚调”它是蒙汉人民共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有民歌艺术,特点即兴编词演唱、有问有答、一唱一和、一曲多词、男女对唱,有浓烈乡土气息和民间情感。1966年准格尔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艺术)之乡”,志愿者深深感受劳动人民智慧和魅力。

段老师身体立行,为更好落实文化实践中心,为增强志愿者们对华夏五千年文化求知欲,提升他们文化底蕴,扩大准格尔旗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教育效果,志愿者冒着严寒,中午没吃午饭,从下车地方徒步很远路程参观了古代陈列的青铜、佛缘、瓷器等艺术展品,段老师和几位老师还进行讲解,曹老师还拼着歌谱唱起来。这里鲜明告诉中国从衰落到兴盛的复兴之路过程。告诉大家先辈们用艰辛和血泪,开创出这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志愿者自觉有序排队参观并纷纷拍照留念,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如今大家生活在和平年代,要感恩前辈珍惜现在,居安思危,当下要听党指挥,跟党走,无私奉献、踏实进取谱写“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辉煌篇章。志愿者收获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会了欣赏,更愉悦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