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放当自狂放时
——记毛体书法名家朱世全
牛文祥
说起毛体书法,人们自然想到狂草。狂草又是怎样的书法?草书经历了章草、今草,至唐朝中晚期,张旭、怀素闪耀登场才将狂草推向被视之为难以超越的巅峰。
真是如此吗? 有人把书法分为神笔、圣笔、妙笔等层次,唯毛泽东的书法独居狂草神笔之位,成为传统书法中绝版的靓丽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毛体书法吸引众人临摹,朱世全便是其中之一。

朱世全,1947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曾任东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中国毛体书法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联谊会副主席、中国毛泽东红色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民族管弦乐协会社会艺术水平高级考官、东营市十佳模范老人、东营市老干部书协名誉会长。他精通书画,音体、作诗、填词等,尤其擅长毛体书法。
谈及初临毛体书法,朱世全把人们带到了1974年。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崇拜领袖成为社会潮流,正直青春年华的他把临摹毛体书法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他认为,毛泽东备受人们拥戴,而毛书法气势磅礴,同样具有强大吸引力。他说毛主席不是神,但他的书法却“神气”十足,甚至连张旭、怀素的书法都难以比拟。仔细审视,毛泽东的书法尽显“大的特大,小的特小;粗不显重,细不显轻”风格。尤其是结体严谨和布局巧妙,通篇章法浑然一体,如云烟绕,让古人汗颜。朱世全颇有“神魂颠倒”之感,已具备深厚书法功底的他下决心临摹。然而,临摹毛体并非易事,起初无论怎么习练都不像,令他十分烦恼。
字如其人。要想临摹毛体书法首要的是研究毛泽东、了解毛泽东。为此,他比别人学毛选等有关书籍更刻苦,意在心中树立起毛泽东气吞山河的伟人形象。而后,他反复研究毛泽东的书法手迹以及文件、著作的批阅和批注,揣摩毛体的运笔规律,体味其中奥妙。买来《历代名家》《毛泽东诗词手迹》《毛泽东书法宝典》,一边细心研读,一边认真临摹,临摹稿可车拉斗量。
多才多艺的朱世全吹、拉、弹、唱无所不精,琴、棋、书、画及诗、词、歌、赋无所不能。他担任东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青松艺术团名誉团长、黄河艺术团顾问等职务,尽管工作很忙,但把临摹毛体作为自己生活的主要内容和习惯,临摹毛泽东书法数十年从不间断。上班期间千方百计挤出时间研究,晚上在家挑灯临摹,出差也不忘记带上文房四宝。一年冬的一天,朱世全起床后发现院子里白雪皑皑,他书法兴致大发,拿起扫帚扫出一个30米长的毛体“寿”字。朱世全徜徉在临摹毛体书法的海洋里,他如痴如醉。后来即使朱世全想偷懒也不成,因为他名气越来越大,许多人想方设法来讨他的墨宝。仅满足“淘宝者”的心愿已让他应接不暇,在书写毛体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尽管朱世全的毛体书法达到了令人咂舌的“形似”,但他自己仍感到离“神似”还有较大距离。他分析毛主席的书法特点,认为毛体是毛泽东潜心研究了王羲之、张旭、怀素等诸家的基础上形成的字体,自己也应从研究古人做起。买来书法史料,开始了认真研读。从中了解到,草书虽形成于汉,但由于法制严苛,体制专政,书法也像人们的思想、人格一样得不到充分张扬,整体上呈现方正、工整、质朴、中规中矩的风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多元并立的文化格局代之于一儒独尊思想,书法家的狂放思想、狂放言论、狂放精神大行其道,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尤其是到了中晚唐时期,书法家们开始有意识地把艺术当作个人抒情和消遣的手段,生活视野从广阔的社会现实缩回到生活的狭窄圈子里,使得狂放之气更加浓烈,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一批狂草大家。他们的狂放缘自于艺术的自由和自由的情感外化、自由的精神变体,成为书法优美旋律中最高亢的音符。谈起书法史上的“颠张狂素”魅力,朱世全总想自己也癫狂一把。
朱世全从头做起,开始研究张旭、怀素的草书。买来了张旭的《草书心经》《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圣母帖》,逐一分析他们的书法风格、特点,在钻研上狠下功夫,从而找出规律为我所用。弄不明白时,就找同行切磋,当然这非易事。每逢召开草书及毛体书法笔会、研讨会,他都积极参加,甚至漂洋过海,千里跋涉。学术杂志及媒体上的有关草书,尤其是狂草的研究文章,他也特别注重学习,借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中悟出道理:牢记结体、笔势,以防随意创新弄巧成拙;草书强调“连、省、变、代”,连是第一位的,但并非每字每笔都连......

值得一提的是,写草书又是个“体力活”,需要健康的体魄和毅力。书家明白,写小楷必须肘贴桌案,确保手不抖动。朱世全重拾小楷习作,以提高运笔的稳定性。不同的是,他练小楷是悬肘,也不是坐着而是站着写。目的是书写狂草时更加得心应手,收放自如。长时间悬笔会臂手酸胀,没有支撑点的痛苦煎熬时刻考验着他。他知道这是书写草书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集腰、臂、肘之力于手腕,使之力透纸背。然而,他依然坚持着。
朱世全习练毛体可谓动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他书写毛体日渐成熟,实现了从“形似”到“神似”质的跨越。业内人士比较“朱体”与“毛体”,认为相似度极高,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有媒体欲刊登他的作品,误认为是毛泽东亲书,还专门找有关部门鉴定。
尽管如此,朱世全仍觉着这不是书家的最高境界,而应走出临摹,按照草书和毛体笔法书写毛泽东没有书写的字。他笑着对友人说,现在再也不是“比照葫芦画瓢”了,这也值得自己欣慰的。他书写的《赤壁怀古》等毛体书法行笔流畅,一气呵成,既不失狂草飘逸、隽秀之风格,又尽显毛体书法苍劲、磅礴之气势,令同行们赞不绝口。有人风趣的说,就是毛老人家亲笔,也不一定强到哪里去。这话看似夸张,但足见朱世全的毛体书法已炉火纯青。在湖南全国书画名家邀请赛中,他赢得“毛体书法第一人”赞誉。

书写毛体是朱世全的主攻方向,但行、草、隶、篆他也十分拿手,且能双手书写。
朱世全书写毛体取得巨大成功,他的墨宝和名字已传遍炎黄大地,流传日美港台等地。革命圣地延安投资亿元要建中国黄河文化城,邀请他用毛体题字;韶山电视台开播《红色韶山 红色旅游》专栏,栏目名称请他书写;毛家祠堂里的牌匾自然也少不了他的毛体书法。他先后荣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毛泽东颂杯”书法大赛金奖、“庐山杯”书法大赛金奖等十几个全国性大奖。应国家台办邀请,为马英九、连战先生题字。其事迹被《中国书画报》《联合日报》《人民权利报》,以及《当代社会》《新世纪领导者》《齐鲁英才》杂志和人民网、凤凰网、大众网等媒体报道。
狂放当自狂放时,狂放已在进行中。期待古稀老人朱老先生在毛体书法道路上继续狂奔,奔向更高更远!
作 者 简 历
1976年入伍,1996年转业,2017年退休。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350万字、一版头条100余个,50余篇文章获奖。20余次被原济南军区、山东省军区、济南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优秀通讯员,被《华夏星火》《山东国防报》等媒体聘为特约记者。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