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旅(小说.连载二十一)
作者:团长
(二十一)
作家蔺力,其实出生在秦岭山青水秀的一个县城。
秦岭里气候温和湿润,碧山绿水, 冬天,秦岭南北的温差相差十度左右,关中平原银装素裹的时候,秦岭以南却是绿树映水,油菜花开黄了山卯川底,野山桃粉红着山巅,一派春机盎然。
绿山清水养育着山里人,更滋润得女人面如桃花,娇美无比。
骚情的人偏执说:这里的山水是养女不养男。
其实,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的。
大山给了女人柔情似水,也给了男人超乎的灵气。蔺力的妻子长得娇若桃面柔情似水,蔺力生如春风满是灵气。
看看这对夫妻,人家怎么搭配的?
这叫好好遇了好好。
蔺力的父亲是个公社书记,母亲是个小学语文老师。
蔺力小时候就聪明,整段的红语录,别人正念都吃力,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他竟然倒背如流,一字不差!连他的老师都吃惊:这娃的悟性记忆力咋这么高?
恢复高考后,蔺力考入了西京城的一所重点文科大学,学的是中文系文学专业。
蔺力考上大学,成了当时山中城的新闻,那时山里升学率并不是很高。
蔺力的高中语文老师是上海插队知青。 老师讲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在陕南的大山里,能实地听到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口音,着实让山里人耳目一新。
当地口音酷似湖北四川腔调,尤其是女声,委婉动听,每句的后面,还要那么摇摆着绕一下,勾回来,像一只惊起的黄鹂,扑啦啦脱离树丛,画着弧线蹿入云霄。
蔺力上学时就跟着上海老师说普通话。
有同学笑话他:咱是山里人,还假马整天装个大城市人。快把你的舌头捋直了,大家都当地方言,你还整天摆置个醋溜的普通话。
在一次作文课讲评中,别的同学都一口地道的陕南口语读文章,唯独蔺力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诵读了自己写的作文。
语文老师不由得赞叹道:"真是出类拔萃的好苗子!"
恢复高考了,上海来的老师急着复习准备应考,就让蔺力给他帮忙抄写复习资料。
看到蔺力抄写整齐的高考复习资料,上海老师简直惊呆了:这小伙,真的不简单!
上海老师没有考上大学,返回大城市了。
蔺力却考上大学,从山里来西京城里读书了。
蔺力大学毕业,分在了西京城里的杂志社当编辑,端上了铁饭碗,他写作的嗜好也有了用武天地。
优美的描写,写出了天地的浩荡,河山的壮美;离奇的故事,道尽了世间的波澜,人物的沧桑。委婉的文字,如诗,如歌,如行云流水,如万马齐喑,如黄鹂画眉清晨在歌唱……
蔺力渐渐成了西京城名声鹊起的人物,职务也在船浮水涨……
一天,蔺力正在处理信件,一封没署名地址的信封落在他的眼前……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二十二)
作者:团长
(二十二)
蔺力打开信封,信纸上写着……
蔺哥、萍:
你们好,真的很羞愧以这种方式再见到你们。
我的事,你们可能都知道了,我也不想多说啥子了。我现在在里面,反倒解脱了,最近所里医院体检了,我原来血糖高血压高的病,也奇怪好转了,身体也正常了。
我的案子据说很快就要审判了,我等着法院对我的裁判,也没有啥多说的了。
我现在唯一不放心的是向东那娃,他自小都是我一手惯养着,啥事也不让他插手,娃的独立生活能力太差了。
现在出了这事,我最操心的就是他了。
我犯的事,我担着,可给娃留了一摊子遗留问题和心灵创伤。每每晚上想起这事,我都是彻夜难眠。
我不是个称职的母亲啊。
给你们写信的目的,是想请你们多开导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扶一下娃。
娃是个好娃,也没啥子坏毛病,就是人太软弱,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真的拜托蔺哥和萍你们了。
感谢你们曾经给予我的友谊和帮助,拜托了。
褚桂兰,2020.2.22.
蔺力看完信件,才确认这是妻子甘萍的好友褚桂兰写的信,而且这信从一个看守所里寄出的:褚桂兰知道甘萍退休在家,信只有寄到蔺力的单位了。
对于褚桂兰,蔺力还是熟悉的。
褚桂兰和甘萍过去是同事,两人的关系亲密,交往较多,友情深厚。
过去蔺力不太出名时,褚桂兰经常来家玩,蔺力有时和褚桂兰也谈些家常话题,多少也看出褚桂兰的品性,也善意规劝过褚桂兰。谁知这女人贪婪无度,干下了违法犯罪的事情。
对于褚桂兰的儿子向东,蔺力只知道两家的孩子间关系很好,女儿很善良,整天哥长哥短喊着向东,蔺力为下一代的友好相处也感到高兴。
因此,褚桂兰一提到向东,蔺力顿时对向东这孩子产生了同情。
褚桂兰和向玉怀离婚后,孩子归属向玉怀。
可向玉怀连自个都维持不住,何谈带好养好儿子向东?
父子俩稀晃得整天吃剩饭,向玉怀窘迫到"啃老",还把向东托付给年迈老父母去看管。
儿子是母亲身上的肉。
看着儿子受着可怜,褚桂兰就对向玉怀说:"向东还是你们向家的,我带去给你们养。"
向玉怀还是那句口头禅:"随便!"
世界上竟有这么样的死狗扶不上墙,自己无能,别人帮扶他,连个感谢的语言也没有。向玉怀也许会想:你应该的!
褚桂兰就把向东领到新家里抚养,好在关志坚能人大量,不仅接收了向东,还吃喝尽饱,花销全揽,把向东当亲儿一样看待。
这一点,让褚桂兰对关老汉高眼相看。
关志坚爽快地让向东叫他"关爸",向东对和善的关志坚从此就喊起了"关爸"。
向东这孩子也跟了他亲生父亲的实诚:你就喊个"爸"多亲切多暖人心,你还喊着显生分的"关爸"。一字之差,效果两样。
"人家让这么喊的嘛。"实在的孩子悟不出其中的奥妙!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二十三)
作者:团长
(二十三)
时光如梭,岁月如水。
向东在"关爸"的爱护下,一天天长大起来,他已经不记得他亲生父亲向玉怀是怎样挨过一天天日子的,他在无忧享用着母亲和"关爸"给他的奉上的劳动成果。
直到接到姑姑的电话,他才意识到:这几年,和亲生父亲已经疏远了。
向东的父亲向玉怀得了脑溢血,正在西京医院抢救!
向东忙慌慌赶到医院,向玉怀在急救室危在旦夕!
没经过大事的向东只是个哭,要钱没有,要主意也拿不出。
"关爸"闻讯赶到了。
医院护士来催款:"病人账上的医疗费所剩无几了,家属应尽快打款。"
向玉怀唯一的近亲属就是向东:家属向东,你应尽快打款啊。
可向东自己还在靠"关爸"和亲妈养活着呢,款从何来?
关志坚知道褚桂兰的处境,也知道向东根本无收入,爽快地说:"救人要紧,这钱我先给垫着,等医保报销后再说。"
随即,关志坚给医院垫付医疗费五万元。
从此事,褚桂兰更加对关老汉人品敬重起来:"这就是个男人,敢做敢当,关键时刻有担当。"
向玉怀被抢救过来,但落下了左腿瘫痪的疾病,只能躺在床上。
照料向玉怀是个艰巨的活。指望向东照料,恐怕是件难办的事:他哪里能吃得这样的苦呢?
绝处往往逢生。
这时向东才知道,亲生父亲也有了相好,这个女人叫刘唤菊。
刘唤菊也是个可怜女人,在一个小学当老师。
刘唤菊结婚不到一年,她的男人在西京城里工地上打工,一次施工中让电给打死了。
丈夫的家里人独得了工伤死亡赔偿金,分文没给她。
有人劝唤菊通过法律途径争回该得的赔偿金。
刘唤菊淡淡地说:"人都没了,争啥呢,我拿了钱心会不自在。"
婆家人见唤菊这么通情达理,适当给了唤菊一点安慰钱:"你再嫁人去吧。"
经人介绍,刘唤菊认识了向玉怀。
唤菊人善良,性格贤惠,也舍得吃苦耐劳,能容人,与死相的向玉怀倒处得和谐愉快,死相的向玉怀在唤菊的推动下,也一点点相互包容起来。
可幸福总是那么短暂,这还没有相爱几天,却是祸从天降,向玉怀患了脑溢血!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二十四)
作者:团长
(二十四)
久病床前无小子。
人都在说:没啥不能没钱,有啥不能有病。
人最怕的是,有病没钱这两样同时占着。
有病有钱,钱可帮病破财消灾。没病有钱,钱会吸引来蜂蝶绕花。
老人在世时,多少子女行孝尽了心力?
有的子女把重病老人推过来送过去,甚至仓促拔了急救的氧气管;老人下世了,却吹吹打打好隆重,排场得好像老人重获新生。
有的人把他家的宠物狗伺候得比他老人还周到,专门宠物医院体检,定期洗澡打针修指甲料理皮毛,把宠物亲昵得视作儿孙,却对他的老人身心健康不问不管,宛如自己是石头缝里崩出来的。这类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却把爱心给了宠幸的动物……
向玉怀脑溢血病后,年纪轻轻就瘫在了床上。
照料脑溢血严重病患者真是个苦累活。
关志坚有个老伙计晨练时脑溢血,幸得抢救及时,落下了手足瘫痪的后遗症,好在他老伴年轻,伺候了老汉三四年,总算恢复到了可以自主行走。
老汉逢人便夸老伴,对关志坚讲:"多亏了娃他姨,恢复得这么好,娃他姨为伺候我都掉了几层皮!"
关志坚看着老汉身边的女人,当年身体多么健壮的她,如今已经孱弱如风,瘦削不堪:"唉,这是个劳人的苦累差事。"
谁来照顾向玉怀呢?
向东嗫嚅道:"关爸,我还要上学,我真的没有时间专职照顾我爸……"
"那你老家还有谁能照顾你爸?"关志坚问。
"我有一个姑,倒是跟我爸关系亲,可她也有一家子的事,临时照料几天可以,人家也不能长期只管我爸呀。"向东为难道。
"听说你爸重新找了一个人?"关志坚问。
"是有这么个人,可他俩也没领结婚证,现在我爸成了这个样,不知人家还愿不愿意再跟?"向东弱弱回答着。
关志坚找到了刘唤菊。
刘唤菊听完关志坚的来意,不加思索说:"叔,我愿意!"
关志坚经过了多少事,还头一次看到这么利索的女子:"要长期照顾病人,可是个艰苦的事。"
"叔,我真心愿意。"刘唤菊说的斩钉截铁。
"那好,叔给你拿些钱,算作你的劳务费。"关志坚说。
"叔,你把我看成啥人了?我和向玉怀好,虽然还没领结婚证,可我的心已和他在一起了。他如今这样了,我不嫌,我愿意照料他!"刘唤菊这样说。
世界上还真有这样的人,遇到向玉怀这种情况,莫说没领结婚证,就是领过结婚证,意志不坚定的人早就动摇走之大吉了,谁愿意趟这个浑水,刘唤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前行得义无反顾。
关志坚暗暗佩服着刘唤菊的认真精神,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在地上……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马团周,陕西省咸阳市公安局民警,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理事,全国公安文联会员、陕西省公安文联会员,陕西省剪纸学会副主席,咸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