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人许雅琴的故事
侯玉娟
岁月的时钟抹去了多少零碎的记忆,唯有爱在心中永存,一个叫许雅琴的名字,总是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诚然我们确信这是一个文化信息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但是晃来晃去的过程无疑是一种浏览的印痕,在思维固化中留下久远的记忆,策动人的心扉和好奇并且越发的警醒和关注。
从天津归来我就一直反复琢磨,她是怎样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怎样的人格魅力,会感染那么多的周围群众,她是如何在人生的舞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她竟有哪些让人敬佩的独到之处和善举?带着好奇和不解,带着问号和思索,我在彷徨中似有若无的犹豫着,如何走进她,如何了解她,她真的是有人们传颂的那样美好吗?是否属实,其间是否有水分?以前也几度有耳闻,那都是听说而已,对于民间文学中的演绎成分我向来都不以最快意的情绪去接受。
唯有一件事我是知道的,记得当年我还在岗位上任教,曾经知道也目睹过她援助过特困生丛日权求学的事迹,当时在社会上确实是引起了不同凡响,得到过所有教师的啧啧称赞和认可,可是时间已经过去那么久远了,我们这一代人都退休了,难道他的爱心事业还在坚持?还在延续,已经不得而之了,如果是真的,那么时间可是够久远的了。
由于行业的不同,大家彼此天各一方,我们就像两条平行的线段,各自都在自己的生存范围内略知甚少,她做她的企业,我干我的教育,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偶然的一次网页上的翻阅和投票,爱心企业家许雅琴的名字再一次进入我的视野,记忆在翻腾,陈年的往事像一坛未开启的老酒,诱惑和期望同在,芬香与清冽并存,历久弥香中不禁引人深思,而且令人遐想。记忆中的那个曾经的阳光女孩,清纯可爱的形象浮现在我面前,多年未谋面了,她过得还好吗?
爱心人士许雅琴救助失学女童返回校园,每年帮助高中生六千元,鼓励莘莘学子完成学业,帮助残疾人度过难关,成立天津爱心春蕾班,为固日班嘎查和玛尼吐村捐物,捐款,为驻村女干部捐助体恤衫,为苏木吐村捐图书,为大学生王沃日汗送读书救助款等等。
醒目的记录和介绍……曾记得已经有好多回打开手机网页翻出一段一段的故事,许多过往中都有她的名字闪现……一例例感人肺腑的事件引人深思和遐想,佩服,真的很优秀。
我真的被感动了,眼前是模糊的,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我反复翻阅,再三斟酌,因为参与过人口普查的都知道,知道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几度查寻反复翻阅,确信无疑,就是我们家乡长大的孩子,漠南草原上长大的那朵小花,那一刻我很自豪和骄傲,常言说:“高山出骏马,洼地出贤人”,我找不到他的出处,但我却真实的领教了,故乡贫瘠的土地却培养了那么优秀的人才,带着敬佩和震撼,我反复翻阅和欣赏。心里有万千感悟,它像一股清新的风,为我们送来了夏日的凉爽和欣慰,极远的,极近的,犹如风吹麦田,掀起一轮一轮的绿波,心潮随性起伏着,是那样的惬意和舒畅;它又像是冬日的暖阳送去了温馨和快乐,拂煦寒意中透过的暖流,融动着春水潺潺。为一座古老的小镇营造美丽动人的传说,不是传说,应该归纳成好人善举,掷地有声。源源不断的捐助如滴水穿石,似涓涓溪流汇成浩翰的波涛,古人云,“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功到自然成,用执着抒写了大爱,用大爱书写了执着,是人间最美的真情,何等的欣赏和敬佩。
时光隧道是不能穿越的,曾经记忆中的那个天真可爱的女孩长大了,许雅琴女士在风雨苍桑的人生旅程中居然成长为爱心企业家,这漫长的心路历程无论如何是不能用三言两语解读的。对一个文学爱好者,她给我的正能量是震撼的,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的文学体裁。特别是在全国各族人民精诚战役的今天,能够把好人许雅琴的故事告诉给大家,实属对全民爱心抗疫的支持和推动,说心里话,好人善举的爱心事业对全人类都是急需的,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就是中华儿女的人间大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推动和讴歌社会的正能量呢?
辽宁省齐大山铁矿有个好人叫郭明义 ,他的事迹曾经感动过无数人,我们内蒙古的草原深处也有着一位优秀的女企业家许雅琴她再一次深深的感动着我,从她所做的一点一滴的汇合中,我们逐渐清晰的发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发扬光大,好人善举,无私奉献,不计名利,辛勤付出,无怨无悔。并且做到了二十几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恒,真的很了不起。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许雅琴小人物,大胸襟,大能量,大义举。难怪有人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那种女性的光辉跃然纸上,不可小觑,太棒了!
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中国女性的优秀典范,在内蒙草原上发扬光大,并且生根,开花,结果,无私的把爱洒向人间,那是怎样一段今生不了情,她像一面镜子,在反腐倡廉的今天,折射出中国妇女的伟大,折射出草原儿女的人生内涵,令所有的人敬佩和倾倒,不是吗?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艳阳高照,带着探求和渴望,进行实地采访,激动的心,无以言表,那一刻,感觉真的很神圣。
汽车在坦荡如砥的乡间小路上疾驰西行,爱心企业家许雅琴带着她的捐赠物品和我们谈笑风声的同行在绿野无垠的山间田野中,那份悠然和惬意,那份恬淡和轻松,此时此刻我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和目的,仿佛是在度假和旅游,或者像是在观光和踏青,悦动的心飞向窗外,在广阔无垠的绿海深处,我真心期盼和向往已久的二道洼小学,库伦旗赵巍春蕾学校豁然醒目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走下车来,在一片绿意掩映中的村中校园,宽敞洁净,整齐有序,透视着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高高的铁栅栏围墙把校园围成个回字型,三百六十平米的教学面积庄严俊秀的坐落在国旗北侧,井然有序,所有的宝贝们正在午睡,院内静极了,两位五十多岁的教育工作者,仍然执着的坚守在这里,真的让人肃然起敬。看到我们的到来,主人非常热情的接待着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些人都是曾经熟悉的面孔,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和顺理成章。像久别的亲人回家,热情的梁校长是这所学校的守护神,大家寒暄落座后,他非常认真的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建校史和发展变化,并且十分激动的讲述了,在办校的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和曲折,有幸得到了爱心企业家许大姐的无私援助,脱困的过往。
那一刻我被真诚的感动着,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所有的疑惑和不解早已烟消云散,喜悦丰收的感觉令内心充满了欣慰,我竟后悔自己来晚了,真是孤陋寡闻之人,那么多感人的事迹和无私的援助,鞭策着我用教育工作者的良心急不可待的讲给大家,我们都是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说是同道中人,我们非常理解边远山村从教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如果能得到爱心人士的关注和援助,那该是怎样的幸运和良机?敏锐的嗅觉和曾经从教的使命感催促着,鼓舞着我一定要把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和努力以及无私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的爱心女企业工作者许雅琴的故事讲给大家,以飨读者。
首先说守护神梁校长是一位儒雅的老教育工作者,她在讲述女企业工作者许雅琴大姐爱心捐助的时候,心情是相当激动的,内心是充满活力和感激的,无论从硬件到软件如数家珍,从教学用具用品到桌椅床铺和电话教学设备,并且特意为校院砌围栏,打深水井,安排各种布局,好大的一项系统工程,如果不是亲临现场走访是不会相信的,接着又详细回忆了当年结对帮扶时候,如何关注赞助失学女童王雅丽和姚东岳重返校园读书的过程。并且具体介绍了当时连带跨校救助白银花特困女童春华共同复学的事迹,我不禁感慨万千,这捐助红线拽的可是够远的,难怪大家都那么敬佩她,此时此刻我所有的疑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据校长和员工老师推心置腹的讲,二道洼赵巍春蕾学校能在山村几经周折坚守到今天确实不容易,这之间许大姐功不可没,村办学校方便了本村和邻村孩子们就近就读,很多边远山村的孩子们有了方便的入学机会,而且不设地域限制,为库伦西部区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许多娃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都能及时就近入学学习,再也不用发愁去百里之外离家借宿读书了,伴着快乐的时光成长,这其中许大姐花费很多心血。他们在陈述的时候是动容的,是感谢的,就像是在唠家常,好像老友重逢,许大姐更是一点也没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随之检查校园布局设施,增加新的筹建项目,看来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是缺少了发现美的视角。这位许大姐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做了好事又不张扬,这是怎样的一个道德的高度。她用人生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编织着人间大爱,一个柔弱的臂膀支撑着人间最美丽的神话。
当我无意中翻阅附记的时候,我被一系列的数字震惊了,原来我发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是诸多事件中的一个桥段,更多的典型事例一件一件的接褈而来,唏嘘不已,惊叹和震撼,原来她捐赠的步伐从来就没有停息过。一位女企业工作者在风雨人生路上,不被困难所吓到,回眸过往的人生,一个奋斗者的足迹,逐渐清晰的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她从公司经理的位置上经受企业倒闭,下岗,失业,自主在创业,崛起的全过程,这其中的苦辣心酸可想而知,不向命运低头,顽强的抗争,像滚雪球一样的日积月累,从小到大,从无到有,走出低谷,欣然的面对人生的巨大挑战,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适应市场经济,真是大浪淘沙,适者生存,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这位女企业工作者逐步把企业做大做强,富裕了也不忘回馈社会,安置下岗职工近百人,减轻社会负担,这是怎样的魅力和胆识。善良有爱的女企业家许雅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社会呼吸共命运,在与企业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大做好,做强,更是人性化的情感管理,把员工的冷暖挂在心上,对有困难的员工伸出援手,对于有个别困难和患有疾病的员工亲自走访,大爱在人间,情暖心田,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一个家庭,并且主动和残疾人士结成帮扶的对子,想他人之所想,及他人之所及,亲自登门拜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残疾家庭走出困境,对于双残家庭尽最大的关注和安抚,小而言之,为他人无私捐助,大而言之把党的关爱和温暖送到最急需的角落,美丽的心灵,高尚的情怀,大爱暖人间。
在改革大大潮的推动下,伴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利用剩余价值整合资源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全面系统的合理安排了所有的社会活动,助残、助老、助困、助学,捐款,捐物、捐图书激动灵活的捐孩子们急需的学习用品,办大事、办实事、扶贫、解困,哪里有难处, 哪里就有许雅琴的身影,做好事不留名,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甘于付出,不计回报,真的是宠辱偕忘,波澜不惊。大到打井砌墙,小到为孩子购买文具和红领巾,四川地震,南方水祸、只要能想到的,力所能及的都会有女企业家许雅琴的亲力亲为,多年来她奔走于社会的各级层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用一片爱心展示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风彩。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到目前为止,被她资助过的孩子们有的已经成功的步入社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有的在高等学府执教,有的还在教室里沐浴着阳光雨露,被前后赞助过的二十七名寒门学子已经圆了学业梦,被曾经关注的光荣院的老人们再一次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爱的春风。
二十多年来不停息的捐助,累计捐款一百来万,放在普通人身上估计谁都会考量一番,没有一定的精神境界和胸襟,没有一定的内涵和情怀,恐怕都会打折扣的,特别是在当下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背景下、人们的灵魂都被享乐充斥着,绝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我们的爱心企业工作者在默无声息中居然做到了,不能不说是对社会环境的净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言的开启了对人们美好心灵的启迪,对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对回归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展望,乐善好施,贤德、儒雅、厚道、善良、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她用满腔真情回报社会,用行动无怨无悔的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大爱初心不改,奋斗矢志不渝,躬身善举不变,奉献不辱使命。许雅琴没有固定单一的居所,她向一只博弈高天的飞雁,年复一年的奔波在津库两地,饱经风霜的面容,已不在青春,但她仍像一株美丽的冬青树,无论春夏秋冬驻守在心野的四季中。
我曾刻意的观察过她,一身朴实的外衣 ,合体得清爽干净,但是没有一件是名牌,没有一件真金白银的饰品,肩上的挎包也是地摊货,况且四角都磨白了。,身材清癯小巧,并不高大、却蕴含着如此大的承载能量和心胸,白皙的脸上写满了年轮的苍桑感,只有一对充满善意的眼神向大家不停的微笑着、嘱咐着、奔波着、忙碌着、演绎着普通平凡的花甲之年。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乐此不疲的奔波在奉献的路上,不停息的乐善好施,慷慨人生,解囊相助,是信念还是信仰 ,还是更高境界的追求,对于好人的内心世界我们洞察的可能还不够,了解的还可能流于表象,有一位哲人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睿智,缺少对崇高境界的认知和解悟 ,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共产党员中的一位,确如此的优秀和出类拔萃,只有奉献,没有索取,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大道无痕,大义无疆,一位曾经的普通下岗女士,她以超人的能量和智慧担负起社会的重任,践行着一个普通党员的义务,虽然已经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还在孜孜不倦的求索着,奋斗者着,拼搏着,真的是像春蚕一样,咀嚼的是桑叶,剥离的是新丝,献出的是最美的精华,其实这就是共产党员的胸襟。
说心里话,她本可以在家拿着退休金玩个麻将,跳个广场舞,参加个老家合唱团,带一下孙伙计,或者是做一道美食来调解家人的情趣和幸福指数。然而她却选择了拼搏事业和人生,甘于付出,不求回报,一个从小背诵老三篇长大的红孩子,心里还是当年那样纯净向上,多么像莲花湖水中美丽的芙蓉,亭亭玉立又高雅不俗,不妒群芳却在静待花开。
说心里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富人比比皆是,中国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富人,但是缺少像爱心企业家许雅琴这样的致富不忘国家和社会的人。缺少的是致富后不忘拯救,捐助帮扶在寒门中苦苦挣扎于贫困线上的绝望者,有一句民间格言叫善门难开,善财难舍。谁说的我们没有做过考量,但是我知道就是那么一回事。爱心企业家许雅琴不仅自己在做,而且还带领全家都来做,这是怎样的一个幸福的家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吉祥纳福幸运惠顾,德善人家紫气东来。我们深信天道有轮回,好人就是会有好运。她是幸福的、她是甜蜜的,用真情托起希望的未来,弱小的身材,坚挺的脊梁,满满的正能量。我估计她做梦都会笑醒的。她影响的不仅是一个家庭,它对所有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全面的冲击和升华,原来人过花甲之年,不仅是颐养天年,而且还可以利用余年做很多事情,我们中国共产党有几万万党员,如果每个人都以她为榜样,那么幸福的未来指日可待 。
优秀的女企业家许雅琴,用真诚和挚爱书写了永恒的诺言,汇合人生的都是一点一滴 ,普通又平凡,平凡中又蕴含着惊人的量变,似乎没有惊天动地 ,却又在叩打着人们的心扉,那种见贤思齐的冲动,或许会撞击着智者的灵魂深处。青山依旧,绿水长流,爱心之路没有早晚,成功者的脚下有大爱,步履都是轻盈的,情感都是丰沛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爱心企业家许雅琴却能做到持之以恒,做到极致——美丽的人生,幸福的回忆 ,充满了希望的未来。用挚爱书写人间的真情,用无悔演绎今生,用奋斗托起明天的太阳。这就是一个中国共产党普通党员许雅琴的故事。
红杏缀满枝头的时节,我们在晚霞中告别了二道洼赵巍春蕾学校,那是一份今生不了情。这是一段听者动容,观者动情。感人肺腑的事迹,平凡中蕴含着伟大,伟大中蕴含着平凡的故事,带着教育工作者的一份一份不舍,带着娃娃们天真快乐的眼神,带着女企业家许雅琴慈心善举和深情厚爱,告别了充满希望的乡间小路上……
如月
2020年7月18日于草庐


作者简介:侯玉娟,女,网名如月,中共党员,中学语文教师,热爱教育教学,轻松愉悦授课,风趣幽默讲解,塑造孩子们的灵魂世界,亦师亦友。喜欢朗诵,阅读,演讲,写作。视职业为生命,视写作为灵魂。从少年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伴有诗歌,散文,小说,论文,通讯,报告文学……等若干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