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亚平 邵阳
文字的舞台
(纪实长篇小说连载之104)

【104】
缸体焊好了。
修理工们又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把活塞、曲轴那些乱七八糟的零件安装好。
又跑到105厂去镗磨了气缸。
这一切都是在朱老头那双严厉的老花眼的紧盯下完成的。他还亲自用从105厂借来的千分尺测量了每一个加工好的零件。
试车的时候,好些领导都闻讯来了,司令部那边还来了一位副指挥长。

朱老头戴着老花镜,围着发动机转了足足有十圈。
然后对用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自己,紧张得手心冒汗,抓着一根电缆随时准备往电瓶上搭的四班肖班长轻轻地说了一句:“发动一下。”
电缆与电瓶的电极接触的瞬间迸出了蓝色的火花。发动机哼了几声,没有反应。肖班长像被蛇咬了一口往后跳了一步。
朱老头说:“再试!你怕什么?它会咬你啊?”
他命令肖班长把打火的时间延长到十秒钟。
在老头子近乎发怒的命令下,肖班长一咬牙,将颤抖的电缆狠狠地按在电瓶上。
发动机越哼越快,终于不情愿地启动了!
经过一阵不规则的声音后,发动机轻快地运转起来。
一段时间的磨合预热后,需要加大发动机的转速和功率。
而面对这个焊好的发动机,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朱老头伸开双臂,示意大家都靠后躲开。他要亲自来操纵化油器。他扭头看了一下,有点不放心地说:“再退。”
于是大家又后退了好几步,紧张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朱老头先是试着加大了一下油门,发动机很灵敏,转速立刻提高了,随着“轰”的一声,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往后仰了一下。
肖班长凑过来在老朱耳边说:“肖秘书来了”。
肖秘书是分指指挥长黎瑛的秘书。他来了,那就是说——老朱扭头用眼睛在人群里梭巡,果然在人群中看到了黎瑛。他放下手中的活儿,走过去叫了一声:“首长。”

黎瑛急忙冲他摆了摆手,说:“你忙、你忙。不用管我。”
朱老头露出难得的笑容,说:“你再退一点,这里危险。”
黎瑛说:“嗐,你我都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好吧,我再退一点,这里我服从你指挥。”
随着油门一点一点地加大,发动机的转速越来越高。轰鸣声越来越大。冷却风扇旋出来的强风把车间的晒垫都吹得向外鼓起了。
围观的人不由自主地越退越远,提心吊胆地看着这台风扇猛转的发动机。
高速运转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朱老头还有意猛轰了几下油门,再让发动机恢复到怠速,然后不慌不忙地取下眼镜,笑眯眯地宣布:“行了。可以用了。”
大家伙儿,包括领导们,都举起双臂欢呼起来。
司令部宣传组的专职摄影师小谢也来了,他是被黎瑛派去的肖秘书紧急叫过来的。他举着或端着那台全分指唯一的“上海牌”双镜头120照相机,把这激动人心的画面拍了下来。
黎瑛高兴坏了,他拉着伍慧文的手说,小伙子,又是你。人才啊。你这是给我们邵阳分指立了一功啊!
他环顾了一下人群,动情地说,我们这样做就对了。现在我们的国家还很穷,我们在这里建设,钢筋水泥炸药,吃的用的,都是后方的人民,家乡的父老乡亲勒紧裤腰带,从嘴里省下来给我们的,我们不能不珍惜啊。就说这两台车,如果修好了,能为湘黔铁路做多少事,能给国家省多少钱,又能让家乡的老百姓少吃多少杂粮啊。好、好,你们干了一件别人不敢干也干不出来的大好事!
身经百战的老战士,说这番话的时候,眼窝里泛起了晶莹的泪花。
王志突然冒出一句:“指挥长,那你要请客嘛!”大家愣了一下,“哄”地一下笑了。
黎瑛和肖秘书笑着对视一眼,肖秘书宣布:“指挥长早有此意。他说了,等两台车都动起来的时候,他请大家到司令部食堂吃饭,他请大家喝山西杏花村的好酒!”
大家伙儿又一次欢呼。
人散了以后,王志在车场看到老朱从司令部那边过来,面对面的时候,老头站住了。王志知道老头有话了。
朱连长表情严肃地说:“吃、吃,你吃啥玩意啊?就知道吃!”
王志吓得缩了缩脖子,扭头跑了,边跑还边吐舌头。
原来,黎瑛叫朱连长去是告诉他,要总结伍慧文的先进事迹,表扬他,学习他。要让这种奋斗和创新的精神在邵阳分指的全路段发扬光大。
请修理连党支部研究一下,好好培养这个不错的苗子,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发展他入党。
从黎瑛办公室出来,老头又跟同是双峰人的肖秘书聊了一会儿。知道黎瑛日常生活特别简朴,更是反对大吃大喝。平时下基层检查工作都是他掏钱请大家吃饭。
那时候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出差在外,一行人谁的官儿大谁掏钱吃饭。大伙儿是吃得心安理得,没有半点的不自在。
有一次财务检查,发现某县指一张“招待黎指挥长一行,十八元。”的白纸发票,黎瑛二话没说,直接掏钱让肖秘书送去那个县指了。
所以别看他们这些大领导官儿当得大,其实也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还没有到月底,口袋里就干干净净了。
肖秘书对那一次黎瑛和他的谈话印象深刻,他对朱老头说,这一辈子恐怕都难得忘记了。
他说,黎指挥长是真的爱护我们这些干部呀,你看,你我出身都不好。我是个人没有问题,可家庭不行,是官僚地主。你呢,家庭没有问题,可有人说你是伪军官出身。
老朱不服气地说,我怎么是伪军官,我明明是起义参加解放军的!
肖秘书说,是呀,可你是给那个军长开车,而那个军长又是国民党军中间最能打的一个。东北四平一战,那个军长打死了多少解放军!
黎瑛就是四平保卫战中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还负了伤。按理来说,他跟你们有不共戴天之仇!
可人家指挥长说了,还能怎么样,都是炎黄子孙,骨肉同胞。本来就是兄弟相残嘛。人家后来还起义了,为湖南和平解放立了功,还是我们解放军现任的上将军长,你还能怎么样?人家老朱就是个司机,后来还参加抗美援朝立了功,在铁路上的表现你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我不能不管。
肖秘书说,你知道吗,为你的事情,他亲自跑组织部,人事局,跟那些部长吵,说,说什么也不能在铁路下马以后让你再回到五七干校去!
老朱那一下是真感动了,掏出手绢来擦着老花镜上的水汽,说,跟着这么好的领导,是我们的福气。起义后,我给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开车。有人劝他,说陈明仁的司机您也敢用?丁司令说,国民党的军长都敢用,我共产党的军长凭什么就不敢用!是啊,这么一大摊子,二十四万人,什么样的人都有,全凭他一碗水端平啊。
肖秘书说,谁说不是呢,文革初期,各种派别,各个阶层、各种观点的人都有,如果打起派仗来,文攻武卫,大字报满天飞,这铁路还修不修了?真的是值得庆幸啊,我们遇上了一个好领导。
不光是干部,下面的民兵也是。去年冬天一个女孩去参军,有人说她政审不过关。她的父亲是国民党的文艺兵。
老黎说,你们了解吗,她父亲是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代海军。49年我们成立海军,张爱萍将军负责组建,开始还叫华东海军。只有七个干部,十二个兵。
一次他到南京军区看演出,看中了一个很棒的小乐队,就到后台去说,你们愿意不愿意参加海军啊?正好叶飞也去了,说要他们参加陆军。张爱萍说,老战友你就别跟我争了,我们是新军种!
这些原来给蒋介石和伪满洲皇帝演奏过的国民党文艺兵简直就乐懵了,一下子就成了新中国的第一代海军。后来,这个女孩的父亲又调到了广州军区,组建一个新的文工团。你说,他的女儿能不能参军?
那天朱老连长是怀着极其复杂激动的心情返回修理连的,让他碰上讨吃讨喝的王志,他能有好脾气吗。
后来,这台发动机被装上了原车,又呼呼地开了起来。先是跑了几次短途,看到车况不错,就开始跑长途。
它的劲还特别大,爬雪峰山挂个三档,呜呜地就上去了,就像换了一台新发动机。
接着,另一台发动机也被修好了。
两台罗马车起死回生,继续为三线建设开足马力、大干快上。
这件事被省指领导、分指领导当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突出典型,在大会小会上多次表扬,号召大家学习这种绝不向困难低头、敢想敢干的精神。
这件事也一时在工地上传为美谈。
(未完待续)

(本文采用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