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风呼呼的刮着,天越来越冷了。
俗话说:小雪冻地,大雪冻河。我知道,我们全家人都知道,天越冷,离孙子麦兜的生日就越近。
麦兜是去年12月24日出生的,也就是刚过冬至没几天,可以说是数九寒天。掐指算来,365天一晃而过。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全家人都在为麦兜的出生做准备:准备小棉袄、准备小棉被、准备奶瓶、奶粉……儿子升格为父亲,我升格为爷爷,三代人的生活即将开始。那种期待的心情,那种喜悦的心情,真的无法言表。
而今,孙子麦兜却不知不觉的快一周岁了,时间真的很快啊!一年来,我们全家为麦兜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
麦兜的大名叫黄永昶,乳名叫麦兜。当然,这个名字不是我起的,是麦兜的父亲、我的儿子起的。问他麦兜是什么意思,儿子说:麦兜是卡包小猪、很可爱的意思,是香港在全球知名的卡通动漫形象。儿子的话不无道理,我也只得接受。
在麦兜还未出生时,我们早早给他花高价钱预约了一名月嫂。月嫂,顾名思义,只管一个月的保姆。当然,也有管两个月的保姆,但我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允许。
月嫂是一个勤快的中年妇女。给儿媳妇做饭,抱孩子喂奶,洗尿布,干家务,勤勤恳恳,毫无怨言。在那一个月的时间里,经过月嫂的精心服侍,小麦兜变化很大,长胖了,会笑了,知道让人逗了,一个月长了三斤。
俗话说:有苗不愁长。满月之后,麦兜在他外公家呆了两个多月。这期间,我与爱人去看望过几次。每次去,他都有变化;每次去,他都有长进。会笑、会玩、会闹,令我们很是欣慰。

小麦兜到了那里,那里就欢声笑语。在他外公家如此,在我家更是如此。
夏天的那些日子,麦兜五六个月大了,我们一家人带他去公园、到乡下,甚至到周边县(市)玩。他见到什么都好奇,都想用他的小手抚摸一下,特别喜欢小动物,喜欢狗、鸡、猫等。知道用脚踢一下,笑个叽叽喳喳。
无论多忙,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抱抱麦兜,逗他玩一会儿,这是每天的功课。哪怕他睡着了,也要在他的脸上看一会儿,好像一天不见,就少了什么似的。
麦兜一天天长大了,先是会叫爸爸了。“先叫爸,有钱花”。后来又会叫妈妈了,再后来又会叫奶奶了。但不管咋样逗,就是不会叫爷爷,你说让我这个爷爷“心寒”吗!
“三翻六坐七爬爬”。七八个月大的时候,麦兜会爬了。这下更让人忙乎了。一不小心,不是头碰了,就是差点从床上掉下来,比抱在怀里的时候难管多了,当然,也变的更可爱了。
麦兜开始能听懂大人的语言了。尽管他不会说话,但大人们与他交流时的声音稍高一些,他就大声哭了,表示抗议,以为在吵他。吃饭时,他要自己拿筷子、拿勺子,不给?不给就大声哭,反正就要,没办法,只得依了他。
麦兜是全家人的开心果。
麦兜的外公外婆都在县里一家单位上班。尽管很辛苦,但每天下午六点钟下班后,准时到我这里接上麦兜,到大街上、公园里去玩,每周六周日更不用说了,必定在他家呆上两天。一个孩子两家大人管,都想逗一逗,玩一玩,真的是开心啊!
奶奶与外婆是有区别的,这话一点不假。夏天的一个傍晚,麦兜与他外公外婆在大街上玩,正好碰见了我与爱人散步,哭着闹着非要我爱人抱,无论亲家怎样哄,就是要跟我们走,后来亲家母不管孩子哭不哭,抱上就跑了,才算解了围,真让人苦笑不得。正应了那句古话:外甥是狗,吃了就走!哈哈!
麦兜的生日就要到了。这些天,他好像懂事多了,走路虽然不是脚踏实地,但走几步也很稳重,让他取个手机、拿个东西,他爬着也好,坐着学步车也好,马上就拿过来了。冬天了,他也不像夏天那样,天天要出去玩,也知道外面冷,所以大多数时候呆在家里面。
诞生在平安夜这天的麦兜,真心祝福他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成长着。

作者简介:郑天虎,稷山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稷山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枣花》报主编。先后在《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农民日报》《生活晨报》《运城日报》《河东文学》等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文章千余篇、数百万字,出版有《乡音乡情》《摘下满天星》,主编有《沧桑稷山》《行走稷山》《农祖文化》《创业故事》等十余本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