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茂阳教授“一树寒枝”书法展开幕
明湖散士
一树寒枝犹坚劲,玉枝琼花更迷人
2020年12月18日,仲冬时节,寒气袭人。位于济南市万寿路2号的济南国际设计产业园B座的展厅里,山东省前书协副主席、前工艺美院党委书记于茂阳教授的“一树寒枝”书法展拉开了帷幕,三百左右的观摩者,不惧寒气凛冽,从省内外云集展厅,共享这书法饕餮盛宴。来宾有前省政协副主席许立全、省书协主席顾亚龙等书协人士、娄以忠等书坛大咖、普通书法练研者、于教授的至交好友、徒子徒孙等。




10点钟展览仪式开始,主持仪式者(身份不详)做了开幕辞:“于教授的字以米芾为体,章草为变;既有章草的凝炼,又有米芾的灵活,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对其他学习书法者很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云云。

(齐鲁书画群代表与娄先生)
致辞前后,书法名家及普通书法研练者,以极大的兴趣在展厅内巡览观摩,或三五成群边观摩边相互交流,大声称赞;或独自默默品味,频频颔首,无不盛赞于教授的书艺造诣,为于教授的精湛书艺所感染、所陶醉,不时用相机或用手机拍摄;而几家媒体记者各自施展长“枪”、长“枪”拍摄。展品形式多样,有巨幅,有小幅;有单幅,也有合幅;有横幅,有竖幅,计60余幅。展品书写内容及字体也是丰富多彩,其代表作是用章草书写的横幅《千字文》,长8米左右,浑然大气,简捷朴茂,颇有古风,展示了于教授的最新探索方向和探索成果。










(节选)
于教授从六岁学习书艺,未曾间断。大学毕业后,一边从事高校领导工作,一边演练探究书艺,六十载深耕不辍。“茂阳先生其书入于颜柳,得于南宫,养于二王变于章草,最后化于自我”(辽省书协主席王丹评),即广泛汲取继承传统,又并非一味拘泥于继承传统,而是加入了自己对书法的独特领悟和新意,做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与鲜明的个性风格,堪称“气象正大”(全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评语)矣!
2014年在省美术馆举办“驿道题壁”大型书展并举办“于茂阳书法艺术学术研讨会”,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中的领导和好友,原中书协副主席邵秉仁、时任中书协副主席张业发及七位中书协理事等近百位著名学者参与研讨会,共近二十四位专家发言对于教授书艺予以极高的评价。
张业发赞道:“师古又不泥古,笔笔古人又不失自我,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省书协主席顾亚龙说:“……,对我和所有观摩的人都有非常大的震撼。”
上海《书法》杂志主编胡传海说:“于老师是个能雄能秀、能放能收的大书法家,今天的书法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惊喜,给我以很大的震撼。”
书法大咖纷纷评论其书艺:沉稳简约、凝重生辣、雍容高贵、遒劲洒脱、沉着痛快、宽博刚厚、气息高古、气象正大,卓然有大家风范,等等,真乃好评如潮,评论家皆谓已成茂阳一家之书。
笔者虽不懂书法,然从直觉上感到于教授的字又颇具“灵动多变”之特点。其字势,时俯时仰时侧时倚;其笔划,时而粗如大椽,时而细如纤萝;其用墨,时而浓重如云,时而轻淡如烟。总之,观其字给人以“移步换景”的美学感受,浑似观赏不同的花朵,享受到各个不同的美感。



于教授之所以书艺达到齐鲁大书法家的地步,不但凭借其天资的聪颖灵透,更靠其勤奋和执着。从2014年至今就举行了大型书展4次:
2014年10月举办“驿道题壁”书法展,
2018年举办“一抹微云”小字小幅书展,
2020年秋举办“几丝凉意”书展,
2020年12月18日举办了“一树寒枝”书展,
期间还有几次小型书展,笔者未曾见过如此密集地举办书展的书法家,可见其罕有的勤奋。而每次书展显示出的书艺水平都递次升华,令人耳目一新。这缘于他在乐此不彼的书法园地里,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不断地借鉴、揣摩、汲取、探求、创新,决不自我满足,决不裹足不前,而是不断超越旧我,创造出新我。正如省文联党组书记于钦彦在研讨会上所言:“于书记的书法已经到了纯熟的阶段,他依然在永无止境的书法艺术上不断学习上升,攀登新的高峰。”
1995年,于教授在聊城大学首创国内第一个“书法教育”专业 ,将书法教育纳入了正规教育体系,邵秉仁主席赞道“茂阳先生是高校书法教育的积极拓荒者和辛勤耕者”,张业发称“他是有初创之功的”。
2015年退休前于教授还担任了几届山东书协委托的小型高级研修班的导师,笔者有幸旁听了一次课,知晓其学员入班前有的已是书法副教授或全国书协会员了。二十五来,于教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人才和中坚力量”(顾亚龙评),有数千徒子徒孙遍布九州,有的已然成为知名书法家,他不愧为一代书法宗师了。
审评高研班进修学员习作
做 示 范
于教授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发表并获奖,另有多件作品馈赠日、美、加及港澳台地区书家,还有的被博物馆永久收藏,曾主编了《美术导引》、《艺术概论》等高校教材,出版了《二十世纪书法史》、《于茂阳书法作品集》等书。2017年,知菲园网络平台推选“最受山东市场关注的十大书法家”,于茂阳教授得票数名列前茅。
面对书艺术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果,德隆望尊、技精艺湛的于教授从未显示一点骄气、骄态,他为人一向低调自谦,本次书展《序言》以“一树寒枝”为题可为见证。但笔者不以为然,于教授诸多方面远不是隆冬时节的“一树寒枝”。
1﹒从年龄上看,书画家大都是八九旬才驾鹤成仙,因而时年仅花甲有五的于教授可算正值生命的“金秋时节”吧!
2﹒从体力上看,退休后喜好旅游,足迹已然涉全球,爬泰山如履平地,踏南极毫不怵头,庶几乎体健如牛。2019年他曾告诉笔者:“我未曾吃过一粒药,我未曾查过一次体”。因此体力上也未进入“隆冬时节”吧!
3﹒从书艺发展势头上看,于教授密集推出书展,风头正盛,气势如虹,正处于硕果满枝的金秋季节,未显丝毫暮秋之气,更何况有名家评论“于老师的书法探索,一只脚踏在传统的大地上,一只脚踏正向未来”呢!
4﹒从社会兼职看,退休后仍担任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省书协顾问、省教育书法家协会主席、聊城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羲之书画报顾问,这哪里像一株果叶全落的“一树寒枝”呀!

综上所述,于茂阳教授正值人生的“金秋季节”,并不似《序言》中所说的“心境渐老”、“花叶凋零”、“老干寒枝”、“一树寒枝腊月天”,这不过是于教授的自谦之语罢了。反之,我却用一语描述之:好似金秋艳阳天, 橘红橙黄压枝弯。


但为了不损于先生自谦低调的做人风格,顺其本意,用“一树寒枝”形容他的人生状态和艺术状态的话,那起码也是:一树寒枝犹坚劲,玉枝琼花更迷人。


“齐鲁书画微信群”有群员143人,委派在济的11位群友参观书展,原济南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张玉森称赞:“于教授的书展场面洋洋大观,其书艺令人耳目一新,不愧为当今大书法家,其前程不可限量,”
远在外地的于教授的同窗及好友十几位,纷纷通过微信送来贺诗,选登如下:
贺“一树寒枝”书展
张庆林
倾近百墨醉泉城,
行云流水一简翁。
饱蘸明湖写日月,
一树寒枝傲星空。
次韵庆林兄
朱印海
倾尽墨香泉城醉,
挥毫流韵做简翁。
明湖飞雪拥碧翠,
一树寒梅万蕊红。
贺“一树寒枝”书展
蔡世峰
风高岁末济水南,
云聚名流看大观。
一树寒枝生泰岱,
五岭红柿挂霜天。
书家至简成常道,
翰墨寻根竟自然。
流水行云春雨后,
同窗长忆舜耕山。
贺“一树寒枝”书展开幕
李瑞江
“一树寒枝”清清秀气,
“一树寒枝”傲视天际。
“一树寒枝”风度超然,
“一树寒枝”鹊登莺语。
冬来披霜挂雪,
更显本色映辉。
无花无叶无春,
投射盎然气韵。
一身坚毅骨筋,
胜过烟花娇嫩。
宾来客往翘首,
可胜花月赏心。
东昌书扇“几丝清凉”,
誉美四方;
“一树寒枝”笑迎春风,
泉城飘香。
赞 简 翁
王云平
耕耘墨苑几十载,
育成桃李一代代。
献出一树寒枝艺,
最显坚毅傲雪态。

(作者系济南五中退休小小教书匠)
(展出时间12月18日至明年元月6日,欢迎广大书法爱好者莅临观摩,参展地点济南万寿路2号)
于2020年12月18、19日
附:一向低调、过谦的于教授一再阻止我发此文,但我还是发了。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