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高意满 灵气飘逸
——浅赏费世明《岳阳楼雨止望君山》
黄 正 民
最近,我有幸读到费世明的一首七律《岳阳楼雨止望君山》:
秀出湖中水作袍,楚南青岫入晴高。
八方天籁因何起,九域诗人为汝劳。
杜老略输华夏雅,黄公稍逊海邦骚。
丹青已载前贤去,屈指儒林我辈豪。

这是一首山水诗,写得词雅句佳章圆。我很喜欢,遂述心得。
首联:“秀出湖中水作袍,楚南青岫入晴高。”首句用形容词“秀”开头,且将其置于动词“出”之前,蒙后省去主语青岫,不仅避免了“合掌”之弊,而且赋予静物之山以动感。他像一位巨人,以林木为装,以湖水作袍,雨后,袅袅青烟烘托,映着日光,兀然而出,英俊潇洒,儒雅倜傥。梳洗过后,似乎还高大了不少。他是谁的化身?是远巡到此的帝舜,是借东风破曹的诸葛,还是大气磅礴,豪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一个“秀”字,将君山之美写得惟妙惟肖,先声夺人,引发读者无限遐思。
颔联:“八方天籁因何起,九域诗人为汝劳。”如果说,首句中的“秀”是状君山之形,是描君山之色,那么此联中的“天籁”则是模拟雨后清风拂林荡水、浅吟低唱之声,察之则有而听之却无。此中不可言状之天籁,最能引发诗人的奇思妙想,因此,不少文人墨客为其劳累,不辍笔墨。他们为写真而劳,为写实而劳,为写情而劳。炼一字,不惜百回改;活一句,不舍昼夜劳;圆一首(篇):有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杜甫劳,遂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刘禹锡劳,遂有“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方干劳,遂有“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题君山》);黄庭坚劳,遂有“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范仲淹也为其劳,“予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迁客骚人,爱洞庭,赏君山,为之泼墨,劳之胜矣!一个“劳”字,纵贯汉魏唐宋,横涉诗词曲赋。自然人文,包罗其中,真是神来之笔,一字千金!
颈联:“杜老略输华夏雅,黄公稍逊海邦骚。”这里作者联想起先贤之作品,荡气回肠,感慨万千。尽管文人学士,外观山水,内伏几案,劳来劳去,面对中华如此多娇的名山大川,即使杜老黄公那样的诗文高手,想尽其形,穷其色,全其美,也难免输雅逊骚,何况我们呢?此处作者没有贬低前人之意,却道出写景状物之艰难之窘迫,是袁枚“一诗千改始心安”的最好诠释,也是对今人的殷切期盼。
尾联:“丹青已载前贤去,屈指儒林我辈豪。”中华五千年,汉赋、唐诗、宋词……一张张时代文化名片已载入中华典册,诸多前贤一一离我们远去。屈指数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已经落到我辈人的头上,而今我们已进入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时代。适逢盛世,我们必须有新担当,新作为,豪情满怀,不辱使命,跟随时代前进的脚步,攻坚克难,书写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名片,不给汗青留空白。这联,“去”,写前贤,“豪”,写我辈。承前启后,圆合自如。不仅拔高了诗的境界,也升华了诗的主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费世明这首诗,是首有境界的诗。诗中“秀”开头,“豪”结尾,风景意境融合,美不胜收。又有“起”“劳”两个动词居中,物我呼应,妙不可言。有此四字,不仅盘活了句子,而且使全诗格高意满,首尾通透,灵气飘逸。将其置于当今儒林,费世明不矮——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费世明一诗可谓今之来者也。
“得”已矣,词缪矣,心愧矣!
2020年3月28日

黄正民简介:黄正民,湖南省洞口县人,大专学历,曾任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过散文和教学论文,先后参与《作文章法大全》和《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的编写,自费出版了散文集《枫叶正红时》。该集子曾得到湖南省文联前执行主席谢璞先生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