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题 诗】田野上奔跑的家风
(围绕家风而写,也可自拟题目)
【活动时间】2020年12月19日
【 主 持 人】杜晓飞
【相关要求】诗稿原则上限定在20行以内,力求简练。
【入选诗人】孟胜利 古月 董素平 李树长青
张建刚 樊更喜 李芳 赵洪伟 张变芳 李英发
芳华正韶 邢剑君 君如明荷 吴贵忠 田国彬
西鋂铃铂 乔安娜 石玉仙 王丽珍 王永
高山峻岭 兰庆宣 陈瑞和 岳建华 李占民
郝芳 周雪平 杜晓飞 钟永星 诗韵 朱杰溧
冰雪 陈晔 一路阳光 李庆章 赵丹辉 江南
赵长青 冯鹰 霍拴吉 小陈 薛茫茫 王起
田野上奔跑的家风
文/孟胜利
阳光正好,田野的硕果
正在锁住喜乐,劳动的人啊
正被丰收包围,那尘埃的经历
撤下的汗水,一点点的
变成现实一一劳动光荣
那么,剥削该死。走正道
讲人话,靠勤劳和本事
吃饭,我望一望无边无际的大野
谁的呼唤,唤起了我的
那一个,隐藏的疼痛,犹如风
吹过来,仿佛今天刚收到历史的
回声一一大野,大野,收藏了多少个
起伏跌宕的生命
文/古月
在我们广袤的田野上,不仅生长
着庄稼,还生长着公序良俗,同时
还奔跑着淳朴的家风,它盛行在泥土间,
也长在记忆的梗上,透过岁月的漫漫
尘烟,像一颗颗星辰在炫目闪烁
像一道世道人心一样朴素感人。在这
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家风是一个久违的
字眼,但它是社会的一种道德环境,既让人
熟悉又陌生。然而,它就像两三朵独特的、
娉婷的、披着情绪的花,无名的开着……
一点点画出属于自己的图画。
当我们扬起曾经稚气的脸,幻想着拥有
整个世界时,家风就像这一条从未
断裂的传承,而显得无比明媚……
那是爷爷的胡须里抖动着长长的教诲,
那是奶奶的皱纹里蕴藏着深深的牵挂,
那是父亲用威严的神情教会我们生活,
那是母亲用深情的唠叨呵护我们长大。
朝朝暮暮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渐渐学会
温良恭俭让;时光更迭,我们慢慢懂得了
仁义礼智信。耳濡目染,让正直、清白、
和善良,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奔跑的
家风就是民风,民风就是国风,
国风就是国家的希望、形象和脊梁
文/董素平
不经意间,一只小昆虫
扑闪着翅膀
从我的眼前掠过
儿时记忆,载着
我的思绪
回到家乡田野上奔跑
父母整过的地
横平竖直
小麦齐刷刷排成队
菜园里杂草不见
各样的植株
有亭亭玉立,也有匍匐在地
那些朴实的举止
早已化作家风模板
灌注我的灵魂里
文/李树长青
一场细雨飘落着千年的农谚
秧苗们,聆听的有滋有味
好像我们无论走到哪里
耳边总会响起母亲家训的声音
头顶皇天脚踏后土的农人
走进季节深处
体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
心思随麦浪的淡泊至天边
天底下,生长着一个家的绿色
鱼群追逐着顺其自然的流水
荷锄者
牵一片无私的霞光
跟着声声鸟鸣隐身花海
文/张建刚
那么冷了
父亲还是喜欢上田垄里走动
他的小马驹也欢蹦乱跳地跟在后面
父亲看它的眼神比看我们还亲
冬日里夜色下来得早
父亲和小马驹被风吹成两个移动的黑影
好多年了,我就想给父亲和小马驹写一幅生
可这心愿至到父亲去世都没有完成
后来,小马驹也老了
它被埋在父亲的身旁仍学习耕种
躺在地下的父亲总算了却了一块心病
他的一手农活终于有了传承
文/樊更喜
田野上有风吹拂而过
擦不去父亲和我脸上的汗水
歇脚的工夫
父亲搓一把新鲜的麦粒
自己吃一口
一多半递到我的掌心
那鲜嫩微甜的颗粒
让我浑身又有了劲
邻地种植的花木都去城里谋生了
只有麦子坚守着自己的本份
像阳光一样闪烁
言说着寸土寸金
文/李芳
每一块庄稼地,都呈现
不一样的面貌
甚至,左右比邻迥然
肥壮,茂盛
一定是经过勤劳
双手的侍弄,种瓜得瓜
一代一代,从娃娃开萌
脚踏实地,言传身教
十几年,几十年
流淌在血液里
铸成铮铮骨骼
如茁壮的庄稼
无需过多言语
粗粝的双手
捧着阳光,奉出收获
奔着好日子——
在好日子里奔着
小家的幸福,如一滴水
晶莹出
一个大家的祥和
喜乐
文/赵洪伟
逃离都市,我最喜欢
田野上风轻吻着面庞的感觉
不管是温柔,还是寒意,
不管是热烈还是急骤
都跟我我的记忆中
许许多多的片段,呼应,合体
春风抚黄了油菜,
挑逗着蝴蝶,引导着蜜蜂
追逐杨花柳絮的我,
被父亲轻轻的呵斥
“别贪玩,看书去”
干热风刮风人心头燥热
麦芒沾肉的刺痒挠了又挠
大大的太阳肆意的卖弄本事
”颗粒归仓”
父亲的汗水砸起一团尘土
秋风惬意的渲染着山河
田野上浮动着瓜果的爽朗
做人就像庄稼一样踏踏实实,
才能颗颗饱满,才是明年的希望
父亲的笑容,雄壮的肩膀
西风裹着雪花在原野上作画
我和伙伴们像小鸟一样飞翔
不怕冷不怕苦,才是好男人
父亲的烟头忽明忽暗
偶尔的咳嗽是那么意味深长
亿万年的乾坤斗转
铸就了一方热土名叫华夏
长江黄河,祁连昆仑,
都是方块字的骨架
漫天落下的细腻的黄土
染黄了我们的皮肤,
无数圣人英豪,无数忠魂热血
给了我们一个安宁幸福的家
都问风向哪个方向吹
众口一心一个回答
亲吻我们脚下这方血脉,
我们灵魂港湾就在脚下
听,风中传来孔圣人的教诲
风中传来汉唐骑兵的厮杀
风中传来春回大地
开荒种田嘶鸣的牛马,
风中传来暗夜的虫鸣,
谁家的娘子哄着吵闹的婴娃
没有谁不热爱这方热土,
无论秋冬春夏
不管风在田野上如何变幻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穿透灵魂,温养着东方文化
哪怕他们散落在五大洲四大洋
只要有风,就会带给他们谆谆教诲
永远璀璨的家风,永远辉煌的华夏
文/张变芳
风雨是点缀,雷电也一样
田野广阔无边
城市村庄俯卧其上
希望永远安详
星光笼罩下的人间
家是最小单元
它若饱满健壮
处处欢声笑语
美好的家风是养分
滋养花好月圆
让正义之风在田野扩展
像一匹奔腾的骏马
该低调时低调
疫情期间,口罩满怀善意
美好的约束幻化成玫瑰花
守在家里,细品上下五千年
文/李英发
父亲的唠叨
像田野上奔跑的风
总是坦坦荡荡
父亲的汗滴
像大山里奔涌的泉
总是清澈透明
翻飞的落叶
在潮湿的青砖上
窃窃私语
勤奋的小虫
在松软的泥土里
轻轻蠕动
每当我举棋不定
我便抬头望望故乡
那炊烟里的叮嘱
多像一抹月色,袅袅婷婷
大风吹过田野
一丛小草
挺直了腰杆
清清白白,坦坦诚诚
文/芳华正韶
父亲长得黑
他说他天生是农民
我遗传了他的黑基因
父亲总是对我们重复爷爷的话
是农民就要勤勤恳恳
人勤了地才能生金
勤俭持家是咱农民的本分
公鸡一破晓,父亲就起床
窗外的咳嗽是我们起床的暗号
也成了我们家里的钟表
母亲的炊烟起得更早
风箱的哒哒声,把粥香吹得很高
馋得太阳都踮起了脚
奶奶走路静悄悄,掀开鸡窝,
公鸡母鸡抻着脖子围着她叫
姐姐搓好了纳底绳,哥哥磨好了铁镰刀
我也早把小辫子梳到了后脑勺
太阳一树杆子高
奶奶备好了纺车,母亲操纵着剪刀
父亲站在土疙瘩上早把队里的大钟敲
我和弟弟背着书包往学校里跑
从家里带出一阵风在田野里飘
我给它起了个名儿叫---勤劳
文/邢剑君
爷爷的泡桐花落了一地
清明,这被爷爷珍视了一生的
梧桐树,又一次开花
人的一生总会有些依托
爷爷钟爱的泡桐花
总会一年一度
在里庄的泥土上开出韶华
这梧桐花开,就让人想起黄河古道
想起上世纪那场风沙
那一年,爷爷渡过黄河
作为南下干部,曾在尉氏县扎根
那峥嵘岁月,一度挽留爷爷
的青春梦想,爷爷
也常将自己的泡桐梦
送过黄河
爷爷回到家乡
依然喜欢泡桐花,喜欢淡泊忍让
与世无争
田野上,有风吹过
依然有着爷爷的叮咛
我在爷爷的坟上插上新花
这清明四月,乡间泥土上
总会静静的开出一片深情
我常常想起过去,爷爷的身影
时光如水,这泥土轻的只剩下记忆
它们这时候不长庄稼
只长出一片泡桐花色,远远地
就透露出乡村的山水亲切
文/君如明荷
秋的硕果 漫山遍野
跟随风的脚步 春波荡漾
嫩芽顶开土层 笑看
风云变幻 在寒冬
风会冷冽 成为
一抹拥有白雪的妩媚
家国情怀 是国之灯塔
是家升腾出的梦
有多少颗心 一袭温柔
载着妈妈生命的
嘱托 爸爸正直的身影
汇聚江河湖海 分散开来
如阳光温暖 像星辰闪烁
寄托于风吹着
雨水滋润着 秋的枫叶红了
迎接年轮的 冬雪
牵挂着的是家的温暖
凝聚是一方水土的安宁
成也风气 败也家风
繁育岁月征程
田野里吹来了 一阵
奔跑着 或暖或冷的
流年 和然蔚的风
田野上奔跑的家风
文/吴贵忠
生长在一个农耕民族
打小,就种自己的田
读孔子的书
在田野上追赶
泰伯留下的家风
穿适合自己体格的衣服
行如风
坐如钟
睡如弓
站如松
忠于自己的民族
江山需要时披上甲胄
最后,倘若能活着回家
就一门心思躬耕脚下的泥土
让每一粒粮食
都长出孝道
对先人孝
对父母孝
对长辈孝
孝成一种至礼
行为举上的礼貌,文明
仪,形式上贴近自然
干净整洁利落
即使一不留神
出现在异域仰视的天空
也必须活成一条中国的龙
文/田国彬
风刮着
在田野上
养儿防备老
风儿知晓
它告诉一家一户
尊老爱幼
美丽乡村
和谐的家风
美好的生活
文/西鋂铃铂
顺着风跑,不累
有侯店毛笔握在手中
湖水荡漾,衡水流长
向好风好水,行注目礼
田野如此热情,在千里麦地走一圈
一麻袋一麻袋的酒香,款待远来的宾朋
家有家规,风有骨
我不浪费鼓励的表情
没有走远,但我离开家乡很久了
经常想想大儒,是对风水最好的尊重
文/乔安娜
从爷爷辈开始
他们就给我们讲曾经苦难的故事
吃不饱穿不暖那段历史
红军翻越大雪山吃草根和树皮
自从包产到户之后
勤劳的人们更加勤劳了
自给自足后更理解了
粒粒皆辛苦的深意
醇香的青稞咂酒又香又甜
怎么喝也喝不醉
酥油糌粑和酥油茶将
大山的儿女们养大
阿爸阿妈说
要质朴善良和感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
今天的幸福是昨天的辛苦换来的
不铺张不浪费
疫情之下
我们更要有勤俭节约的美德
不要做舌尖上的浪费人
文/石玉仙
中国上下五千年
百善之前孝为先
不做龌龊偷薄事
田野奔跑显尊严
家人有过不暴怒
耐心劝导教儿男
胸怀大志行天下
翰墨诗书永结缘
且莫骄奢又倦怠
勤能补拙自古传
清明廉洁记家训
身居高位不贪婪
传承吃亏总是福
让人三分又何难
家兴业旺言和善
衷心报国勇向前
全民唱响中国梦
把酒当歌享安恬
神州富强同心圆
旗帜鲜明路更宽
田野上
文/王丽珍
真想回归田野
把沉闷压抑的心
在淘渊明种菊的
犁锄间流放
身后繁华的都市
把无处粘贴的情绪
复制到东篱之上
这里
花,是自由的
不习惯都市里的圈养
空旷的田野上
一切,都能怒放
何须再通过
高楼大厦间的缝隙去呼吸
一个回声
浩荡了整片天空
阳光没有照不到的地方
时间也逃出了网
平静是此刻的主角
等待着配角出场
平铺一片的田野
舒展了
颠簸疲惫的心
收拢了迷茫、彷徨
细致飘渺的田野上呀
梦,也张开了翅膀
梦,也是那么的清香
文/王永
天高任鸟飞,田野浩荡不会亏待怀揣梦想的种子
晨雾化作露珠渗透黄土地
生根,发芽,探出小脑袋瓜
那一排排麦苗
那一辈辈眷恋乡村的人,甘愿把自己种植
繁衍
你看,雪擦干眼泪,春花烂漫
群星谈论夏日的心事
秋收后又是一季冬来到
周而复始年复一年胡子里住满故事
不要抱怨寒冷刺骨,是它马不停蹄督促着日子
谁问候过满头花白的风。他和她
文/高山峻岭
家风入骨
镌刻在子孙后代的骨子里
在近亲的血脉中流淌着
父亲大半辈子以耕为生
过着简单的农耕生活
而我处在当今社会
生活条件比父辈们好了许多
无论做什么事情
总是以父辈为榜样
勤俭节约
严格要求自己
父母的叮咛
时常在耳边响起
做人要本分
要孝敬老人
尊重他人
以诚待人
……
七律•田野上奔跑的家风(新韵)
文/兰庆宣
累累硕果挂枝间,翦翦秋风荡野天。
阵阵欢歌盈浩渺,滴滴汗水落尘寰。
曾来稚子迎畴墅,亦有家翁忆苦甜。
四季更迭阡陌美,文明华夏代相传。
文/陈瑞和
家风的根很深
生在沃土
长在田野
收获于家教古训
记住祖上信条
管住腿走正道
勤勉付出不忘夲
记住传承美德
礼义谦让
德善系一身
记住家教遗风
友爱互助
可贵做好人
记住人生不易
管好家人
管好自己
无愧无憾叩心自问
田野里奔跑的家风
文/岳建华
庄稼人最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
总是一身土,一身汗
父亲母亲总是告诉我们
粮食要颗粒归仓
从小拾麦穗,拾稻谷
把花生地刨了又刨
生怕遗留了什么
吃饱穿暖不忘勤俭节约
母亲总是在田野里
躬身干活
不怕风吹日晒
把好吃的留给爷爷奶奶
父亲母亲总是说
养儿防老
孝敬老人就是为自己积福
他们还说,倾其所有也要让我们学文化
在家和万事兴的熏陶下
伴随着田野的四季风
我们一天天,长大
文/李占民
为人和谐一张春风笑脸
像野花沐浴阳光般灿烂
勤俭持家幸福美满
礼仪厚重
似蜜蜂一样酿造甜美生活
甘愿奉献
我有为人所用
我无用人必还
行似春风给人温暖
站如磐石任风雨吹打
不是草包懒汉
治家遗训身教言传
难登大雅之堂
没有文字标签
像野草一样狂长
春秋是规矩生死相传
看似野花盛开草生自然
芬芳飘香满家园
得益邻里街坊和睦
家兴业旺祥云瑞气罩厅院
美德不败世人称赞
文/郝芳
去趟河滩地
收获颇丰
看到果园里的果树
为了报答大地妈妈的滋养
努力长
使劲长
长的又大又甜
感恩大地妈妈
心甘情愿摇曳下几个果实
化作养分钻进妈妈的怀抱
果园奔跑的小鸡
积极的啄着果树周围的虫
果树时不时奖励一个果子
伴着斜阳余辉
高高兴兴跑回家
文/周雪平
起伏的麦浪是父亲的脊梁
耕种着生活,收获着希望
母亲一针一线从农村到城市缝出了幸福
从挑灯夜战到笔墨染香
是一种家国情怀
妈妈说珍惜每一寸光阴,力所能及积德行善
爸爸说做人要厚道
爷爷说感恩孝道是五千年的文化
故事里的酝酿带着芬芳
我们是自己的主角,有龙的梦想
家风飘着零星雨点落在心田上
滋润着奔跑少年的成长
一代一代传承中华文化
文/杜晓飞
露水打湿了母亲的镰刀
初生的太阳照亮了儿女的前程
一弯秋月载着父亲种下的白菊花
吱吱呀呀地推开了老家的木门
红红火火日子挂满老院子的柿子树
勤劳悄悄地长进了年轮里绵延伸长
田野上奔跑的风
文 / 钟永星
八岁那年 我逃过课
喜欢看母亲开垦的田野
母亲站在麦田里 像一棵大树
风始终没有吹动她
后来母亲走了 在以西却没有
带走她所熟悉的草木 风
还是轻轻地吹着 像吹走
母亲时代的寂寞
每一次来到以西 风依旧
吹着 好像吹着我
空荡荡的现在 母亲在我的
思念中 写了能么多年的诗
却沒有一首像样的诗
是写给您的
文/朱杰溧
忙碌了二十三天的身影
凯旋而归
相拥辽阔的内蒙草原
神州亮起了一道无与伦比的风景
五指并拢 光依然会透过缝隙
长驱直入开拓视野
坚守 隐忍 汗流浃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层层垒砌的铜墙铁壁外
破门而入
向着一面旗
握紧拳头 注目凝神
缓缓擎起一片天
家 和谐温馨
巨龙腾空虎虎生风
携文明火种 秉承祖训
继续向前奋进
文/冰雪
常听父母亲念叨
从清朝末过来的爷爷
奶奶
爷爷脑后稍梳着一个
小辨,奶奶踮着三寸小脚
爷爷的秘方延传后代
救死扶伤是我家的医德
德高望重高中任教
的叔叔婶婶们,为祖国育出了桃李遍天下
是我们家庭的荣耀
县委会有舅舅的身影
医院里各科弟弟妹妹
们在奔忙
奋疾笔墨,万物在笔
下流淌,一首首诗
一篇篇文章
描出了我们家的风貌
绘出了我们祖辈的业
余爱好
也有了秀才门弟的称号
文/陈晔
到地里去
站成一棵玉米
用红缨给秋天当领带
像祖先那样在土地里种汗
汗水的种子会成五谷丰登
在土地里完成生命的接力
即使祖父不再念家谱
我们也能把土地当成命根
文/一路阳光
父亲常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采撷最好的种子
把它播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它不会辜负主人的期望
牡丹花开的时候
我们举家去观赏临摹
虽画不了那么逼直
却也有几分风骨
文/李庆章
玉米播进土壤
趁着清晨的凉爽
赶紧起床
带着父亲的叮咛
扛了铁锹
把水引入田间
闲暇时 捡起遗落的
麦穗,要颗粒归仓
天空的星儿渐渐离去
太阳已经升起
明媚中时而有种子
在前辈留下的辛勤
中萌动发芽
劳作中
慢慢绘制那幅
丰收巨画
文/赵丹辉
捡拾起每一棵
遗落的麦穗
母亲用勤俭
教会我持家
总喜欢
牵着母亲的手
抚摸老茧开出的花
把母亲朴素的目光
刻进童年的记忆
父亲手里
飞舞的镰刀
雕琢着蹉跎岁月
父亲坚实的臂膀
夯实每一寸光阴
父亲忠厚的脸颊
流淌着汗水
却坚守着对土地的忠诚
田野间每一棵秧苗
都标榜着那份顽强和执着
农民的家风
在田野间奔跑传承
文/江南
麦收天不等鸡鸣父亲就挥起割麦的镰
满月的小猪仔被母亲养得滚瓜溜圆可卖个好价钱
父亲握笔杆的双手被石头打磨出厚厚的茧
盖起来的新房准备迎接哥哥们的新娘
母亲种植的棉花像白云堆满了北房整整一间
可她那老粗布的三件套一穿一年
的确良的白衬衫给娶亲的哥哥改了容颜
母亲的手擀面喂大了我们又养大孙辈百吃不厌
农家碗里饭后半粒米也不许不沾
已养成了习惯
暑假在地里受骄阳烤晒叫苦连天
伏天冒雨给拔节的玉米母肥说这样增产
一分钱掰成两半用
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上甜
砸锅卖铁过生活是爹娘的口头禅
联合收割机在田野里把丰收的喜悦采集
父亲的小推车与打麦场早已被村史馆收藏
老房子静静地端详新楼房的背影儿
爷爷奶奶的喜悦完美碾压出皱纹藏着的笑窝
孙儿拍得抖音里播放《走进新时代》的赞歌
文/赵长青
在马谷庄的田野里
面对着茁壮的玉米
爷爷告诉我
为人要善良
为人要正直
要像玉米一样腰杆挺起
面对着弯腰的谷子
奶奶告诉我
为人要坚韧
为人要谦虚
要像谷子一样默默付出
面对着金黄的小麦
父亲告诉我
为人要诚实
为人要勤奋
要像小麦一样硕果累累
面对着雪白的棉花
母亲告诉我
为人要纯洁
为人要天真
要像棉花一样温暖人心
文/冯鹰
把希望播撒在麦田里
年复一年
指腹上的老茧像半部史册
铭刻耕耘与收获的辛酸和幸福
当阳光恣意照耀
汗水也尽情流淌
直一直腰
大黄摇头摆尾的田梗
就是坚持到胜利的目标
文/霍拴吉
蔓延在地上的火,带来了肥沃
尖厉的刀,堪堪把大地划破
点种,条播,原始,笨拙
汗水里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躬耕的臂膀,习惯了劳作,
黄澄澄的五谷,甘甜的浆液
质朴的心深扎在土里
鸡鸣犬吠,响起在静静的村落
古老的土地,长出了
农家的丰裕,长出了
起早贪黑,脊梁的弯曲
长出了精耕细作的庄稼把式
田野上的风,孕育了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化出了家教的质朴简约
濡养了跨越千年的礼乐
世风,民风,浸染的皆是家风
文/小陈
古城墙下我家的地
有着望不到头的地垄
阳光下的空气里有细微的涟漪
母亲说肥沃的地里都有风水涌动
玉米苗稀的地方点了高粱
沧桑的地块每年秋天都摇曳一抹红
地头开垦出的半畦荒地
母亲都把绿豆和黄豆播种
绿豆芽送给地邻尝尝
黄豆做的豆腐切块挨家挨户赠送
高粱秸做的炊帚挂在门口
过往的乡亲如若需要就拿回家中
如今 母亲成了那块地的女王
不知道天堂有没有忙碌的事情
每年清明我去看看自家地的风水
相信有一缕是母爱的香凝
文/薛茫茫
七月十五的风吹着吹着
枣儿就一圈圈红了
月圆之夜,全家人围着香甜的枣糕 月饼
讲述从春到秋
籽粒的萌芽 生长 成熟
最后又回到籽粒
春风吹绿了田野,吹红了榴花,吹香了麦浪
孩子们跟着老人锄禾的背影
走近土地,走向草花
熏染一段段劳作的泥香
泥香被裹进家风
从姥姥的皱纹里吹向了
稚嫩的眼神
文/王起
春天里
她呼唤着地下的种子
早日萌生
夏天到了
她抚摸着遍地的绿色
如同将军在阅兵
到了秋天
她催促着快快成熟
把收获早日送给老农
冬天来临
看似冷酷无情
她一遍又一遍奔走呼号
告诉那些疲惫的生命
只有好好休眠
才能有春天的重生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