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踩在岁月的尾巴上,人们总喜欢回回头,看看走过这一年,自己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然后把这些收获作为垫底儿,作为跑道上的起点,作为发令枪。一旦枪响,便开跑冲刺,向着新的一年,去再收获另一份惊喜。
走过这一年,我实在收获太大了。
首先,我懂得了什么叫逆行。或者说,什么叫逆行的真正含义。
一场疫情,突然对人类进行袭击。中国,有那么多人,肩扛伟大的使命,逆行而上,冲向没有硝烟的战场,与疫情搏斗,与病魔搏斗,抢夺人们的生命。
最终,伟大的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人创造了中国精神,中国人让世界人重新认识,中国人被那么多人赞誉。
回忆那段日子,我和祖国人民一样,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做贡献。每天除了看电视,关心世界疫情之外,好像再无事可做。
儿子对我说:“爸爸,您可以看看公众号儿,那里有很多人写的作品。您不是也爱创作吗?拿起笔,把中国精神写出来呀。”
他给我发过来一个公众号儿叫《世界文粹》。我刚刚看了一篇,就上瘾了。我接着一口气读了十几篇,越读越觉得太好了,手直痒痒。
就在那一瞬间,我决定向这个公众号冲刺。
我按着公众号儿上写的微信号儿,加了好友。副总编诗情接受了,与我聊了四个多小时。最后,她向我发出邀请,她说:“把你所有稿件独家授权给我们,您就可以成为我们的签约作家了。”
那一夜,我兴奋的难以入眠。半夜里就起来了。我怕影响家人休息,就跑到客厅里,打开台灯,搬出我的稿件箱。把那一箱子的本儿,纸张都搬出来,开始海选分类,一直到天亮。
我本身就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从年轻时就喜欢动笔,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都写出来。也向当地报纸投过一些稿子。
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40多年。几乎每天都动笔。这样,我就有了一桶财富—一大堆稿件。
我夫人给我倒出来一个小木箱,让我统统放在里面,便于查找。
天亮了,我小憩一会儿,又开始整理。
儿子儿媳也是这样,在家做贡献。夫人说:“人多力量大。靠你一个人太慢了。这样,咱俩改,让两个孩子打字。”
我一听,笑了。我夸夫人:“你真行,谢谢你这么多年来,一直支持我写作。”
她叹息一声:“若不是工作忙,你或许早已成了作家,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了。”
“夸张,那个大奖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的。但我成为一个小小的作家,倒是有信心的。”
我们的决定就这样定了下来。我们和孩子一说,他们都同意。
于是,一场稿件战打响了。两个孩子又把我们改好的作品拍照,发给了他们的同事,朋友,让大家帮忙打字。
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很快便完成了1000件作品。我全部发到总编邮箱里。很快,副总编老师便给我做了回复。她说:“您的稿件特受欢迎。一天之内,便被十几家纸媒选走了50多件。您可真的成了稿费富翁了。”
她还给我发了一张表,让我填写个人信息。说是批我为签约作家。
我承诺,三个月内上传5000件作品,十个月内上传1万件作品,绝不会给第二家,只忠于他们一家。
我的稿件在《世界文粹》发表了。接着,我又收到了很多纸媒的回复。稿费多多,让我应接不暇。
我特高兴。我和夫人商量,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不可忘记平台,没有他们。我们怎会认识那么多编辑,怎会得这么多稿费?我们要报恩。”
夫人明白了我在说什么。她说:“全部稿费都捐给平台。他们不容易。以后也一分不要。”
我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我把想法和诗情副总编说了,她很激动,说评我为优秀作者。
我的第一篇稿件,获得8000元,优秀作者获得1000元。我一分没要,全部捐给了平台,作为编辑的辛苦费。
回首这一年,我不仅收获了稿费,也收获了人脉,收获了视野,收获啦夕阳红那红红的晚霞。
我知道,对于我,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会从此迈开大步,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前进。
也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对所有读者有个启迪。
文学路上,没有白费时间的人,有的只是收获。
来吧,同我一起肩并肩,为文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