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老鼠两条尾巴(小小说)
文/王恒昌
在我们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农民王永盛在年轻时,准确地说是在他刚结婚不久,小两口吃饭时的一件趣事。那时候人们生活还很困难,玉米面饼子,玉米面粥能经常吃上算是不错了。青黄不接或农闲时,有时要多喝稀粥或掺些野菜充饥。这天早饭,永盛家就剩下一个饼子,锅里是玉米粥。为这一个饼子,小两口他让她吃,她让他吃,推过来推过去,争执不下。媳妇说:“今年我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下地干活,全家就仗你一个人在队里干活,挣工分养家。你要饿坏身子,咱家就没法过了。你必须把它吃掉!”永盛说:“你现在怀着孩子,饿着肚子怎么行!我到田里锄地,紧邻着生产队菜园,饿了摘个茄子吃就行了!”媳妇说:“不行!我在家里好混,一会儿就晌午了。今天中午我蒸一大锅菜饼子,能吃好几天。现在你必须把这个饼子吃掉!”男人仍然拒绝吃,争得不可开交时,忽然听媳妇一声尖叫:“快看!快来看!一只老鼠长了两条尾巴!”永盛说:“在哪里?"媳妇用手一指:“钻到衣柜下面了。”永盛放下碗筷,猫腰看衣柜下面时,媳妇迅速地把饼子掰烂到丈夫的粥碗里。等丈夫回过头来问“哪里有两条尾巴的老鼠”时,媳妇早已掰完毕,说:“找不到就别找了。到了你碗里的东西,甭想再让我吃,我嫌你喝过的粥脏!”
我初中毕业回家务农后,曾多次听到过这个故事。这个王永盛其实是我远房本家的一个叔叔,现已五十多岁了。有一双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两口子勤俭持家,有活儿抢着干,没人见过他两人吵架。也乐于助人,在乡邻中名声挺好的。尤其是在土地承包后,把几亩责任田作务得很是出色,人人称赞。
在一个夏日的晚饭后,我突发奇想,决定去探索一下这个故事的真伪。在我们这里有一句俗话:“闹嫂子不闹哥哥,闹婶子不闹嬷嬷”。“闹”就是开玩笑,嬷嬷就是伯母。意思是说,可以和嫂子开玩笑,不能与哥哥开玩笑;可以和婶子开玩笑,不能与大娘(伯母)开玩笑。不同的是,和嫂子开什么玩笑都行,绝对不许互相骂人,和婶子开什么玩笑都行,但婶子大一辈,是可以随便骂侄子的。挨几句骂是小辈人的收获。所以我平时出入他们家,和叔叔婶子说话随便得很,大不过说错了话,挨两句骂。
到了他家,正好两口围坐在饭桌旁吃饭,还捎带着看电视。几句寒喧过后,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还时不时和他们扯几句家常。饭桌上两个菜盘,一个炒豆角,一个是拆开的鸡肉块。锅里是白面馒头小米粥。叔叔跟前还放着一杯白酒。两口子津津有味地吃着,也偶尔议论电视上播放的节目或和我说几句话。不多一会儿,饭菜便吃个差不多了。见盘子里还有一个鸡腿,婶子对叔叔说:“把这个吃掉!天气热,放到明天就变味了。”叔叔说:“我吃饱了,要吃你吃,不吃就放到冰箱里。”这时见婶子横眉怒目,说:“吃饱了也能吃个鸡腿!吃不吃?不吃我马上扔给狗吃!你信不信?”看来叔叔是信的,拿起鸡腿去吃,并饮着酒。我脑海里飞快地出现了一的话:“真是几十年如一日啊!”直想笑出声,又赶紧捂住嘴,装作聚精会神看电视的样子。婶子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还是发觉了。在农村,对着外人,夫妻秀恩爱,总是有点不好意思,脸霎时红了。这时电视上正有降央卓玛在唱《马儿呀你慢些走》,婶子马上借机转移目标,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解嘲地对我说:“大侄子,你看这个‘遭殃的马’唱的什么破歌!什么没见过青山美如画,没见过绿地毯上放马牛,没见过这,没见过那,我们这代人,什么没经过?什么没见过?……”我灵机一动,马上接过话茬儿:“婶子,你什么没见过?你见过一只老鼠长两条尾巴吗?”这下子,炸锅了!永盛婶的嘴像机关枪一样立马反击扫射:“你个兔崽子!我见过你媳妇长两条尾巴!我见过你娘长两条尾巴!我见过你全家……”她骂得痛快淋漓,骂了个狗血喷头。我也高兴地得到“收获”。
2020,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