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腐花香
文/孟兴华
“嫩豆花,嫩豆花嘞…”,悠长的声音飘过村落惹得小孩吩吩跑过来,一位背驮的老大爷每天下午四时左右,脚蹬三轮车向我们村庄走来。一抹阳光酒落在他肩上,淡淡夕阳的余辉下,一个个小孩迫不及待地奔向卖豆花的摊位。"等会儿,莫急,莫急!”笑容在他的脸上抹上一层淡金黄,象涂了一把菊黄画料涂在身上,缸豆花竖在车中央,小条橙上一个个黑色瓷碗摞在小方桌上,上边调料摆放有序,喝舀豆花长柄圆勺,与小饭勺不同,整齐放在有水罐头瓶内,黑瓷碗浅,惹得小孩缠着爹娘馋嘴涎口水。娘让姐端着自家的搪瓷碗,拿上三角钱舀上一大碗,够姐弟三人吃,看着大伯的长勺是用黄铜打造的,黄腾腾闪亮,在缸里豆腐脑的上面往往会渗出少许水分,盛豆腐脑时很有意思,大伯要提着勺儿,轻轻地在上面压一压,长勺缓缓在豆花缸里旅转着一圈二圈三圈,用特有长柄勺铲下一片圆圆的白白软软细腻的豆花,撒到釉面晶莹的小碗中,白豆,辣椒油,海带丝,再滴上几滴香油,刹那间吸溜声滑进小孩喉咙中,爽快嘹咋咧!一个个碗里很快放上如凝脂般娇弱白暂的豆花,调料来啦!大伯悠闲地把一个个黑瓷碗洗净,用抹布擦干净,放在条几桌上,满嘴用长柄圆勺轻轻舀起,冒着热汽腾腾豆花吞入肚中时,才能感觉到丝丝拌有香甜豆香味,才能感觉到如感着一朵白云飞翔般的惬意。这应了那句广告语:色白如玉,质嫩如饴,绵而不老,嫩而溏口感细腻,清爽可口。豆浆以它为基础,加入小米粉是豆粥。如把熟豆浆点上少许盐卤,就变成豆腐脑。其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细嫩,故称豆腐脑。要说还真的有点像,嫩盈盈丶颤巍巍,不像豆腐脑又像什么?这豆腐脑用一般的勺子不能舀,不然会搅成烂泥一般。盛豆腐脑要用特制的平勺,西府农村买豆腐脑都用特制黄铜打造的,在缸里舀豆花不会烂碎,用长柄漏圆勺轻轻一提,四五下轻轻旋转削一层,盛碗里再削一层,白晳如玉豆腐脑调上调料,色香味俱佳,吸溜一碗豆腐脑,在冬天里暖心胃,喝得额上冒汗,直呼可口爽滑,嘹咋咧!
家乡的豆腐脑,西府农村大人孩子一年四季爱吃,舀上一碗豆腐脑再来一碗蒸玉皮实惠,够味爽滑。根据各人口味轻重,放调料辣椒红勾起你的食欲,放上煮熟白豆丶香莱、辣椒油`醋`姜沫丶蒜沬再滴上几滴香油。有人怕街上不卫生,心存疑虑,摊主们像是个摸透了大家的心理,发明了一种设备,不宽一个橱柜,一层摆上调料,自带小锅炉在大钢筋锅蒸上一小碗豆浆,谁要揭开锅盖取出一碗,蒸碗豆花,放上岐山楠臊子肉丁,放上调料坐在摊主桌前,享受这西府美食!如今,豆腐脑没过去做的好吃,大黄豆从超市买来,以前是自家种植不打药,上农家肥不用化肥,现在化肥农药,外来品种全是转基因食品,虽然还是老工艺制做,但再也吃不出儿时那豆腐脑的香味,豆腐脑家乡的名吃,逢年过节,乡下庙会摆摊,叫卖吆喝嫩豆花,已成为儿时的记忆,浓浓豆腐脑是乡下孩子美食,跟父母遨庙会坐在缸豆花摊前,喝一碗冒着热汽,调上调料的豆腐脑,吸溜几下再来碗蒸面皮水煎包咥够了美食,看看忙毕庙会上都有啥吃的!香甜解暑的酒麸,本地西瓜、鲜桃、山核桃、紫葡萄如玛瑙钻石晶莹好看,早玉米棒,向曰葵籽,一朵三元,进庙烧香上布施的村民,善人老婆跪拜庙宇神像,忙毕赶庙会走亲访友,看秦腔粗旷豪放的唱腔,让忙碌一年的农民闲暇时竭竭脚,人们悠闲地,并无目的从各个巷口向庙会走来。车堵拥挤街面上全是推着自行车电动车的人流,互相牵着手的男女,嘻笑奔跑着的儿童。
一个煎饼摊吸引了我。三轮车上放一个火炉,炉上一块油黑的方形铁板,一位中年汉子左手持一把小勺,伸向旁边的小盆里舀一勺稀面糊,向铁板上一浇。右手持一柄小木耙,以刀的一角为圆心,规则地绕几圈,那面糊汁立即被拉成一张白纸,冒着热气。我正奇怪这张纸饼的薄,他左手又抓过一只鸡蛋,右手一耙砍下去,一团蛋黄正落在煎饼心上,那小耙又再画几个圈,白纸上便依稀挂了一层薄薄的黄,热气腾腾中更增加了一诱惑。只见他右手扔下小耙,取过一把小铲,却又不去铲饼,先在铁板上有节奏地敲三下,然后将铲的薄刃沿饼的边,刷地割一个圆圈,那张薄饼已提在他的手中,喊道:"二元一张!”那架势不像是卖饼,这一套熟练的动作,大概不过三分钟。那小勺、小耙的精致,如工艺品。至于那把小铲象画家手中的画铲。像在制作水印画,仿佛煎饼画在锅中,上了色黄的饼用筷子夹上各样生拌疏菜一卷,如进入艺术大观园,这时,儿子叫壤着要喝碗豆花脑,我随儿来到缸豆腐脑摊前,摊主是位老伯,先大喊一声:哎!嫩豆花,快来尝尝"。说话间一碗豆腐脑摆在儿子面前,儿怕烫,小嘴吹着,摊住扭过风扇扇凉,我随摊主偏起来,咱这小吃卖了四十年了,我接我爹卖了十几年了,跟庙会平时走村串户,一缸豆花脑二百来碗,上午做点好豆花,准备好调料,下午四点过后出摊,在小区门口,县医院门前广场,还有个卖锅盔的老汉骑着自行车,从南关出发绕城四条街,西区广场,到经典庄园,我俩转着卖,晚上九点就买完了,以前咱种豆秧,如今打个电话送货上门,白豆是外地的,做豆腐点豆花,磨豆浆,生豆芽的白豆品种不同,做出来的豆腐口感不同,工艺不缺但做出来豆腐有股苦涩味,不清香,咱屋平时用柴禾麦草,如今连煤都不让烧,为了环保,通上了天燃气,干净卫生,火大火小按按钮,把人以下给解放嘞!儿子喝完豆花一抹嘴说着要吃雪糕,我忙付钱,一抹口袋没带钱,大伯说用微信扫二维码,我拉出手机扫码付款,大伯说,如今拿手机扫码付款,时尚赶赶时髦!学学青年潇洒一回…
儿时逛庙会摩肩接踵,如沸如撼。城里人下班去庙上看戏,更显得松驰,散漫。街上之人其心也并不在购物,腹不饿,亦要一碗小吃,不在吃而在品;不缺衣,又买一件新衣,不为衣身而为赏心。他们信马由缰,陏逛随买,年轻女子们穿着大袒胸的薄衫,脖间挂一根细项链点缀,再赤脚脚拖一双凉鞋。小伙子则牛仔短裤T恤衫,这里人行道栏杆上坐着一男一女,两个大人却只买了一小盘扒糕,女的端着盘,张大口便要男的来喂。那男子用竹签插一小块糕放在她口中,她就笑眯眯地挤一下眼,不用说是一对情人。一对年轻夫妇牵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从我身边擦过,孩子边跺脚边嚷:"要吃小奶糕,就要吃嘛,要吃嘛。"我的儿子跑过去拉我到买冰糕冷柜前,要二块奶糕,跑过去给那哭着要吃奶糕的小男孩,递给一块奶糕我还没反应过来,拿着奶糕小男孩笑着向我挥挥手,三个人一起高兴地大笑起来。我为儿子的义举给楞住了,随后也笑了,买豆花腐的大伯夸儿子真懂事,说古有孔融让梨,今有你送奶糕夸我教子有方。如今,幼儿园教孩子互帮互乐,分享快乐,孩子你真棒!
作者:孟兴华,陕西凤翔人,西凤酒公司员工。业余爱好写作,县诗词协会,作协会员。在文学微信公众平台雍州文学,陈仓文苑,西府文学,烟雨凤凰发表诗歌散文多篇。西凤酒全球征文大赛奖优秀奖。
2019年8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