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人的亡魂被牛头马面押着,走过“黄泉路”,下了“望乡台”,继续往前,便必须经过一座山,这就是“恶狗山”,这里住着成群的恶狗,生前死于非命,大多是被人杀死吃了狗肉。它们死后聚集此山,无食可吃,饥饿难耐,见有人经过,便疯狂撕咬,经过的人不是皮肉满地,就是缺胳膊少腿,令人毛骨悚然。阳间世人在给死人入殓时,通常都会给尸身手边放置“打狗棒”和一串”打狗饼子“,目的就是等恶狗扑来的时候,将饼子扔过去,恶狗争抢饼子,人就可以趁机过山了。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婆婆,老伴及家人因闹了一场瘟疫都去世了。她孤苦无依,靠“要饭”度日。一年冬天,夜来大雪,覆盖了一切,道路难辨。晌午时分,老婆婆蜷缩在破庙里,又冷又饿,不得不哆嗦着出去乞食。她在雪地里半爬半走,忽然一阵夹着雪片的风吹过,传来一声微弱的“呜咽”,老婆婆放眼寻找,除了皑皑白雪,什么都看不到。她正要离开,又有两声传入耳朵,她循声过去,发现有一个雪窟,很深,那声音就是从里面传出来的。她放下要饭的筐子,用带有冻疮的双手往下刨雪,原来是一只摔断了腿的小狗,在雪窟里奄奄一息。她可怜它,就把它抱在怀里,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条,帮它把伤腿包好,看着小狗慢慢缓了过来,就把它放在筐里挎着去要饭。要到一口热汤,就自己喝半口,狗狗喝半口;要到半个馍儿,就自己吃一块,狗狗吃一块。虽然吃不饱,但也不至于饿死,天黑了,就又回到破庙过夜。半夜北风灌进破庙,老婆婆就把小狗抱在怀里,相互取暖。这样的日子一天天熬了过去,冰雪溶化,春天终于来了,老婆婆和狗狗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转眼过了夏天到秋天,天气转凉又该入冬了,这时小狗已经长成了大黄狗,老婆婆再也挎不动它,甚至喂不饱它了……一天,老婆婆给它寻找了一个善良的人家,对那夫妇说:狗狗是我捡来的,从小就听话,希望你们好好待它。她转身离开的时候,大黄狗竟然一口咬住老婆婆的衣角,眼中闪着泪光,不舍得分离。老婆婆蹲下身子,抱住狗狗的脖子,拍拍它的脑袋说:我整天要饭,东奔西走的,不能给你一个稳定的家,这家人是好人,你要老老实实呆着看家,我要饭走到这里的时候会来看你的……老婆婆走了,大黄狗在门缝里看着她走远,发出让人揪心的呜咽声……
又有很多年过去了,老婆婆已经很老了,有一日她离开了人世了,她的亡魂来到了“恶狗山”下,眼看着过山的人被恶狗追赶,有的被撕咬得血肉模糊,脖腔喷血,手脚分离……她吓得浑身颤抖,不敢前行,可鬼差厉声催促,只得闭上眼睛往前走,听天由命。可当她走到近前的时候,却听到一个熟悉的狗的叫声,而其它的恶狗都安静了下来。她慢慢睁开眼睛,看见所有的恶狗都退坐到两边,中间给她让开了一条道路,也不再有狰狞疯狂的样子。这时她突然发现,在她的前面,有一只威武的大黄狗眼中闪着泪光,望着她。“它是?难道它是我的那只大黄狗吗?”她想。是的,没错,它就是她曾经救过养大又送给好心人的那只大黄狗。那家人真的对它很好,从来没有打骂过它,它吃得饱了,个头又大了很多,毛色更好看了,它很想念曾经与它相依为命的老婆婆。可是,一年冬天它被偷狗贼盯上并投毒药倒杀掉了,它的灵魂来到恶狗山,成了众恶狗的头!今天它终于见到了老婆婆,于是就呵退众恶狗,告诉它们这就是它朝思暮想的救命恩人,报恩的机会来了,谁也不能动老婆婆一丝一毫!老婆婆抱住大黄狗,他们眼泪直流!大黄狗护送老婆婆平安走过了恶狗山。
这就是民间流传的黄狗报恩的故事,所以人们常说:有恩不报,不如狗。
(搜集创作:蓑笠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