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夫图文
《我的那拉提之旅》
一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唱响大江南北,让普天下的人知道了可可托海,知道了哈萨克青年和养蜂女,也知道了那拉提。
随着那拉提这个地方的火爆,我想起我的新疆那拉提之旅。记得是2012年8月19日至26日,我和几位友人在新疆伊犁供电公司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我的乌兹别克兄弟亚力坤的陪同下,深度畅游那拉提大草原。





四面群山起迂缓,
牧草野花秀斑斓。
林海苍翠枝叶繁,
牛羊白云皆悠然。







那拉提,一个诗一样的名字。蒙古语为“绿色谷地”,哈萨克语是“阳光照耀的地方”。那拉提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传说当年成吉思汗开疆扩土,派二儿子察哈台率军西征,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开阔的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这时云开日出,阳光灿烂。将士顿时大喜过望,齐声高喊:“那拉提!那拉提!”从此,这里便被称为那拉提了。
那拉提“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围玉带河纵横”,是世界驰名的河谷草原。北边的山是阿吾热勒山,全长280公里,南边的山是那拉提山,全长150公里,他们都是天山的支脉,也是一对姊妹山,两座山向东延伸与正前方的安迪尔山相连,形成了三面环山的格局。三山耸立,积雪消融,融汇成了山下奔西而去的巩乃斯河,它是哈萨克牧民的母亲河,滋润着1800平方公里的那拉提草原。
现在的那拉提草原,是国家级生态旅游风景区。平展的河谷,高峻的山峰,深峡纵横,森林繁茂,草原舒展,交相辉映,优美的草原风光与当地哈萨克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成为集观光旅游、科学考察、休闲娱乐、避暑度假为一体的胜地。


















在新疆浩瀚的大漠中,那拉提宛如一块镶嵌在黄色绸缎上的绿色翡翠横卧在巩乃斯河畔,山势高大雄浑,威而不猛,秀而不媚。
那拉提之美,很难用言语和镜头去表现,只有亲自置身于那副立体画卷中,你才会明白:那拉提的旷世之美不是传说。




















捷夫(段捷智),山西洪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原副秘书长兼组联部主任、《西北电业职工》杂志执行主编,担任2011至2013年度《中国诗歌选》编委会主任。曾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先后担任秦川电力电子设备制造公司经理、陕西电力设备成套厂厂长等。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出版有《现代企业营销艺术》等经济类专著三部。后涉足文学创作,发表作品四百二十余题,出版有散文集《击浪生命河》、诗歌集《在梦与醒的边缘》《季节之外的风景》《忘了时间的钟》、评论集《捡拾太阳碎片》及文学专号《没有句号的足音》等。曾主持编审及参与编辑包括两套职工文学作品丛书在内的文学作品集23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