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西站关工委发挥“五老”作用,退休劳模张俊礼等老同志毫无保留的把多年来从事一线作业的经验传授给年轻职工,带出了许多出色的年轻人,王益峰就是最突出的一个。作为一名调车长、共产党员,他虚心请教老同志,潜心研究安全调车作业法 。自从2008年6月以来,他以高度的安全责任心和细之又细的工作态度,牢牢把住调车安全这个“闸门”,以自身安全生产近6000多天、安全连挂300多万辆的优异成绩,成为编组场上的安全排头兵。

济西站是全局唯一的路网性编组站,是华东地区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承载着京沪、胶济两大干线及邯济铁路大量车流的解编工作,日均接发列车320多列,办理解编17000辆以上,作业极为繁忙。而作为尾部调车作业,更是该站繁忙程度最高、工作强度最大的部位。编组站调车作业量大,解编过程中临时情况和不确定因素多,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车辆脱线、追钩甚至倾覆等调车事故。据统计,该站自1983年建站以来发生的事故中,调车事故就占到了90%以上。在从事尾部调车长10多年的时间中,王益峰针对部作业人员多、翻越车辆多、穿越线路多、作业要求高的特点,总结出“多想一步、多问一句、多说一句”的尾部调车三多作业法,克服了调车过程中盯不住和作业中懒、松、散现象,形成了标准化作业浓厚氛围。
作为调车指挥者,王益峰深知尾部调车作业安全系于自己手中,一个小疏忽或工作失误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同时,作为一名党员,他不断给自己加压,时常警醒自己,必须处处当先锋,事事做表率,以自己行动来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在调车作业中的货场取送车作业,为了确保安全,王益峰将作业细化为四个部分。一是预检作业,二是要道还道作业,三是线路摘挂车作业,四是防溜作业。接到作业计划后,他首先对作业全过程进行预想,哪些是安全重点、作业关健,而且对作业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难点进行提前谋划,这就是“多想一步”。提前对整个作业过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预想给调车组其他作业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并把自己的想法与作业人员进行交流,使其他作业人员也做到心中有数。作业开始后,也就是正式进入了货场取送车调车作业过程。王益峰在听取调车作业人员预检路情况时,对其他影响调车作业的情况进行询问,提高调车作业人员预检安全质量,从而判断是否预见到位。同时,在要道还道、线路摘挂车、防溜作业中,不时对作业情况进行询问。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同时还可以敦促作业人员提高作业效率。“多说一句”就是在作业过程中,关健作业环节进行重点安全提示,给调车作业安全又加上一道“保险”。

调车作业对作业标准要求特别高,因为调车作业一直是人身安全问题高发的工作之一。特别是冬季作业,大雪雨雾天气又比较多,严重影响调车作业人员的视线,如果驼峰向线路溜放车组,因为线路尾部没有减速顶,再加上无缝线路,所以车辆走行声音很小,作业人员一不注意,极有可能侵限导致严重的劳动安全事故。王益峰便在作业时“多问一句、多说一向”,不间断提醒调车作业人员注意安全。特别是雨雪天气时,个别职工的电台在联系作业时会出现接触不良造成信号不好的现象,如果联系不彻底或不能及时确认信号,那就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因此,王益峰在遇到雨雪天气作业时,严格接照“多想一步、多问一句、多说一向”的办法与调车组成员加强联系,如果联系不上或出现联系中断,便立即停车,等联系确认好后再接照规定要求进行调车作业。

前两天,在白班作业中,上午天气还挺好,但是下午三点多却突然下起小雨雪,此时地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冰,给室外作业带来极大困难,而调车组的伙计们正在进行带车取送调车作业。按照作业标准,机车带车到另一有车线路进行送车作业时,需要进行连挂距离确认,而这时的视线已大大受限。为保证作业安全,距离确认规定汇报距离两遍。然而2号制动员在引导车列进入线路确认“五车”距离时,只听他说了一遍“五车”,他赶紧用电台说:“2号制动员,再确认一遍距离。”当听到2号制动员距离汇报后,才继续指挥调车机进行作业。“多想一步,多问一句,多说一句”,看起来简单,但却是保安全的一剂良方。在王益峰的带动下,他所在的调车组标准化作业水平始终走在车站前列。

“执行标准一项不漏,规范用语一字不减,关键作业一秒不抢”,保证了车站北大门的安全畅通。“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承担得起这份责任,要干就要干好。”这是王益峰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本的图片和文字都有党光伟提供)

【主播】 燕姐,本名,刘燕,喜欢一个人畅游在有声世界里,享受诵读的快乐,还喜欢一个人拿着相机游走在大自然的童话里拍些小景和花花草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