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仲萧《万古长青图》
中国画其实就是中国哲学的文化表象,历代画家如董巨、荆关、马夏、宗炳、郭熙、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赵孟頫、石涛、八大山人等历代先贤无不以精湛的笔墨技法来表达自己卓尔不群的精神境界。
中国画与应物象形的西方绘画迥然不同,中国画家须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与智慧,俯察天地万物,仰观宇宙浩瀚。以心化境、用书写形式再造胸中丘壑山峦,写胸中之意韵,写天地之浩气。酣畅淋漓的笔墨之下,生成绝美之心相,通过绘画语言展现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哲学高度。
欣赏一幅国画的优劣首先要看画家的笔墨质量,可以说离开笔墨功夫就没有国画 。笔墨质量对于国画的重要性,如同细胞对于生命。山川丘壑,林泉人物,无一不依靠笔墨来实现。所谓骨法用笔,就是画家在画面中的勾勒皴擦点染。
蔡仲萧先生的《万古长青图》是一幅底蕴极深,意境清奇的山水画,整幅画以篆籀、行隶之笔、积墨之法皴擦而成。这幅山水画,用笔苍辣自然、笔力遒劲超凡;墨色的干湿浓淡层次分明、节奏畅快;简洁的山川结构与舒朗的款识,构成画面丰富生动的古韵,画面气息让人心旷神怡、荡气回肠,画中的笔墨质量尤为让人叹为观止。

蔡仲萧《江南春光图》
《江南春光图》是一幅烟水苍茫的现代山水画,粉色调的云烟之间隐约有纤陌交通、邻家小舍,尤其是春暖花开时的桃色嫣然,那或许就是画面清新自然的一种情调,增加许多浪漫夺目的心弦。画面苍润的暖粉与留白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知白守黑,浅尝辄止的极简美学典范。其意境既古雅深沉又具有浪漫现代气息。淡墨劲笔的尽情挥洒,使整幅画面大气磅礴、气脉贯通。大写意的笔法形成苍润的笔墨质感,构成优雅清芬的意境。湖中一叶扁舟静待佳音,如烟似雾的一带远山,带给人无边无际的遐想……

蔡仲萧《东山雪霁图》
《东山雪霁图》是一幅少见的山水画极品。如果欣赏过元代王蒙和近代李可染、黄宾虹的画就能感觉到它的大气和磅礴。厚重的积墨层次分明、遒劲的线条力透纸背、酣畅淋漓的水墨与飞騰跳跃的线条相得益彰,真可谓墨不压线,线不碍墨。飞流激湍,青鸟呼应。白雪与青石融为一体,动静相得益彰,使整幅作品气势雄强,气色温润,笔墨雅拙,物像恢宏。

蔡仲萧《霜落芳华图》
“仰首见飞鸟,俯身出细枝”,这幅松动的笔法中透着苍劲与浩然之气,山石如飞白,树干如篆籀。《霜落芳华图》这幅梅竹石画讲究的是气势和技法,笔墨在起承转合间任意挥洒,或许画者的思绪随着笔意已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此刻,心境已超然离尘、毫端如圣,以书入画,遒劲优雅,难以想到的是突兀的孤枝上端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栩栩如生大写意花鸟,俯身翘尾,精细华丽,意境和情感悦人心弦。然而,就是这心无挂碍的尽情挥洒,却使人感知佛道哲学的深远诗意,对作者继承传统技法和笔墨的精确与创新表示敬意。

蔡仲萧《江南秋意图》
这是一幅具有现代气息的山水画精品。潇洒的笔墨,牵引着蜿蜒曲折的书法线条,仿佛横亘在我们面前,使原本流动水和被云雾遮掩的山势戛然静止。凝炼到极致的画面如金石扑街、曲径如龙蛇、设色淡雅古典,使整幅画面清新优雅,诱人至深;小舟和凉亭轮廓粲然流畅、树木气韵弥漫,浑厚苍莽。笔锋墨韵之下,烟霭浮漾,草木华滋。而这一切源于读者的想象和作者精心安排,出其不意又通透淋漓。

蔡仲萧《抱琴图》
仿佛是暮秋气象,萧瑟的云水间,笼罩着清冷的薄雾。透过群山远望,微小的薄屋透露一点丹霞之色,《抱琴图》写出了作者孤独的心绪,那凄清苍凉的意境,将画面与观众的心紧紧融为一体,不禁让人顿生寂静,远离这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独自抱琴寻找高雅脱俗的云山与旧友知己弹一曲,以诉衷肠,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与诗友们畅谈《离骚》、《九歌》、《诗经》,时而引吭高歌,时而手舞足蹈,如“竹林七贤”,又如“建安七子”,亦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聆听清流激湍,流觞曲水之音也。这或许就是蔡仲萧老师胸藏万壑、悲悯众生之心真实的写照吧!。
纵观当代的艺术巨匠,大都从青年时代涉足书法绘画艺术。祂或以天府之国山水,或以自然为景写生,或融家乡风情于笔下。时至老年时代,写生足迹遍及祖国名山大川。而蔡老师幼蒙承家学,青年习于理而游于意,纵横于江南茂林修竹中斫取笔墨大雅,“思飘云雾外,诗入画图中。”醉意于春花秋雨,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以笔墨为丹青写意,从学术的角度创造并奠定了其书画在当代世界艺术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