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圆说汉服】

读古诗 说襦裙
王 圆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读北宋著名词人张先的《醉垂鞭·双蝶绣罗裙》,为其描绘的歌女所折服。诗之大意是:
池东的酒宴,初次见到你,穿的是绣有双蝶的罗裙。娇美的脸上,只涂淡淡的白粉,却恰如一朵野花,恬淡而幽雅,沐浴着芳花。 再细细地端详你,可真是尽善尽美,人人都夸你的腰身,宛如细柳。而你的到来,莫不是昨晚巫山深处飘然而至的仙子?原来你的衣服上,仿佛带着浮动的白云。
此首《醉垂鞭》,首句“双蝶罗裙”,写歌女裙子,上绣双飞蝴蝶;“东池”两句,写相见之地——东池、相见之因——宴会,从而点明歌女身份——“侑酒”,为饮酒者助兴;“朱粉”两句,写歌女淡妆面貌,聊聊几句,勾画出歌女的神情和风度。而“闲花淡淡春”,意语深刻。宋时上层社会,行乐场所的“侑酒”女子,多浓妆艳抹,而眼下的女子,却淡妆素抹,从而引起词人的注目。因此,“闲花”虽只“淡淡春”,却大有一枝独秀的风致。
词人张先,字子野,今浙江湖州吴兴人,进士进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造语工巧,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深交,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汉式裙子

词中罗裙,泛指丝绸制作的汉式裙子。而汉式裙子,非汉代裙子,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总汇,其形制常见有魏晋襦裙和齐胸襦裙两种:
魏晋襦裙。魏晋襦裙与唐服的雍和华丽、宋服的淡雅端庄不同,属典型上衣下裳的襦裙制,其上襦有交领,有直领;袖长有长襦,有半襦;女子喜着衫,衫外着裆,以保暖御寒,作用大抵等同于今日之秋衣。下裙多为单色长衫裙,宽松舒展,也有多色长衫裙,以梯形间接排列,具有飘逸自然的美感。
魏晋襦裙的面料,多为棉麻、雪纺、贡缎真丝。着装习惯于腰线上移,也就是现代人眼中的高腰裙,以凸显一个人的身高。腰襕是魏晋襦裙的特色,上下分缝,控制腰襕高度使得观感达到黄金比例,以显露身材和身高。
近年来的魏晋风,非真正的魏晋汉服形制,而是为电视剧人物的仙风道骨而设计出的古装戏服,晋制汉服大相径庭。
齐胸襦裙。齐胸襦裙也叫高腰襦裙,是隋唐五代时期,女子襦裙装称呼。上襦下裙是汉族的传统,汉晋时期的裙子,裙腰束于腰上,隋唐五代时期裙子,裙腰束得更高,很多都在胸上。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齐胸衫裙,一种是交领齐胸襦裙,是唐朝仕女非常喜欢的形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