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大后要当一名科学家,或者当一名工程师。我开始拼命的读书学习,翻看各种资料。
晩上,老母亲在那昏黄的煤油灯下纺线织布,补衣纳鞋。我趴在那炕边写字背书,本子写完了,隔壁二哥,将他写过的作业本每次都送给了我。那些本子的背面,都让我把字写满。冬天下了雪,我用棍子在那雪上面都写上了字。
我的数理化及几何成绩都不错,语文老师夸我写文章有天赋,我还能用俄语与人对话。但是高中毕业后,命运之神却对我说:农村就是你一辈子的用武之地,各单位的能人都下放到了那里。
于是,我成了农业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在韩城群众堂参加过会议,并受过表彰。高中时的老本桌,招工到了韩城钢铁厂。我想与命运抗争,想当一名炼钢工人。
于是,我查阅了好多资料,懂得了钢铁的各种性能。那抗日的十大名歌,有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我把它唱得滚瓜烂熟。
有人问我,钢铁有多大用途,你整天沉迷于它。我不加思索,立即答出:建筑,机械,造船,通讯,农业,汽车,交通,铁路,军工,煤炭,矿山,石油,化工等,各领域都离不开它。
有一天晩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钢铁厂招工的来到我家。他问我,"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我误认为,他和前边来的那几个招工的一样,先要政审,再考查思想。
回想起自己以前看过多遍的,那部由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33年写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長篇小说。通过记述保尔柯察金,在卫国战争中头部受伤,又重病缠身。利用顽强的毅力,四次从死亡线上挣脱回来。
在身体处于瘫痪,又双目失明,又没有写作经验的情况下,利用己述,母亲和妻子代写,完成了一篇巨著〈暴风雨所诞生的),并且出版。
保尔柯察金,那顽强,执着,刻苦,奋进,勇敢,奉献,宽容,诚实,坚强,不为命运所屈服的性格,感动了我。
他那自我牺牲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热爱读书的精神,时刻激励并鼓舞着我。我立即回答:钢铁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下形成的。
并告诉他: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并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为钢铁战士。
那招工的有点不耐烦了,他说,我问你懂不懂钢铁的治炼。这么一点小问题,能难住我吗?顺口而出:钢铁的冶炼共分八步,采矿,选矿,烧结,治炼,炼钢,精炼,连铸,轧钢。他又说:你能不能讲细点。
我又顺口说:将铁矿石粉碎磁化成铁精粉,烧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粒度的烧结矿,送高炉通过热风焦碳还原成铁水并脱硫,再在转炉内用高压氧气将铁水升温,并加入石灰等脱磷,去除杂质变成钢水,再用平炉或电炉进一步脱磷,去净杂质,在热状态下铸成钢锭,最后根据用户需求,轧制成各种型号的钢材,如板材,线材,管材等。
那招工的笑着说:你倒什么都知道,只是你父亲曾在冯玉祥部队担任军需长,属旧人员有历史问题。
我争辨到:三十年代时,冯玉祥是著名抗日名将,我父亲是他的部下,专管钱粮经济。父亲曾经还告诉我,他在台儿庄,给打鬼子的敢死队发放银元。
他和以前其它单位那招工的一样,摇了摇头。待我从梦中清醒,知道自己想当一名钢铁冶炼工人的梦想难以实现,改变思路,重温自小学来的医学知识,参加多次考试,获批开业。
几十年来,为村民和附近群众的健康,贡献出了青春,也为侍奉父母晚年尽孝,养育儿孙長大成人。
2020年12月2日,由于要接送六岁的曾孙女,在龙钢幼儿园上大班。我关停了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按摩室,告别了那些長期信任我的患者朋友,老俩口走进了(陕钢集团龙钢公司),这座宏伟壮观的企业大门,住进了在这里上班,己近十年的孙子孙媳这三口之家。
每天顺着81层台阶上下五楼,空闲时,顺楼下道路慢走500步,到达展览馆,再顺那,铺有红地毯的健康步道转五六圈,每圈600步,大约三公里。
这个我曾梦寐以求想进入的企业,到孙子辈终于实现。这里的一切让我感觉新鲜,让我感觉亲切。这里的厂房红绿相映,高大宽敞,宏伟壮观。封闭严实,除尘透气,温暖舒适,一排排一行行看不到头。烟筒高耸如林,经处理后吐出的烟尘淡白稀薄。
厂区道路四通八达,宽敞干净,树木花草,景色宜人。大型运输车辆穿流不息,将那钢铁冶炼材料运进,又将那生产出的优质钢材运出,销往四面八方。
那边公交站,三四十辆各式客运轿车轮番启动,分四路穿梭于厂区道路,接送职工上下班。这边生活办公区,有家属楼27栋,职工食堂,餐厅,宾馆,洗衣房,超市,银行,医院,办公楼,安全保卫,职工文化中心,小学,幼儿园等,应有尽有。
冬天楼内暖气如春,楼梯,道路,随时被环卫工用机器或人工,收拾得干干净净。楼下或停车场,密密麻麻的各色小车,摆放有序,整齐划一。
楼下或路边拉圾桶,摆放整洁,人们都自觉分类投放。那边还有慈善机构设立的,衣物回收点,让人看后心情温暖。院内路旁那些名贵树种,冬天都被用钢筋塑料保护起来。那鲜花的藤蔓,都用细钢筋固定成球型,心型,扇形等。那绿草坪中,看不到一点落叶或杂物。墙上专栏中,有模范职工,模范党员的事迹和照片。
那边专栏中有公安破案,及保安为保护企业财产,勇斗歹徒的事迹照片。还有职工路拾巨款,交还给主人的感谢信等。充分显示出盛世的繁华,企业的优秀,新时代职工的精神面貌。
这里现在已是国家认证的,陕西龙门钢铁旅游景区。是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为主题,打造的国家级旅游景区。将标准机械的现代化工业生产流程,提升为富有情趣的旅游体验。
把封闭的工业厂区,变成开放宜人的旅游景区。可向游客提供,具有人之情怀,文代魅力,知识研学和科技创新的"工业景观"。它可分为"一馆一中心,四个景点。
"走进以龙钢发展史为主线的展览馆,仿佛又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一代代钢铁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龙钢精神。畅游高炉冶炼现场,远观九曲黄河,静静品味"卓越"精神。见证高品质钢铁储存场地的环保生态,与集约现代化。
通过参观智能化,现代化的监督控制中心,了解现代文明工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景区目前以被授于,韩城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实践基地,韩城市科普教育基地等,是宜产宜学宜研,宜商宜游宜乐的特色工业旅游之地。
我想进一步了解,龙钢发展的文化历史,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重污染到环保,从三年炼出一炉铁,到如今年产80O万吨优质钢材,成为国家利税大户的过程。经馆长同意,我走进了被誉为游客中心的展览馆。这里的员工个个聪慧靓丽,爱岗敬业。
那一位领我参观的员工,细心耐心,一絲不苟,从下到上,从头到末,不厌其烦。一段段历史,一幅幅图片,为我一个人讲解。龙钢员工热爱企业,忠诚企业,忠于职业及岗位的高贵品质与价值观,让我敬佩。
原来,韩城的冶铁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记载。巜史记》中也有记载。巜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元狩元年前|丨9年,全国设铁宫49处,夏阳(今韩城)为其一。"之后北朝,唐,宋,清,均有韩城冶铁记载。韩城县北从宋代,就有冶铁工人集中的〈冶户川)。
巜汉书,地理志》巜禹贡》:"梁山在西北,龙门山在北,有铁宫。巜韩城市文物志》载:今芝川镇芝西村北,发现有总面积四万余平方米的铸铁作坊,即韩城人称做巜炉院》的遗志。
1958年8日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巜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铁而奋斗》的决议,在中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号召下,一场"全党动手,全民抓铁"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在全国展开。
那时我刚11岁,亲眼看到合阳人来到马沟渠,合阳中学那些学生,就住在我们家及附近。我母亲为他们拆洗衣服及被褥,我父亲同村中的长辈,去了下裕口的崖岔练铁。
那些学生把我母亲叫干妈,我每天跟随这些大哥大姐们,游玩于那浓烟滚滚,车水马龙,热火朝天的炼铁工地。那炼焦炼铁的炉有一人半高,有方形圆形圆柱形多种。
那旁边的大风箱我记得叫排(Pai),四个人从两头才能拉动。人们用肩挑,用人抬,那藤条编的笼,那用粗铁絲穿的大筐,还有那用木头做的独轮车,一人掌榬,一人在前面用绳牵拉,咯吱,咯吱跑得飞快。那飞扬的尘土,那浓烟,夹着那脸上身上的汗水,一班下来,人人都是灰头土脸。但到处都是嘻闹声,欢笑声。
每隔几天还有晩会,那宛转悠扬的线猴戏,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
龙钢人,根椐韩城县政府当时提出的"土洋结合,以土为主"方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秦晋之交的黄河龙门古渡岸边,在那荆棘丛生,野狼出没的荒野,将陕西钢铁的火种点燃。开启了龙钢人寻梦钢铁之旅。
那曾经住过的土窑洞,那秃了头的旧洋镐,那拉运过矿石的破旧架子车,那砖壳28立方管式小高炉,见证了创业之不易。那破焦能手普高升,铁人贾俊堂,舍身拔炮眼的吳建智等,正是老一代龙钢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体现。
1960年,韩城和大茘合办的"韩城龙门铁厂",时称韩大铁厂,同年12月新高炉终于练出了第一炉铁,从而改变了自建国后,韩城地区{手无寸铁的历史}
1961年,命运多舛的小铁厂,在国民经济调整,充实提高的政策中,被迫停产下马,职工留名回乡务农。一位后来的钢铁巨人,还在婴儿时期就遭遇大难。

各位看官,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想知道,龙钢公司160多位高层领导,如何带领这些最能吃苦,最能战斗的员工,采用有效措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年产优质精品钢8O0多万吨,成为光耀三秦大地的钢铁巨人吗?请耐心等待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集。
作者简介:高克勤,陕西韩城人,乡村医生,喜欢诗词创作,不顾年时己高,继续提笔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