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实现文旅融合,12月12日,湖北省乡村旅游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了“九渡溪文旅融合座谈会——暨九渡溪作家楼揭牌仪式”,来自省、州、市的作家们及各级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据悉,这是湖北省首个“作家楼”。








当天的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踊跃发言,围绕文旅融合、民族文学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就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旅游经济复苏各抒己见,提出“诗意性构思、颠覆性打造”等旅游发展思路。




“作家楼”目前入驻的有陆令寿、杨彬、田苹、杨秀武等4位知名作家。接下来,将以“作家楼”为依托,举办系列精彩文学活动,创作更多精品力作,为利川文化旅游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九渡溪位于利川城郊,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景色优美。九渡溪民宿度假村经过8年时间的艰难跋涉和创业,初步形成了集休闲、度假、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小型旅游目的地。本次“作家楼”的揭牌,是文旅融合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部分参会嘉宾介绍:
晓苏 湖北省作协副主席,省作协民族文学工作委员会主任
田天 湖北省作协副主席,省作协报告文学工作委员会主任
杨彬 中南民大博士生导师,省作协民族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任浩 湖北省乡村旅游协会会长,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经管办主任
刘剂 湖北省乡村旅游协会秘书长
陆令寿 原湖北省旅游局副局长,省乡村旅游协会总顾问
田苹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州作协名誉主席
杨秀武 湖北省作协民族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赵龙 利川市文联主席
田赤 利川市作家协会主席
活动中,陆令寿介绍了作家楼形成的过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双十二”,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九渡溪民宿度假村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策划、筹备和建设,在隆冬寒意中迎来了即将到来的温煦的春色,各方高朋欢聚九渡溪,参加九渡溪“作家楼”的揭牌仪式。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4位入住的作家对各位领导和嘉宾在百忙中前来出席“作家楼”揭牌仪式,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前天我和恩施州原作协主席、诗人杨秀武到赶到九渡溪打前站。筹备组的同志坚意要让我在揭牌仪式上就“作家楼”的形成过程,向大家做一个概要的汇报。
2019年春天,湖北省乡村旅游协会在九渡溪召开了全省乡协理事会。我作为省乡协的总顾问,有幸来到九渡溪,并在这里见到了久违的老友杨秀武同志。在三岔河一侧的凉亭上,沐浴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和九渡溪的三位老总品茗聊天,萌发了在九渡溪建作家楼的一个意向。一个不经意的创意与九渡溪三位老总不谋而合。由此我们便沿着早萌的思路,做了一个立体的、三维的构想和策划。
第一,为什么要选择九渡溪?
九渡溪座落在罗汉山下,一条清澈欢快的小溪从村中穿过,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景色优美。一尊从形似到神似的罗汉,在这里播下了许多古老的传说,他美丽的诗意和诗性对作家来说是一种缘分。如同瞌睡遇到了枕头,种子遇到了甘露。九渡溪民宿度假村区位条件良好,离利川城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而她所在的以“凉城”著称的利川又是国家级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在鄂西北是湖北一个重要的旅游板块。这里自古文人骚客众多,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给文旅融合留下了雄阔的时间和空间,是作家理想的创作园地。更重要的是九渡溪民宿度假村,经过8年时间的艰难跋涉和创业,初步形成了集休闲、度假、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小型旅游目的地。以董事长黄贞武为首的团队,对自然虔诚而敬畏,做事执着而认真,在旅游扶贫、解决乡民家门口就业、创意少数民族文化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做了许多增强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善事。即便在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面前,他们逆行而上,创造的绩效好于往年。在这块乡情浓郁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了乡旅企业疫后重振的希望。选择九渡溪创立作家楼,在我看来,是文旅融合、弘扬民族文学的积极探索,我们有理由为这个创意而点赞、而加持、而赋能!
第二,为什么选择这4位作家入住作家楼?
立足本土,弘扬少数民族文学,在作家与乡旅企业之间找到理想的契合点,探究文旅融合的新模式,这是我们创立作家楼的一个初衷。刚才主持人介绍了4位入住的作家。从民族分类来看,有三位是少数民族作家,杨彬和田苹老师是土家族,杨秀武老师是苗族。从居住地来看,有两位作家是本土的,一位作家是兼而有之。从作家创作的个性来看,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杨秀武老师是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杨彬老师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田苹老师是著名的影视剧作家,他们创作成就斐然,多次在全国获得文学大奖。将我列入入住作家之一,我感到是一种荣幸,同时也是对我的高看和抬爱。我从政40余年,一身橄榄绿伴随我走过了35个春夏秋冬。我从1981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没有显赫的文学成就,但我一直把文学敬若女神,坚持笔耕不辍,在军旅作家中凑一个数。
扶持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是繁荣我国文化大发展的一个基本国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因而在4位入住作家中有三位是少数民族,也就顺理成章了。虽然我们4位作家代表不了我们常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但我相信它能浓缩成沧海一粟,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光发热。
山高人为峰,海阔心无界。创立作家楼适应了文旅融合的大趋势大背景。2018年4月9日,这是让我们文旅人记忆深刻的一天。这一天,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诗和远方”这一对孪生姐妹终于走到了一起。文以载道,旅以致远,读中华万卷书,行山河万里路,文化和旅游从不分离,一场没有文化的旅行是不可想象的,正如一种完全不能流动的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和衰亡。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后疫情时代的乡旅事业急需要社会的赋能。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无所不能的上帝虽然很忙,却在关注着一度被冷落了的乡村,如今成了上帝的宠儿。当下,终日在城市奔走的居民都想把灵魂寄托在乡村,因为上帝赋予了乡村的诗意,旅游成了诗性的旅行,诗情的乡村正在为城市招魂。由此文旅融合便有了更大的舞台。作家楼的创立,不只是文学的一个载体,一种荣誉,更是作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作家楼形成之后我们准备做什么?
我们4位作家与九渡溪的合作是义务的、公益性的,不存在利益分享。文旅之道,重在践行。入住作家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作家倡导的是奉献、志愿、服务和敬业精神。在阅读大厅,我们无偿地提供自己创作出版的作品,供游客们阅览。一年中搞一两次采风,为九渡溪创作不少于两篇作品并公开发表,提升九渡溪民宿度假村的文化含量和美誉度。我们入住的房间,除采风期间享用,其他均对游客开放。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作家楼的创建过程中,九渡溪民宿度假村,上下形成共识,群策群力。作为人工巧匠的董事长黄贞武,亲力亲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前天我们还看到他提着工具箱,在鱼塘边修理电路。杨秀武老师给了他一个头衔:董事长兼瓦工、木工、电工。他们对一楼大厅进行了有限改造,提档升级,浓郁了文化品位,花小钱办大事。
作家楼创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中国书法院院长,著名的书法家管峻书写了匾牌,为作家楼增色不少。湖北省乡旅协会作为主办单位,任浩会长高度重视,刘剂秘书长用心抓落实,在筹办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一个月前,杨秀武同志和九渡溪牟峰同志赶往武汉,就作家楼揭牌事宜向省作协的领导做了汇报,得到了书记文坤斗、副主席高晓辉等领导的支持。省作协党组高度重视,专门开会进行了研究。今天,副主席晓苏、田天又亲临现场指导,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作为省作协的二级单位少数民族委员会的同仁,自始至终参与了作家楼的创建过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也给予了积极的关注。恩施州文联、作协以及文旅局和利川市文联、作协以及文旅局的领导跟踪指导,今天能够顺利地举行揭牌仪式,他们功不可没。在此我代表4位作家再一次表示敬意和感谢!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们经历了新冠疫情的至暗时刻。疫情过后,我们将继续追逐中国旅游梦。乡旅需要商业理性,更需要人文关怀。旅游发展所依托的山山水水和历史人文,既是作家取之不尽的艺术营养,也是游客趋之若鹜的向往。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愿高擎火炬,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