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赋和《桂花赋》一样,篇制短小,但寓意深邃。该赋更具特色的是要言不繁,言简意赅。
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即释名——“善后闸也善后新闸”,然后以“踞……襟连……横跨……东眺……西接……涝时……旱季……兼……之效”具体而微地介绍了善后闸的地理位置及水利功能,并以“诚千秋之利也”,盖“棺”而定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千秋功利。

言简意赅的具体表现为:
一、以各十一字的对偶复句“斯地濒海,水斥卤,地多不毛;复低湿,海水侵灌,泽国淼然”,介绍了地理环境的恶劣。“斥卤”盐碱地。“潮浪浪以恣肆,水泱泱而不息”这又一形象的对偶句,揭示了该地水患频仍的现状。“蛟蜃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则进一步揭露了水患肆虐的危害。“蛟”吃人的水怪;“蜃”蛟属水怪。“颛民”,“颛zhuān”善良的人民,即老百姓;“鸷zhì”,凶猛意。“鸷鸟”即凶猛的大鸟,如雕、鹰等;“攫jué”用爪子迅速抓取。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有“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之句,稍异于本文。
二、以“盖洪患方炽,理水贤出”九个字,导引了泱泱华夏巍巍中国的治水先贤彪炳史册的盖世功绩。论大禹,则有“疏通河道,因势利导”;论李冰父子,则“凿宝瓶口而修都江堰”;论王景,则有“疏决壅积,而汴渠成”。要言不繁,形象精确地道出了各先贤的治水妙策,“卓荦恢宏,日月昭昭”,则定位了华夏诸贤“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美名。
三、“暴霜雪,斩荆棘,开顽石”仅用九个字,就将“凡三百二十七人”的“凿东陬者”布衣的荜路褴褛,披荆斩棘的艰难和坚忍概括殆尽。“山开闸成水治功就”又仅八个字,不事渲染地道出了这些“草野无闻者”的没世之功。

四、“东陬开,善闸立,水患绝,物华具”又是仅仅用12个字预告了患绝人安的局面。而“临闸远眺,帆影如织,渔歌唱晚;田畴俨然,稻花盈香;沙鸥翔集,万木葳蕤,巷陌错落,人家参差”这九个主谓短语,则将远眺近睹,声色谐丽,天际人间的美景,设置在同一画框内,这种“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刻镂声律,萌芽比兴”的手法实在高妙。“渔歌唱晚”句意源自王勃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沙鸥翔集”则用了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人家参差”则见于柳永的“风帘翠暮,参差十万人家”。这些嵌用的旧词,经重新组合后被赋于了新意。
这苏北泽地几可与东南形胜,四川天府比美,泽国何在?
五、勒石铭文“开山建闸,挡潮蓄淡”寥寥八字又无形中配合了作家本赋的要言不繁,言简意赅的写作宗旨。这八个字是三百二十七个大小伊山布衣及土著石工的浩气干霄的烙影。挥舞铁臂,撼动山岳,魂兮归来,魄乎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