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神垕看看瓷器
磊子/文
真的要骑车子去神垕吗?我实在有些犹豫。今年以来,总体感觉大不如去年,每骑一次长途,两条腿好几天都歇不过来,身体里的那种疲惫感更是久久挥之不去。后来还是决定去,一来是骑友盛情相邀,二来也想挑战一下自己。有什么大不了的,神垕又不是多远。
说起来这神垕,我倒并不陌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经两次去过神垕,不过都是坐汽车去的。那时镇子很古朴,散散漫漫,像一个大村落,坐落在一处浅山坡上。镇子里卖瓷器的店铺很多,几乎家家户户,鳞次栉比,都是一间两间的民房,有很多瓷器摆在门外,而且价格便宜,随便花个三五十块钱,就能买回一两件相当不错的瓷器。
去年夏天我骑车走豫北时,从巩义到登封再经过禹县,曾经想绕道再去神垕一趟看看,顺便买两件瓷器,谁知道出了花田镇却迷了路,在乡间小道上绕来绕去好几个来回,不知为何却骑到了顺甸,白费一番力气,终于没有寻到去神垕的路,眼看着日落西山,晚霞灿灿,也只好怅然作罢了。
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去神垕的路并不远,过了郏县,就感觉很近很近了。因为早上起得早,骑车过龙山坡时我就感觉比较吃力,而到了郏县就觉得腹中空空,浑身无力。这时候也就是上午九点左右,骑过汝河大桥走近县城,看到城边有卖早餐的小饭店,门外摆着一条一条的长桌子,围着很多人在那里热火朝天地吃,推车上前去一问,豆腐粉条菜三块钱一碗,而且稀面汤不要钱,随便喝。于是便坐下来要了一份。吃完饭,感觉身体状况明显好了许多,骑起车来也有劲了。
我们三人风驰电掣穿城而过直奔神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刚刚吃过饭的缘故,这次骑起来顺风顺水,时速高达每小时二十七八公里,匆匆流水般地就过了白庙和安良。进入到禹县境内后,遇到一个缓上坡,特别磨人,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怎么蹬都骑不快,老费劲了,吭吭哧哧的终于骑过来。在神垕镇前的一个三叉路口处稍作歇息,再骑上车子向西一拐,嘿,神垕镇就赫然在眼前了。
据史料记载,神垕镇早在夏商时期,先民们就从事农耕和冶陶,到明朝成化年间始设镇制。神垕因出产钧瓷而全国闻名,钧瓷制作始于唐、盛于宋,在北宋徽宗年间,钧瓷曾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使钧窑的发展进入鼎盛期。此后历经金元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历史上的神垕一直是中国北方钧瓷生产的中心,镇内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深宅大院,比比皆是,呈现出“十里长街,烟火柱天,日进斗金”的繁荣景象。现在的神垕古镇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构成,从东到西有东大街、老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红石桥街、关帝庙街等老街道,镇内还有寺庙、民居、祠堂等建筑40余处,其中著名景点有温家大院、霍家大院、白家大院、伯灵翁庙、望嵩门、驺虞桥及明清时期的政府机关、商会、民团、文化、祭祀等场所。而位于老街中心的伯灵翁庙,俗称“窑神庙”,始建于宋代,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也是神垕被称为“钧都”、“瓷都”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神垕镇又在老镇街口处新立了一座大型雕塑《沐火凤凰》,红灿灿的十分惹眼,周围还砌一道浮雕墙,成为骑友和旅客纷纷在此留影纪念的重要场所。
这一天我们头顶着秋天的老日头,热汗淋漓,走进古镇寻寻觅觅,道路是坑坑洼洼,污水横流,街道两旁的老建筑多是破败不堪,灰头土脸的,有明清风格的店铺门楼,也有一些文革年代的遗迹,那上面的五角星和毛主席语录虽经风雨剥蚀,仍隐约可见。街面上人不多,三三两两,偶尔有一两位老人在街边晒太阳,默然无声,形同槁木,用一双昏浊的目光打量着我们,仿佛司空见惯。走过大半条街方才寻到一家挂着卢家钧窑的门面,进去一瞧,原来是一座三进深的老式院落,过堂和东西厢房里摆满了各种新烧制出来的瓷器,晶莹闪亮,窈窕多姿,标价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令人望而生畏,又恍若隔世。同行一位骑友看中一只梅瓶,爱不释手,再三留恋,啧啧连声,两眼直是要冒出绿光来。另一位骑友调侃他说,看你那样儿吧,跟瞅见了美女样儿。这位骑友淡淡一笑,摆出一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表情答道,这梅瓶可比美女还要让人动心哪。美女你看了也是白看,带不回家去。这梅瓶不但可以看,我还能摸摸……不过他也只是摸摸,滑溜溜的,叹息不已。再看看瓶上的标价,一连串吓死人的数字,不由得变颜失色,仿佛吃了美女一顿白眼,也只好望瓶兴叹,讪讪地又放回去了。
唉,如今这年头,瓷器也正如美人一样,那都是门阀权贵家中的摆设和炫耀,有权有势的人,二奶三奶一大堆,金屋藏娇到处都是,而寒门贫户,为生计所迫,营营苟苟,糊口尚难,又如何玩得起?走在回来的路上,那位骑友仍恋恋不舍,若有所失,心犹不甘地说,哼哼,要是三十块钱一件,我肯定就带回来一件了。我一听就笑了,说:啥年头了,哪儿还有那么便宜的瓷器。要是三十块钱一件?那我能买两件。三妻四妾都不成问题。哈哈。
再出神垕,眼前便一溜的下坡路,顺风扬帆,不用怎么蹬,哗哗啦啦,追风逐电一般就来到了安良镇,在安良镇我们吃了饭,又穿过郏县,来到汝河岸边一处树林下,挂起吊床,伸腿展足,酣然高卧,听耳边风声瑟瑟,流水潺潺,不知不觉,这一日光景便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