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喜欢盛开的菊花
文/郄世民
我喜欢盛开的菊花,她虽没有牡丹的富丽,更没有兰花的高贵和玫瑰的浪漫,但她在秋风的寒冷中傲霜怒放,毫不退缩,有着面对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更喜欢菊花不似其它凋零的花瓣,等待着片片落地,而是“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的团结友爱精神。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借咏菊来表现他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也是我最喜欢描写菊花的诗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栽植的菊花种类逐渐繁多,姿态万千,颜色艳丽。我在家房顶上的花盆中栽植有黄的,紫的,红的,粉的、白的以及紫中带黄的菊花。黄的如龙袍,紫的如火烧云,红的如朝霞,粉的胜桃花,白的如霜雪,还有那紫中带黄,高雅而又热烈,五颜六色,美不胜收。

我喜欢菊花不是与生俱来,是在母亲的熏陶下,慢慢的喜欢上菊花而一发不可收。在我很小的时候,比这个季节早些,不知道母亲从哪里弄来一盆含苞欲放的黄菊花,放在我家北厢房的窗台上(我的老家原是西屋为上,南北配房称作厢房),每当母亲从农田里收工回来,撂下手中的工具,先是给花浇水,随后又用柔软的布轻微地擦抹菊花叶上的尘埃。靠力气干活的父亲看到母亲管理菊花那么专心,会说上一句“栽花养鸟,家中不好!”以示反对,母亲回敬一句“整天胡咧咧吧!”母亲还是我行我素。菊花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翠绿色的叶子就象用翡翠雕刻成的,没几天嫩黄的花蕊象玉盘中的珍珠,随着花瓣向外延伸。
院内一盆菊花虽不多,可给小院增添了生机,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院落。就在菊花盛开之时,大花猫惹祸了。那个年代,农村的屋里地全是土的,给老鼠打洞提供了方便,家家户户、屋里屋外都有老鼠洞,对此习以为常的庄户人家,会养一只猫来抵御老鼠入侵。一天夜里,正在熟睡的全家人,突然听到“咣当”刺耳的一声响!是我家养着那只大花猫跳到窗台上抓老鼠,把花盆蹬到地上摔了个粉粹,盛开的菊花受了伤。“这可咋办”一句话不知母亲重复了多少遍,父亲却一句话也没说离开了,一直不喜欢栽花的父亲,不会躲到一边幸灾乐祸。不到一锅烟的时间,父亲提着一个碰了边的尿罐儿(便盆)回来,那时的尿罐与花盆一样都是红土烧制的。父亲拿上小钢钻在尿罐儿底部钻了两个孔,又用钢锯把尿罐儿破损处锯平,搬来带着泥坨的菊花栽上,整理顺溜浇上水才回屋睡觉,第二年春天,父亲又从集市上买回五个花盆,这就是过去父辈用行动展示出的一种爱吧。
“万物皆有灵性”,菊花也不例外。让我永远忘不掉的是1996年农历九月初二,那天我的母亲定格在了62岁。也就是那天,不知咋的母亲栽种那几盆菊花都奄奄一息,仿佛丢了灵魂。那萎颓的样子,在我家帮助料理母亲后事的乡亲们,看得心也很疼很疼。母亲过世后我接替母亲开始栽植菊花,从此逐渐地喜欢上菊花,因为在菊花里,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声音,闻到了母爱的味道。

母亲过世已有二十四载,我接替栽植菊花二十四个春秋。开始养育菊花之时,只知道冬天搬到温暖的屋里,清明过后搬到室外开始精心施肥、浇灌,谁知秋季菊花盛开时开出的花朵很小很小。西院的增月叔叔告诉我,菊花是“花中君子”,不是啃老族,要在6月初剪下当年生长的新枝茎重新插上,新插得枝丫虽离开父母(旧根系),靠自食其力,才会叶茂茎壮,花朵鲜艳硕大。
深秋的早晨,大地屋顶树枝都洒满了寒霜,瑟瑟秋风吹来,黄叶纷飞,百花凋谢。可是菊花却主干挺立,花瓣一层包着一层,一瓣贴着一瓣,有秩序地排列着,里面娇小可爱的花蕊紧紧地拥在一起,显示了它傲霜耐寒的性格。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正是菊花在百花凋零的季节独自开放,为大自然增添生趣。等到冬天来临,它虽然叶落茎枯,但它根植于泥土之中又孕育着新的生命。来年春天,它们又蓬勃地生长起来,默默地把一缕淡淡的芳香奉献给人间,彰显菊花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倔强品格。


作者简介:郄世民,男,1962年10月生,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文联会员;
现在鹿泉区公安局工作;热爱写作,先后在《人民公安报》、《农民日报》、《知音》、《河北法制报》、《河北农民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等国家、省、市媒体上发表过多篇作品;
代表作有《虎为媒》民间故事、《山丹丹花开》散文、《在那槐花盛开的季节》散文、《樱桃红了》散文、《粽叶飘香》散文、《我的伯父是党员》散文、《不惧炎热的国槐》散文、《 沁园春·传承“五四”精神》诗词等。

主播简介:
玉华,河北怀来县人,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喜爱诵读,喜欢旅游。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人世间的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