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矮化后,当年是不会有收益的,怎么让这些土地在当年就体现价值呢?我们想到了搞林下经济。种什么呢?通过商议,决定种植绿宝瓜和高粱。绿宝瓜在我们这里俗称“丝瓜”,长得像西瓜,内瓤类似冬瓜,制成丝晾干后与猪肉炖一块或做烩菜吃口感特别好,只是制丝程序太麻烦,近些年人们很少种植,甚至于连绿宝瓜的种子都不容易找到。没种子怎么办?张卫平多方周折,在黄河边上的克虎镇买到了30斤,当年我们种了50亩绿宝瓜;我们种植的高粱是熬粥喝的那种,种子是省农科院高粱所研发培育的“晋杂22号”,农科院经作所贺润平老师介绍我与高粱所的郭瑞峰老师认识,郭老师全程指导我们的种植,当年种了近100亩高粱。

合作社社员在种植绿宝瓜
我们还在省林科院高级工程师王巨成老师和合作社技术顾问薛青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枣芽茶的实验制作。王巨成老师在知道我们要开发枣芽茶项目后,主动与与联系,对枣芽茶的开发、配制及办理认证手续等提出了相关建议,并进行指导。薛青老师亲自上阵,从枣芽的采摘,蒸、揉、炒等各个工序严格把关,当年我们共制作枣芽茶成品360斤。做枣芽茶工序非常复杂,而且嫩枣芽非常难摘,手快的人一天也只能摘二斤多点,一般人一天只能摘一斤半左右。

合作社社员在采摘嫩枣芽
4月12日下午,省林业厅林改处郑全文处长、林权中心谢英杰主任等一行,专程从太原来到罗家山实地调研,详细了解了合作社的社员吸收办法和枣林股权分配方式;4月19日,山西省林业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安文山,山西省花业管理站站长梁胜文,山西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原站长张芝庆等一行6人,一大早从太原出发,前来罗家山就荒山荒坡的绿化进行实地调研,他们下沟翻梁,详细了解了当地的地理地貌和关于荒山荒坡绿化的相关情况;4月25日,省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贺润平老师、资源经济所副研究员殷海善老师,山西农业大学王改玲教授等一行,一早就到了罗家山,在有机富硒红枣实验基地,他们亲自动手,挖土取样,带回化验。回太原后,贺润平老师通过微信就红枣林的土壤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创新、独特的运营模式,牵动了吕梁市、临县、三交镇等各级领导和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省农业大学多位专家老师的心。仅2018年3月份到4月份,先后有省林业厅、省农科院、省林科院、山西农业大学的多位处室领导和专家学者,吕梁市林业局、农经局的领导专家、临县林业局、红枣产业局、农经服务中心、农业局的相关领导专程前来罗家山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工作指导。
罗家山通过两个月时间的努力,使一个原本默默无闻、偏远闭塞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原来那个由于劳动力流失导致凋蔽、萧条的小山村重新恢复了生机,村里留守老人们脸上绽开了久违的笑容。
作者: 张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