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曹操杀楊修(杂文)
作者:耿德亮 朗诵:有一天
人,聪明莫要过头,过头了便失去君子之风。其实,人的智商都差不多,傻子很少,有的人看见了不说,有的人吃亏了淡然,有的人怕祸遇事默然不语。不过,装傻而已。
读过《三国演义》者知道,楊修博学多才,遐迩闻名之才子。因太过聪明,引来杀身之祸。历史流传曹操杀楊修因两件事耿耿于怀。其一,有一天,几位谋士闲聊,曹操让下人送来一盒酥。几位谋士相互观望,不知丞相何意。楊修聪明过人,忙说,拿刀切开分给诸位吃。吃罢,解释说一盒酥,乃一人一口酥酥矣。曹操听说此事后,谓楊修聪明。第二件事,曹操带兵攻敌城月余不下,粮草将尽。一日晚,曹操传口令"鸡肋",众将不解其意。楊修说:"丞相马上要撤兵了!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矣!"。不久,丞相果然撤兵。曹操撤兵回朝后,众将在曹操面前谈及此事,孟德夸赞楊主薄"太聪明!"。后来,楊修与曹操政治观点有异,寻罪而诛之。聪明过人的楊修,终难逃一死也。以史为鉴,世人切莫太聪明。
追溯楊修死因,亦不全为肆聪之祸。建安二十四年秋(公元219年)一日曹操命曹丕、曹植各出邺郡城,他又暗中吩咐门吏阻挡欲观其所为,曹丕受阻而回。杨修先告诫曹植“奉王命出,阻挡者斩”。 曹植照此而行,顺利的出了邺郡城,曹操闻之后以为植能。后经查实,方知是杨修所教,曹操大怒“匹夫安敢欺我”,命人将杨修押赴刑场斩首,罪名是“泄漏言教,交关诸侯”。曹操想杀杨修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三国演义上说,杨修是因为鸡肋这个故事内容涉及到他被杀的,这不符合历史事实,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巨著,不是史书,作者完全可以根据故事的需要而改动,这是无可非议的。
那么杨修到底是何许人也?杨修字德祖,是太尉杨彪之子,名公子,谦恭才博初举孝廉除郎中。后因聪明多才干,被曹操录为丞相府主簿,代表曹操全权处理军政大事,是时操正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军政大事异常繁忙,杨修总知内外,事事办理的都让曹操满意。杨修不仅多才,长的单眉细眼,貌白神清,仪表出众,满朝文武争与交好。
但是杨修恃才放旷,任意而行,数犯曹操所忌。例如一合酥,曹操在新建花园门上写个活字的故事,这些事都是小事,曹操闻之一笑了之。但是有一件事曹操为保获自己,防止有人行刺他,对别人说作梦杀人。告诫人们当他睡觉时谁也别靠近他。可是他的一个近侍去给他盖被子被曹操杀死,这件事只有杨修看出问题的所在。杨修指着死者说:“丞相未作梦,君乃在梦中”。 曹操闻之后十分恼怒,对修有切齿之恨。
更为严重的是杨修还暗中参与了曹丕、曹植为争夺魏太子两派斗争中,他站在曹植一边,积极地为他出谋划策。经过曹操长期多方面考查,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确立曹丕为太子 。这时杨修还继续为曹植出主意,妄图夺回魏太子的宝座。这时曹操已经是烈士暮年,虽说壮心不已,但是生老病死这一法则谁也抗拒不了,痛感自己在世时间不会太长了,他想自己已经定下的魏太子 ,杨修还胆敢为 植谋划继续和他对着干,一但自己不在了,杨修会更加变本加利的为植出谋划策,这将会分裂颠覆曹氏政权,严重威胁曹丕的宝座。他想到杨修这么多谋善算他又是自己最大政敌袁绍门中的外甥,越想越感到问题严重性,必须趁自己尚在除掉这个祸根,这就是三国志上提到的太祖虑于终始之计,杨修颇有才策,又是袁氏外甥,以罪诛修,杨修死后一百天左右,曹操病故于洛阳,这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春正月的事,享年六十六岁。
(首创2019.10.12午,于青岛)

耿德亮,男,1953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1975年春高中毕业。在省报,市报发表杂文《顽症刍议》《秋生遇鬼记》(民间故事)《母亲的脚步》诗歌《贺礼》<小说>《友谊,人生的瑰宝》<散文>。一生从事新闻工作,在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平台,发表新闻、通讯、故事、小说、散文、杂文等2000余篇,系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
精英主播简介

有一天,本名于江群,湖北省朗协会员,喜欢用声音的触角诠释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