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小佘湖山》 赏析
小佘湖山
车大任
佘山高百仞,
翻爱雪晴时。
积素兼天远,
凝辉映日奇。
千林频送色,
万壑顿回姿。
欲借阳春意,
挥成郢客辞。
邵阳明代文人车大任的《小佘湖山》这首近体诗五律借对邵阳城东佘湖山及远处大雪飘飞并初霁时壮阔美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桑梓自然风光“佘湖雪霁”这一宝庆古景的喜爱之情。
首联起句以夸张的笔法极言佘湖山之高,既写出它的卓尔不群,又为颔联和颈联写远景蓄势,铺垫了一个疑在云端行走的空间。首联对句犹言佘湖山最美不是它的高大雄伟,而是它的雪后初霁,着“最爱”二字,既包含对小佘湖山的喜欢的常态,更突出了“雪晴时”的不同寻常,与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异曲同工,虽是情语,却恰到好处地为下文张本,逗出了下文的写景。
“积素兼天远”,“积素”可以理解为下雪的整个动态过程和雪停后的静态画面,漫天飞舞的雪花飘飘洒洒,“兼天远”让人产生无穷的空间联想,这漫天的大雪啊,你落在佘湖山,落在城内郊外,落在资邵二水,落在龙山雪峰,落在天涯尽头。整个视野满满的是银妆素裹,山天一色,山天一体,雪似乎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拉近了山与天的纵向距离,也延伸了山与天的横向视野。颔联对句“凝辉映日奇”写出了雪霁后的风光,一轮红日把阳光射在皑皑白雪上,近观炫目,远望怡神。
颈联中,诗人采取移步换景的写景手法,沿着佘湖山脊漫步,抬眼四望,因阳光加速雪的消融,千山万壑由洁白而斑白,由纯白而青白相间,近处的林木,远处的山谷渐渐地悄悄地露出它的本真,一“送”一“回”化静为动,林、壑如多情的少女变幻其曼妙的姿色,姗姗移步,向诗人靠近,深解诗人的赏景心情,有意将最旖旎的风情襄助诗人的诗兴。在这里,诗人观察景物犹见功力,山、壑与诗人的距离本来是客观不变的,但因雪后放晴,积雪消融,视线澄明,主观感觉这些客体与诗人的距离缩短了。同样在这里,诗人明写林、壑,暗写融化雪的暖日,虚实结合,天衣无缝。从修辞上说,颈联出、对两句互文见义,语言洗练,包孕丰瞻。至此,诗人运用了两处点染的表现手法:“爱雪晴时”是“点”,颔联颈联是“染”;“映日奇”是“点”,“千林频送色,万壑顿回姿”是“染”。点染手法的成功运用,让景物描写穷形尽相,很好地渲染了雪景,烘托了诗人游览佘湖雪霁及骋目四望之景的欣喜之情。
尾联的意思是我想用此时如春天里阳光般温暖的热情,写出赞美家乡胜景的高雅的诗篇。诗人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对家乡这一美景的极度陶醉。
综观全诗,首联紧承诗题,引出描写的风景,统领全诗并奠定感情基调;颔联承“起”而续,诗脉连贯,承上铺开;颈联化静为动,进一步渲染;尾联妙合主旨,寄意深婉。 窥斑见豹,车大任不愧为名重邵邑的诗文大家。
作者简介 张友良,男 高中语文教师。曾任《榕成通讯》总编,获得过邵阳市教育局教育教学论文比赛一等奖。业余喜欢写作,作品涵盖诗词散文对联小说文学鉴赏教育教学论文等。请浏览过我作品的朋友打赏1毛钱(不要超过此标准),以资鼓励。谢谢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