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唐风物韵百篇——抗战英烈
七律:平水韵
文/高远
爆炸大王—安永昌
贼寇长驱拂晓来,家园何故陷兵灾?
连山盖雪风中泣,御敌培雷陌下栽。
旷野虹霓尘石起,晴天霹雳铁花开。
瑶台直上无斜径,未见东瀛已化埃。
安永昌(1914——1943年)口头村人,民兵战斗英雄,自制大量手雷、地雷,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1937年任口头自卫队副中队长。1943年因排除地雷时不幸牺牲,时年29岁。同年四月24日《晋察冀日报》以“模范共产党员——爆炸大王”进行追悼、表彰和学习报道。
巾帼英雄—刘明贤
尘世磨人多慧贤,有生不枉付流年。
行经是处皆甘雨,所到他乡扫瘴烟。
壮士多由天地嫉,英才何必鬼神怜。
仰头大笑腾身去,一跃飞花落井泉。
刘明贤(1922——1944年)女,上阎庄村人。身世多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六区抗联副主任兼宣传委员、七区妇救会主任。1944年10月28日在开展秋征工作时被捕,敌人进行严刑拷打、烈火焚烧始终没有透露一句党的秘密。县支队前来救援,刘明贤以大局为重,投井就义。
渡江第一人—高如意
怒水生寒非似春,金鏖铁鼓战清晨。
千船竞渡江翻雪,万炮齐轰云卷尘。
痛饮征前长胜酒,莫关归后是全身。
红旗烈焰东风下,直破金陵第一人。
高如意(1919——2007年)上碑镇西北街人。1946年参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勇猛善战,战功赫赫,在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共荣获17枚军功章。1949年4月21日横渡长江,攻破国军防线,所在的五班荣立集体一等功,所乘“海州号”被誉为“渡江第一船”,高如意被评为“渡江特等战斗英雄”。抗美援朝胜利后,归隐故园。
模范童子军—张六子
梅开一点便春风,纵尔今宵浸九冬。
恶鬼偷村无月夜,少年奔巷唤邻翁。
豺狼嗜骨生犹断,烟火焚身志未穷。
七十七年光胜箭,常听桑梓话飞鸿。
张六子(1929——1943年)上方村人,1937年加入儿童团,后被任命为儿童团组织委员。1943年正月初三因掩护村民转移而被捕。鬼子用担杖毒打、灌凉水、火烧百般折磨,六子不但没有透漏一点党的的秘密和粮食存藏地点,而且怒骂不止。气急败坏的鬼子,最终用门帘包住六子的头,用石头将其砸死在一户村民的地窨口上,年仅14岁。后《晋察冀日报》报道了该英雄事迹,北岳区授予《模范童子军》光荣称号。
万世师表—赵淮
莲花山秀竞高低,榭育英才颍水西。
万卷经纶因苦读,半生风月扫沉迷。
庸人近鉴明心志,志士归乡恨马蹄。
涧谷呼应寻觅处,可怜孤冢葬身泥。
赵淮:梨沿庄人,1937年入党,后被招录为小学教师,兼任村支部宣传委员。1944年冬被捕,誓死不屈,敌人用铁丝拧住其手脚,投身牲口圈,任骡马践踏,事后从马粪中掘出,面目全非。1949年6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标题“向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教师们致敬”。第一位就介绍了赵淮的英雄事迹。
和谈签字代表—崔载之
谨择佳文警世鸣,长歌驱雾助风清。
人贤可备统天志,誉盛方消对垒兵。
落笔惊鸿垂万代,流云出指绕三城。
万春亭上环望处,碧海红墙照眼明。
崔载之(1909——1961年)庄头村人,历任傅作义部绥远游击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35军政治部副主任和暂编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先后接任和创办了《奋斗日报》、《平明日报》并担任报社社长,利用媒体宣传抗日、和平建国做了大量工作。做为傅作义方,和平解放北京的签字代表,使北京这座历史古城免受战火洗礼,功不可没。
注:文献参考于《老区行唐》刘云平编著
高远简介:河北省行唐县人,亦农亦商亦文。在箕山颍水中慢慢长大、变老。我深爱着这片1025平方公里的古老大地!一人一物,一草一木,都让我为之动情,愿余生用笔诠释故里,带您走入大美行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