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井台,南边是碾棚,西边是一片树林,北边空场上堆积着蒙古包似的草垛。井台与碾棚牢牢占据村落的中央,人们一早一晚赶来朝拜生命的源头,再到碾棚碾碎几日所需的食粮,就这样周而复始运转着朗朗乾坤。
在我的记忆里,井台应该比碾辊古老,因辘轳通体透出红木质地的油光,若搭手上去,仿佛摸到少女光华稚嫩的肌肤。辘轳、女人、井俨然组成一幅活生生的版画。
太阳刚爬上七尺竿头,让人直觉暖心窝子的热。北方的季节总是那么鲜明,夏天真正酷热的程度,麦子一晌一个成色,耐不住性子的人早已动手开镰。承包责任制后单干的日子,田野里镰刀霍霍,金黄的麦浪潮水般涌向麦场,合着昔日的场院里笑语荡漾。太阳这把火迅速点燃了所有乡村,上述的好年景,人是那么活跃,生活呀,踏实的要命。
空么了一夜的井台希望有人来松绑黝黑的井绳,尤其女人。香菱,估摸二十郎当岁的年纪,正值黄花初放。自打父亲去年关节炎病重犯,每天三担水的营生便落在香菱肩上,不但是全家人,还有鸡鸭狗猪,所谓六畜兴旺,样样离不开水啊!
香菱没能上高中,辍学后回家来帮衬家人打理责任田。大前天刚割完南坡的麦子,偏偏出卖了套种的玉米苗儿。绿茵茵的小苗,哪禁得住骄阳火热的熊抱。你说怎么着:两个晌午头,眼瞅一颗颗玉米苗儿低头耷拉角,蔫巴巴,谁看着谁都揪心窝的疼。
五月的清晨,母亲纳着鞋底,外面榆树顶上,布谷鸟开始叫唤:咕——咕,咕——咕!
五月半,麦子黄;布谷催,开镰忙。母亲捋着鸟音:老里蚕了吗?大嫂子,悄然兀自应答:老了!
香菱剪了长辫子,扎起两支短辫,稍稍齐与肩头。她中等偏上的身材,上身穿的的确良白底红花褂,竟是香菱埋头绣花几个月攒钱买的。大半个冬天她学会摊煎饼,烙饼等营生,这些皆是农家女预备相亲时的硬件标配,空里挑水算是感恩父母吧!
农忙时节,村落相对安静,两边雪花铁桶来回悠荡的清脆的声音像马车牲口脖子下的铜铃,没有风也能传递老远。香菱走向孤莫的井台,挂上水桶,右手缓缓反转辘把,井底映出她姣好的面容,黑色的瞳仁里充斥无奈与缄默,顺溜井绳滑落……
我推着单车路过,后座上驼了铺盖卷儿,车把横梁拽一兜鼓鼓囊囊的圣贤书。总算结业,书本再好,固然排不上用场了,心底却没有更多负重。辍学抑或失学,尚有二亩薄地等你躬耕耘便。
香菱仰头注视着我说:“散学吗?你怎么彻底打包了?”我故作轻松的回复:“和你一样,做个农民刚好!”香菱“嗯”了声:“那赶得上学堂自在!”她左手紧紧攥住一桶清水,想要攥住满满的回忆!我的眼前,平坦的乡路,将续接淡泊明志的人生。
漠然推开屋门,母亲莞尔一笑:“你爹刚割完那半亩麦子,运麦捆可比读书宽松些,也该叫你尝尝种地是啥滋味。”
暑夏,孤悬中天的太阳火辣辣照见旷野,男人挥舞镰刀,汗洒黄土,小孩子躲在桑树荫下顽皮猴。香菱的爹一瓢、一瓢浇灌玉米苗子,半蹲着那张拉不开弓的腰身,满脸皱纹服服帖帖让嫩叶抚平了。他依旧僵持着,努力挽救秋天的收成。在农民眼里,庄稼金贵着呢,甚至要胜过香菱的生命。
我牛劲巴力驾驭独轮车拱过井台,香菱不愿意会。她脸颊两边的汗珠提醒我,都该放手歇一歇,愈是关键时刻掉链子,皆不相宜,说实在话的。尽管正当年的花季,可是浑身上下的鲜肉,应验一句老话:小猪肉不顶炖烧呀。
偌大麦场热火朝天,人人忙乱成热锅上的蚂蚁。我着实口渴,绕回家灌下一碗凉水,匆匆往外走,不知从哪里飘过淡淡的鱼香,裹着鼻尖直钻进鼻孔,招惹起胃腺的馋虫,饥饿偷袭了我的肚腹,撅走众多念想,当你再次相遇香菱的六神无主的神情,目光碰撞,乱踏踏湮灭火花,有的尽是失落,我犹豫不决,要不要完结最后一趟?我盎然坚定信念,迈出迟疑的乡陌。半道上与父亲擦肩而过,后面紧跟着香菱的爹,看他的腿脚有些慌乱,急促促的。记得父亲依然在位管事,莫不是村里出了事情?

我硬撑着薄弱的身子骨运回麦捆,堆放到麦场,真是饥饿难耐,抄近道折返。惘然扑进巷尾,那股久违的浓浓鱼香,夹杂着海水苦咸的腥味,熟悉的狗杠子鱼的沉香,隐约融合恸哭的袅音,如一把尖刀穿刺喉咙直抵肺腑,我手扶一百八十度的车把僵在那里,香菱打水的背影瞬间弑入我的脑垂体。大脑空白后,我有种预感——她出事了。
苍茫大地,我找不到回家的路,竟然又走到小城学府的后街,道旁晾晒着片片狗杠子咸鱼,浓浓的臭烘烘的海腥味能够充斥整个夏季,很多孩子要么捏着鼻尖,要么远远躲开,我身为农家子弟,早已闻惯了家常饭食,像老牛反刍的模样咀嚼着回味的乡愁,我有了落榜时的郁闷、纠结,远方传来叩问苍天的绝响。饥饿战胜原本的我,饥饿驱赶我摆动疲惫的双腿走开去。传说老井是通达地底的海眼,那桶充满期冀的井水拉着香菱融入大海。
从此井台封口,封住一颗少女的心。
后来,村东头砌了干渠,汇通龙湾的泉水,家家户户安装压井。水并没有如此金贵;水不再如此紧缺,农民将告别靠天吃饭的日子。
那年春末,香菱刚定下亲事,这不,熟透的麦芒,又黄了。
布谷鸟催唤着雨季:咕……咕,蚕已老,麦芒黄,三麦不如一秋长……

作 者:刘智堂 中诗网注册诗人 网 名:双 鱼 涨 秋 池
《北方美食在线》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