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白菜收获季
文/郄世民
又到了收白菜的季节,看着菜园里的白菜,让我想起倪谦(明)的一首诗“秋末园蔬已着霜,青青偏爱晚菘香。沙锅烂煮和根咬,谁识淡中滋味长。”在他的笔下,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大白菜也描写得意味深长。
“小雪”正是收获大白菜的季节。俗话说“立冬萝卜小雪菜,小雪不拔大雪盖”, 这时经过霜打后的白菜,味道更温润甘甜。那味道,伴随着风霜雪雨、年复一年的浸渍沉淀,已深深地烙印在祖祖辈辈人们的味蕾里,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凝结成了难以割舍的不解情结,悠悠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栽种白菜的时间是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二伏天。“头伏萝卜二伏菜”嘛!小时候,每年一进入小雪节令,生产队就开始突击收获白菜,年复一年,年年如此,按人头分给各家各户。家家户户把菜地收拾得干干净净,残落的老菜叶也不舍得丢在地里,捡回去喂鸡呀、鸭呀、猪呀等家禽牲畜。

农户把拉回去的大白菜进行分拣,裹心少的切开,挂在树枝上或抻直的绳子上,晒成干白菜,来年春天青黄不接时吃;把瓷实的裹心白菜晾晒几天,退出表层的湿气后开始储存。那时存储大白菜也是农户家中一大工程,白菜怕热更怕冻,有地窖的人家就把白菜存放在地窖里,没地窖的就在院子的一角挖一个深浅与白菜高矮相同的坑,把白菜头朝下根朝上,一个挨着一个,整整齐齐排列好,在白菜上面撒上一层蓬松的碎土,再稀疏适当地插上一些玉米秸起透气的作用。盖土层要薄厚适当均匀,厚了容易把菜捂烂,薄了就会把菜冻坏。随着寒冷的加剧,特别是进入数九隆冬,寒潮袭来时,用熟土将白菜盖严实,再在熟土上面盖上柴草,精心保护好一冬天的菜源。那时一家人一冬吃菜除了萝卜、白菜几乎别无选择,可以说大白菜是老百姓冬天的当家菜。
曾记得上高中之前,年年冬天几乎每天中午都是熬白菜吃,锅边再贴上一圈玉米面掺上红薯面的饼子,这就是一顿不错的午饭。如果听见街上传来敲梆子的声响,换点豆腐,来个白菜炖豆腐再加点芫荽,那真算是一顿大餐了。
家里储藏的白菜不只是用来自己家里吃,到数九寒天特别是春节前,我父亲就会拉上一小拉车白菜,披星戴月赶到集市上卖。十几公里的路,就这么拉着车,冻得手上裂开很多又深又长的血口子,父亲却从不说疼。

再后来,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自留地,开始自己种菜,菜的品种便多了起来。但进入冬天后,农户还是以白菜为主。每到种白菜的季节,各家各户都会及早地把自留地上春夏播种的瓜果蔬菜清理掉,撒上有机肥深翻平整好,不误白菜栽种。白菜管理也是一项技术活,刚开始,别说种菜,就是连农活我也很少参加,后来跟着父亲慢慢地学会种菜,才知道白菜是在辛苦汗水的浸泡中长大的。绿油油的叶片逐渐地把垄沟盖住,经过间苗、锄耪,最后留下长势旺盛的定苗。白菜是吃水大的菜,必须三天两头浇,除了机井浇水外,干旱时还要拉水浇。到了霜降,捆白菜是种植白菜最后一道重要工序,那时恰好红薯蔓已被霜打变软,捆白菜既顺溜又实用,家家户户会到红薯地里拽上些红薯蔓捆白菜。捆白菜虽不费力,但弯着腰时间长了腰会酸疼,不过,这一工序会让大白菜裹心实、产量高、品质好。
如今,农户冬储大白菜也不像过去那样费时费力,屋里或地窖里存放百十来棵,配合着超市里的青菜,一冬全家人吃的菜足矣。多余的白菜卖给城里人,城里人也会开着小轿车,来到地头或到农户家中挑选几袋优质白菜。
冬日里,糖醋白菜、醋熘白菜、酸辣白菜、豆腐白菜炖粉条和白菜猪肉水饺等等,这些以白菜为主打的家常饭菜,让人回味无穷,胜过大鱼大肉。
作者单位: 石家庄市鹿泉区公安局


作者简介:郄世民,男,1962年10月生,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文联会员;
现在鹿泉区公安局工作;热爱写作,先后在《人民公安报》、《农民日报》、《知音》、《河北法制报》、《河北农民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等国家、省、市媒体上发表过多篇作品;
代表作有《虎为媒》民间故事、《山丹丹花开》散文、《在那槐花盛开的季节》散文、《樱桃红了》散文、《粽叶飘香》散文、《我的伯父是党员》散文、《不惧炎热的国槐》散文、《 沁园春·传承“五四”精神》诗词等。

主播简介:郝秀梅:女,党员,新闻工作者,山西大学新闻专业毕业。曾任矿机报社编辑部主任。在全国省市报刊发表诸多新闻作品并分别获奖。是太原市首届四佳(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编辑记者金杯得主之一。曾在企业广播站担任主任.播音员,为企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做过主持。她与文字结缘,酷爱有声语言艺术,希冀生命元素的流转与对话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