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窟窿山说
文/牟福明
顺道地村,始建康熙年间,因座落河北、南台、大坡村之顺道处,名为顺道地,位承德县东小白旗乡东侧,白河流淌。绿水青山,新村貌换,如花笑颜,和谐家园。辈出英杰,气候柔和,友善礼客。产青花菜,干梅子,杨桃,冬瓜。
山峰林立,纵横交错,临街山有大洞,号窟窿山。据闻二郎神追日,用扁担所担之山,其中山之扁担眼豁,跌落凡尘,致二郎神怒,将此座遗弃,山之窟窿即扁担眼。窟窿山海拔近二百五十米,荆棘丛生,小径崎岖,石壁光滑,大石小石相杂,呈裸岩,难以登攀,松树奇行怪状,似神来之笔。昔壮士驰骋,曾抗击倭寇,乃革命老区,抗战纪念地。
村口道旁,立碑为证。
公元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七日,日伪民匪隔离,集家并村,横行霸道,惹民怒。
游击队长刘继抗,英武霸气,枪法神奇,智勇双全,率众抗战。惊悉敌至,于沟门桥,凉水泉东小河旁,东行百米,拐弯小桥处,地势险要,巧设伏击,诱敌深入,炸翻汽车,击毙日寇中佐米泽四郎,伪警曹振芳即时毙命,击毙八名,九者被俘。缴获物资:歪把子机枪一挺,步枪数支,手枪三支,战刀一把,子弹两箱,望远镜,照相机,及地图。战果辉煌,英雄壮举,灭敌气焰。百姓欢呼,扬眉吐气,振我国威。
尝经此处,必欲登山,虽历艰险,瞭望天边,感慨万千。几询村民,非年长者知之,或村干部知之,而年幼者知鲜矣,可叹可惜哉,切忌数典忘祖,理应同仇敌忾。至今犹记,勿忘国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