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高临远,常有意想不到之际遇,一如到南五楼上课。举目凝望,尽收眼底的是晚秋的这最后一抹斑斓,也许,你也会产生这样一种类似的感受:长恨“秋”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也唯有站在这里,第一栋教学楼——南楼的五层,凭栏处,抬望眼,恍然觉得“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的秋天才刚刚启幕;或者说,秋天并不曾远去,我的心才忽地轻松起来,逸兴遄飞,忘记了一切疲劳和烦恼。假若你踱步到北教学楼,无论站在最高层的哪个点上,映入眼帘的,无非是一幢幢面无表情的水泥建筑物,中间看不见一棵树,半点绿,哪怕是象征性的点缀,也没有。它们挤挤挨挨,紧密相连,就像一道略无阙处的山峦,把我们紧紧地围困其中,囚禁在这个小城的一隅,而且,越来越紧,使心灵无法呼吸。外面的秋色进不来——如果不是八月桂花香,我们甚至都感觉不到季节在变换,时光已流转。真的,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很可怜。

如此,你们应该能理解,我站在这里看到最后一抹秋色后的欣喜之情吧!让我们静下心来,任目光趟过空阔干净的居仁广场,穿过气势雄伟的三中校门,漫向那一片金黄的田园,那一方贮蓄丰收气息与诗意的所在……远方有多远,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你的视线像这样放浪一次,你也许就能理解,什么叫远方;晚秋有多晚,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你的视野滑过那一片依然闪亮的梧桐叶,你就能感觉到,其实,秋天并未走远。我以为,晚秋的晚,不是迟到、不是淡化、不是遗憾,而是自然这个画家的另一种表现技法,是“一年好景君须记”的那一份独特和深沉。你看,晨曦中,大地像披上了一层薄纱,如梦如幻,若远若近,宛如城市的一幅写意画。阳光露出了慈祥的笑意,很慷慨,也使人沉静!待到红日渐渐西沉,那一缕缕金色的热情便扑面而来,四野都是一片光灿灿的亮,仿佛一幅巨型的油画。在油画的一角,有些光顽皮地跳到五楼的阳台上,使人误以为舟行碧波之上,眼前波光跃动,似乎还有鱼儿在水面追逐;有些投射到操场上,以及操场内外的那一棵棵金色的法国梧桐树上,它们宛如少女的脸,飞上了片片红晕,早已分不清,这是叶子的柔情,还是夕阳的蜜意,于是,我快步下楼,时而在广场上凝望,时而从树荫里穿行,时而在钟楼下徘徊,静静地聆听大地的呼吸声,始知此刻的校园内外未必无秋,而伏案者未之知也。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校门对面的这一片起伏的稻海,与东边的那一片斑斓遥相呼应,彼此忍受着几个新楼盘的挤兑,将成熟的芬芳送达每个农人的心田里,在这个深秋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我清晰地看到,那高高的巨臂一样的塔吊,还在有力地挥舞着,直至有一天,完全覆盖住校门口的这最后一缕秋色,到那时,我们的心灵又该如何安放!哦,这最后一抹晚秋!

作者简介:何玉双,江西余干三中教师,上饶市作协会员,公众号《向东流》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