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日
郑小军
记忆中
童年的生日是在麦收时节
手脚佩戴着五花绳
奶奶在炉灶中
用长把的铁勺
炒两个金黄的鸡蛋
把我对幸福的憧憬填装
长大了
我的生日在军营度过
那头上的一盘月亮
冒出对故土的清凉
成年后
任脚下匆匆的车轮
满载着生活的艰辛
让我深深地知道
生日也不属于自己
年龄大了
妻儿非要为我欢乐一场
并献上新鲜的蛋糕
说一声:
祝你生日快乐!
顿时,我明白了
相聚、相守
日子在甜蜜中也含着芬芳.......
周 庄
从东到西
一道靓丽的风光
从南往北
一幅水墨的天堂
小桥 流水
里含多少欢乐的故事
缠绵的乐章
樱花 翠柳
护守河的两旁
收集着千古趣事
文学佳酿
丝竹 古箫
让人浮现出
月下的丽人
温柔的清唱
青砖 白墙
使人再次联想
陈逸飞、吴冠中
笔墨中的水上家乡
古檐 飞顶
记录着沈园历史的风雨
推开了半掩着的岁月门窗
石板街 青瓦房
留下了一腔心事
写就成满腹篇章……
古老的街巷
带着沉重的面具
生活的趣闻
孕育着新的传说
红红的灯笼
辉映在水的镜面上
那个幸福的船娘
又唱了一曲轻软的歌谣
拂去薄雾
是风情万种的水乡
系上缆绳
你可否还要领悟那一船欢畅
捋捋衣袖
洗去尘世的浮躁与喧响
正正鞋帽
盛下每天的清净和淳详
喝一口老酒
闹醒春天的诗意
踩一脚石阶
用歌词装填店铺和古巷
摸一把桥栏
让风情俚语变成民谣
瞧一丛幽篁
让眼睛蓄满春光
迈开脚步
让心灵没有些许羁绊
理一下头绪
还有多少令人美妙的畅想
投一块石头
生生出千古的留念和绝唱
注一潭清凉
把古镇做为千年不老的红娘
让痴情和丰满
增添醇厚的味道与思想
让古老和淳朴
为周庄再涂一层厚厚的阳光
奶奶的一生
奶奶
尽管孤独不是你
心灵所需要的口粮
但黑夜却象煤一样
燃烧着你对儿女们
滚烫的情长
我常说
像一株红高粱
酿出的是血性与坚强
长出的是咱庄稼人的
气魄与健康
似脚下的土壤
拥抱着绿荫
背负着炎凉
我常念叨
如坦露的臂膀
扯开大襟
有裸现的乳房
扭转身子
抵挡的是岁月的风霜
就是一首完整的诗行
她用脚印抒情
肢体发光
我常缅怀
有着难以说清的情长
她让心灵的光芒
处处都映照在别人的
山岗与脊梁
犹如飞鸟似的况景
栖息的是草窝
飞翔的是高度
爷 爷
在乡村教室的讲台上
爷爷手握粉笔
把一生四十年的光阴
全都抛洒在质朴、谨慎
教书育人上
质朴、谨慎
是爷爷一生的特性
关爱学生
使他赢得了十里八乡的尊敬
“先生”是群众送给他的雅号
“老师”是同行对他的称呼
“校长”是他退休前的最高职务
他的一生都在严于律已中度过
从未早退和迟到
无论刮风、下雨
寒冬、酷暑
责任心使他从未松懈过
他戴着眼镜
经常晚上备课
把讲述的例题和教案
在自已的脑海里
预先通过
他勤勤恳恳
忠于职守
以节俭奉公为荣
以吃亏多干为福
他一生
粗布为衣
以苦当乐
吃百家饭
教百家子
做百家的“贴心顾问”
他在乡村泥泞的路上
骑着永久牌自行车
走过了多少家访的路
医治着多少人
心灵上的贫穷和无知
他把温馨
送给村民
送给渴盼知识的孩子
自己却受尽疲惫之苦
饱尝物质上的荒芜
实际上
他是在点亮孩子们的心灯
培育了一茬茬人的成长
自已却在
困顿中老了
老了
最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他的行为很光彩
他的精神很高尚
他的形象
和他从事的乡村教师职业一样
永远留在
我和学生们的心中
今天,我呼唤这样一个名字……
今天,我用灵魂唤醒良知
深切的叫响一个名字
他让青石有了刀痕
丰碑也渗透着血印
生命因理想而闪光
光阴永久留在了二十二岁的年轮上
人生虽然短暂
名字却是那么的不俗和辉煌
曾让军装引来羡慕的目光
最怕“享受”剥蚀青春的节操
生的忧虑
是怕利欲压低了坚强的臂膀
苦的求索
是在感恩中找到上进的力量
开启智慧
从骨子里意识到奉献的崇高
把爱当成火种
让无私生长在肥沃的土壤
生便是拧紧的螺丝
死毅然为“精神的秤砣”
以蜡烛焚烧的形式
情暖四方
你让多少人在物欲的世界
掂量着自己应有的份量
举手宣誓不光是慷慨激昂
为谁服务才是人格的闪光
人的价值,凸现在什么地方?
默默奉献才叫社会的一块好钢
“对工作夏天般火热”
“对同事春天样温暖”
-----这不单单是口号
依然是含情有味的思索
在如今这个年代
更需要这样的理智和承诺
时代需要英雄
我们呼唤雷锋
其精神的光华
让我们孵化出一片金色的阳光
旗 袍
以丝的古朴
绸的华贵
衬托出的风韵和典雅
将女人的阴柔和鲜美
全都溶化在含蓄的羞怯里
那是
白的花
紫的果
莲之心
梦中幻
花的霓裳
叶的顾盼
可醉倒
多少纯情汉
让几许郎君
心里震颤
她是痴迷中的风景
明艳中的幸福与企盼
风情里的诗意和画卷
让人生升华
使激情裸现
让健康和美丽
携手同伴
让古典和文明
产生一种细腻和渴盼
是身心的滋润
也是纤柔而不张扬的思想内敛
让我们在生命的狂热中
追随和领悟
让我们在欢畅的体验中
兴奋而驻足
一身锦缎的魅力和独秀
一袭旗袍的真纯与自由
富贵竹
_郑小军
叶是风情
绿为温柔的手
瓶锁不住浪漫的青春
水里滋生着根的漫步
给人的是节节情意
隐藏的为苦心素泪
虽然无花也哺风景
纵然无言却含心声
浪漫是你桌上的新生
风吹摇响四季的牧歌
一滴水中体会世间的冷暖
一片叶里觉察到遗憾与伤痛
盐
你是
血液中的骨质
生命里不可缺失的滋味
是文明世界的立杆
是聪明睿智的底蕴
是健康长寿的衣衫
是财富和欢颜的护卫
是盘中锦囊的瑰宝
是人类恒久绵长的调味
是艺术和文化的墨彩
是激情和梦幻的流韵
是辉映在人们灵魂上的霞光
是移交给我们富有阔派的回忆
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情墒
是地球馈赠我们的银两
让我们站得更高
悟得最深
思得很远
品得深长
做一个天真的孩子
---郑小军
我把情装在诗中
把羞涩裹进爱情
让苍老与容颜分手
让心更加年轻
让美愈加珍贵
我要在自然中体会
追寻中翘首把握
让生活成为历练
情感反射爱憎
内心洋溢歌声
我要让快乐流动
谦和成为待人之风
诗词化为言语中的佐料
幽默变成文字里的风情
淳朴善良融入周身与筋骨
我要用双眼期盼幸福
道义传递音符和歌声
让忧伤怨恨不在重复
让良心生长在宽松与自由的土壤
让人类的进步保持永久的安详和平
我要让所有的儿子
都忠实的爱着母亲
热恋生他的土地
渴慕滋养他的河流
并深情地传送她久远博大的文明
让内心的锋芒和情意
带着满腹的刚毅和自信
在不断缩小的地球村
让我们用多情炙热的手
拉紧肤色黑、白、棕、黄的兄弟
烟雨与风流
----怀念陈忠实老师
看先生
一脸智慧
满额皱纹
想先生
生活简朴
一生情真
送先生
忠实于黄土
沉浸于书卷
念先生
为中国之“巴尔扎克”
民族的“精神旗手”
今天
先生永远的走了
带着他的纯情
带着他的真挚
带着他对白鹿塬深深的膜拜
消失在文字的墨香中
消失在岁月匆匆的过往里
是精神的光照
让他的心肺蕴藏着书香
是苦难的缠绕
让他更懂宽厚便是做人的一面脊梁
是诗性的开放
让他心怀爱和向往
是对土地的钟情
让他的灵魂知道坚守的份量
是对人内心深处的触摸
让《白鹿塬》有了史诗般的宏伟与雄壮
是对文学的钟情与把握
让他在字字玑珠的蜂窝中任意倘徉
他用有血有肉的形象
输给我们生活的营养
他用非凡的感悟
让我们沉淀、思索、站立
他在文字的浪潮中
激荡着烟雨与风流
他用心独行
用情推开一扇精彩的窗口
那就是
黄土圪捞里
涌动的生命绝响
西北旱塬上
一部独领风骚的恢宏篇章
作者简历:
郑小军,男,大专文化,现居西安巿,在民营企业工作。为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散文协会理事。曾出版《桑葚集》 《梓叶潭》 《兰心圃》 《旱源上的一棵草》等多部著作。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