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诗歌经划分大多由以下一些方式呈现
神行太保(整理)
①. 小智力文本…一些类似脑筋急转弯、智力小测试的文本分行改装成的“诗歌”,也有一些小趣味儿、小哲理在、小机灵、小睿智、小巧妙,但终究因为灵魂的缺席,不能以诗相称。
②. 口水段子体…由一些无聊的、可疑的人裱装、改造的小笑话、小段子。这些人基本是依据网络里传播的低级庸俗内容,进行所谓的“诗的创作”,任其“穿金戴银”或经由某“大师”力捧,也掩饰不了其文本的平庸和精神的消极。
③. 挖坟派、病痛派、村庄老屋派:作为一种新型的“装病犯”,这些人动辄以坟墓、墓碑、癌症、消失的老屋、村口的大树等天生具有一点儿疼痛感的意象制造文本(实际上他们家不一定有谁得了癌症或者死亡),——在诗歌中死去的亲人,都活蹦乱跳地活着,只是,为了写诗的需要,他们被“虚构”了。他们表达的都是一些虚妄的疼痛,就比如皮肤瘙痒症。
④. 江南闲适文化变种系列:这一类文本的写作者,大都生活悠闲,没有什么压力,同时受仓央嘉措、苏曼殊、汪国真、席慕蓉等影响太深,而且热爱经典又食古不化,蝴蝶、月亮、莲花、爱情等唯美的词语和意象是他们的最爱。这样的文本很好区别,就是读了后,像看到无数个黛玉咳血葬花。
⑤. 节日应景帮:为了写诗而写诗的文本,大都苍白无力,毫无生活气息。诗歌不是牛奶,挤挤还是有的,诗歌一定是要有精神积累之后才被引发的。
⑥. 以诗对话流:这些人,好像都得了“曹植病”,日常对话都觉得要分行“说出来”才有”乐趣”。放个屁也需要分行放出来吗?
⑦. 喷子疯狗队:这类人是这八类人里最不要脸、最没文化的一种!无论任何人的文本,他们都一概持否定态度,唯一不被他们否定的,最后只有他们自己。但要是去考察一下他们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们不仅不要脸,还是臭不要脸。这类人里应该还包括这样一些人:他们往往拒绝分享他人的优质文本,一切以接受认可和赞美为目的,一旦接触到批评,就马上变脸,对批评者进行侮辱、辱骂甚至人身攻击,实际上这些人完全没有必要写诗,应该去沤肥——大小便次数太多。
⑧. 窑子户、教主国:这类人以一个平台、诗歌微信群等为“阵地、据点”,召集、笼络一些无知作者,大搞山头,俨然是一方教主,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得和私窑一样,相互吹捧奉承,实际上是一派乌烟瘴气。他们往往嫉贤妒能,任何提出反面意见和超出他们个人能力的人,都会被他们群起而攻之。
⑨苦难、伤痛、煽情乞讨症:这类人每天盯着街角巷尾村落下层穷苦人群,或者记述新闻旧事播撒善良、良心和良知,把自己装扮成遍访民间疾苦的圣人蛋,仿佛苦大仇深为民请命的史官,把抠伤疤煽取眼泪当艺术,他们是诗坛博取同情心的街头丐帮。
许多人明明没有写诗的天份,却天天都在大面积写,无病呻吟,千诗一面。
一别万水千山
文/何岗
你的慈悲
就是你的莲花
你的仁爱
就是你的菩提
你的梦想
就是你的航灯
青铜吟
文/何岗
青铜,青铜,古老的青铜
深潜着不朽的春秋
也秘藏着无尽的风霜
时间那么坚硬深厚
可我还是看见了你的魂芒
受伤的鹰
文/何岗
折翅之鹰
不提长空
站起来,即使摇摇晃晃
也要走成
大地上的
一
尊
神
一种信念先于我醒来
文/汤文来(福建)
菩萨没有国度
普渡众生居高临下
一种微妙的语言
审视灵魂的那种目光
磁场感应虔诚的
时间渐渐被删除了扭曲的蛆虫
幻化
一束照进心头的光
有些遗憾有些忏悔
被救赎
校正余生
洞开一扇扇门
结束凶多吉少的日子
驱散蒙在眼帘的阴霾
天开云散
绝对清醒的理智斩断不该有的情绪
逆行的人
文/鲤鱼跃龙门(河北)
看不清你的美
也不知道你的名字
但我目睹了你们是逆行的人
看着前行的脚步
做先锋使命者的勇敢
无畏疫情的恐怖
让我折服他们是
英勇无畏担当者
疫情又起
个个白衣护卫闯入疫区
做人们的坚强后盾
有你们不怕疫情肆虐
白衣护士是疫情的克星
宅家做防疫的人
岂不是更好
戴上口罩
它是安全的堡垒
拒疫情千里之外
防护,防控,防疫情
共渡难关,齐心协力
携手共进与逆行的白衣天使
共守人们的健康
愿医护人员平平安安
有你们祖国更安宁
严家银
——我大学时的辅导老师
文/易山(易延祥)
他走了,
我没有去吊唁
我就住在北碚
离他家也就几站
没有人告诉我
留下了我终身的遗憾
那月
我赤着脚去烈士墓参观
他说,写一个困难申请吧
从此我便有了鞋穿
那年,
他照例到寝室查看
我还睡着凉席
他又让我把睡眠改善
虽只是区区一床草席
从此我感到人生的温暖
可惜我碌碌无为
怕见着他感到汗颜
我到北碚后
曾去他的家拜见
一间简陋的屋
如当年的笑谈
我向他行了一个九十度的鞠躬礼
他送我走下陈旧的梯坎
他默默地走了
我哀痛的眼泪湿了整个江南
